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後,再見葉詩文
文|鴿子
來源:陳魯豫的電影沙發(lyyy_scndgs)
01
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比賽,年僅16歲的葉詩文“一戰封神”。
至今回想起來,那仍是一場激動人心的比賽,葉詩文在比賽中最後50米的表現,還會被大家拿出來反覆欣賞,並稱之爲“史詩級的夢幻衝刺”。
當時,在葉詩文的計劃裡,仰泳的時候她希望自己能比身邊的美國選手快一秒,但實際上,她已經被拉開了一個身位。
快要轉自由泳的時候,葉詩文發現一個身位的距離可以追得回來,“爲什麼不嘗試一下?”
“先超掉再說。”
如今回憶起來,那似乎是年輕的沒有經驗的運動員最幸福的一段時間,大家知道你成績可以,但對你沒有要求,“什麼都不要怕,就勇敢地去衝就完了”。
她拼命往前遊,剩下最後50米的時候,她在想:我是不是要拿奧運冠軍了?
越想越激動,越遊越快。等到了終點看到成績,她有點懵,尾數是8,4分38秒,這麼慢還能拿第一?
直到拿到了第三名的隊友李玄旭過來告訴她,她才反應過來,她遊了4分28秒43,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在後面的200米個人混合泳比賽中,葉詩文又以2分07秒57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奪冠,成爲世界泳壇最年輕的以及中國泳壇首位奧運游泳雙冠運動員。
在很短的時間內,衆多頭銜被掛在她身上——中國游泳歷史上第一個金滿貫得主;亞洲游泳歷史上第一個大滿貫得主;世界泳壇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大滿貫運動員……
回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葉詩文還在省隊裡,她當時因爲受傷正在做理療,電視裡放着奧運會的開幕式,她想着,要是自己哪一天也能夠上電視就好了。
那時候,她的夢想僅限於“上電視”,至於奧運會,那還離她太遠太遠。
但那時離倫敦奧運會,不過短短的四年時間。
那四年,時間似乎過得飛快——全國16,全國前8,全國前3,全國第1……葉詩文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永遠是在想着怎麼去夠上面一個目標,一眨眼功夫四年就過去了”。
四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變成了現實,一時間,巨大的光環加身,葉詩文在興奮的同時,突然有點懵了,她一直是個很有目標的人,每個階段都朝着下一個目標前進,充滿激情地渴望比賽和勝利。
可小時候的夢想已然悉數實現,而且來得太早太快,“下一步到底應該做什麼?一切再重來一遍嗎?”
02
困擾開始變得非常具體。
明明前面還有那麼長的人生路要走,葉詩文卻一下子感覺失去了激情。
她不再往前看了,而是開始往回看,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追上,“想着要守住金牌,守住這些榮譽”。
2013年,巴塞羅那世錦賽,葉詩文發揮失利無緣獎牌,那是從2010年參加比賽以來,她第一次沒能站上領獎臺。
用遺憾或者傷心來形容當時的心情,葉詩文都覺得不夠準確,她覺得,那是一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來源於內心深深的恐懼。
從前對勝利的巨大渴望已經轉變成對失敗的巨大恐懼,而失敗在她這裡的定義明確到近乎殘酷——拿不到冠軍。
所有人都對她充滿期待,她也盡數把那些期待攬到肩上,覺得自己必須拿冠軍。這樣的恐懼和壓力伴隨着她,游到一半,心中的防線崩塌,她覺得自己追不上了。
“我覺得完了,我今天可能拿不了冠軍,我要輸了。”
從那時候開始,她好像每一場比賽都無法逃脫這個陰影,後來回想起來,她覺得某種意義上那算是一種逃避,“不想去面對這個結果,因爲這個結果可能是第二名”,而“第二是不可以接受的”。
有時候正比着賽,她甚至會在仰泳轉身時看一眼大屏幕的成績,覺得自己又慢了,然後開始想自己還能不能追上,“有了這種想法的時候,其實比賽可能已經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她想盡一切辦法,想說服自己不要在意結果,“你已經什麼都有了”,可就是做不到。
最讓她不能接受的是,她自覺是一個意志力特別強的人,因爲“400米個人混合泳”本身就是一個“鐵人”項目,對技術力量耐力都有極高的要求,葉詩文不能接受,自己爲什麼會在賽場上失去自己的意志品質?
她也想了很多辦法,覺得自己意志軟弱,就買了很多講意志力的書;肌肉僵硬,就去泡冷熱水浴;失眠,就泡腳、喝牛奶、數羊……
效果有一些,可是微不足道,“就像一個無頭蒼蠅,永遠在黑暗的地方竄來竄去,就是找不到出口”。
03
在教練徐國義的建議下,葉詩文暫時離開了游泳隊,到清華大學法學院唸書。
不同於其他運動員選擇經管院或體育相關專業,葉詩文在清華法學院拋來橄欖枝的情況下,聽從父母和徐國義教練的建議,選擇了專業跨度更大,學分要求更嚴的法學院。
從體育專業一下轉到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讓葉詩文很受挫,覺得自己“像個白癡一樣”,她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理解那些理論性的東西,上課的時候聽不懂,就把老師的講課內容錄下來,回到房間再花兩三個小時去聽一遍。
可神奇的是,自從開始讀書,她再也沒有失眠,這種新的忙碌和焦慮,似乎把她從之前的那種焦慮中拯救了出來。
在承受學業壓力的時候,游泳反倒成了她放鬆、舒緩的方式。
那也算是她真正開始接觸社會,以前在隊裡的時候年紀小,教練把一切的東西給她佈置得清清楚楚,她只需要去執行。
到了大學,她才漸漸真正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養成了思考問題的習慣,“然後再把它重新帶入到對游泳的理解中,會發現好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她漸漸想清楚,自己這些困境的根源,是她始終沒有摘下當年那份光環,始終用一個框把自己框住:我是奧運冠軍,我是大滿貫,所以我應該拿冠軍。
2017年雅加達亞運會,葉詩文看了比賽的每一場直播,隊友柳雅欣在比賽中拿了冠軍,她很爲隊友開心,又同時很渴望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在賽場上。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依然非常熱愛游泳。“我還要繼續回到泳池,這是我真正向往的地方。”恢復期漫長又辛苦,可她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的準備。
回到泳池後的第一場國際大賽,2019年的世錦賽,葉詩文拿到了第二名。
她非常開心,因爲她已經不再覺得第二名是失敗了,“那是一場我戰勝自己的過程,我覺得非常享受,非常過癮”。
小時候訓練,爲了接送葉詩文,她爸爸辭去了工作,每天風雨無阻地接送她。
魯豫問葉詩文,你有沒有問過父母,支撐他們的是什麼?
葉詩文說,或許就是因爲她喜歡。
那時候的葉詩文,在那個集體裡面過得特別開心,跟爸爸分享訓練情況的時候也特別開心。有時候受傷了,不能去訓練,她就在家和爸爸說:我好想去游泳館,哪怕我去看看那些小夥伴呢?
如今,越過巔峰也走過低谷,葉詩文好像又變回了當初那個愛游泳的小女孩。
她依然渴望比賽,卻不會再被結果綁住了。
“拼盡全力,我就對得起所有人。”
相信在前方等着她的,一定是一個更大的世界。
採訪素材參考|《魯豫有約一日行》葉詩文專訪。
本文配圖來源|《魯豫有約一日行》及網絡。圖片不爲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