0至5歲童溺斃 近3年連年攀升

國健署提醒,只要是有水的地方,無論水的深淺,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存在。本報資料照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黃巧文說,民國110年有4名零至5歲幼兒溺死,111年有7名、112年9名,連年攀升。

「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風險。」黃巧文說,在死因回溯中發現,就有家長因爲家裡電鈴響起,走到門口,短短几分鐘時間小朋友就跌入浴缸,不幸溺斃。

黃巧文表示,溺斃危機四伏,除了外面泳池,室內有水的浴缸、很淺的小水池都充滿危險,因爲小朋友一旦嗆水,就很難自行爬起身。黃提醒家長,在室內幫嬰幼兒洗澡時,務必全程陪同,洗澡前務必準備好毛巾、衣物或洗浴等用品,不可中途離開浴室,更不要走出浴室,接聽電話或迴應門鈴。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專任主治醫師朱彥儒表示,幼童至海邊遊玩時,萬一不慎溺水,在獲救後,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狀況,如果出現「意識改變」、「無法自行平順呼吸」、「嗜睡」、「呼吸有怪聲」、「呼吸費力」、「哭鬧不止」等異狀,就儘快送醫,因爲溺水短短几分鐘,就可能導致腦部缺氧,出現上述後遺症。

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家長務必時刻注意孩童在水中舉動,與小朋友隨時保持一隻手臂距離,並注意幼兒發出聲音是否異常。此外,孩童家長都要學習水上自救知識,選擇安全的戲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