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月入80萬,餐飲大牌重倉衛星店

“不是XX買不起,而是XX更有性價比。”在這個消費逐步迴歸理性,全民開始追求性價比的時代,不管餐飲品牌願不願意,“降價”都成爲餐飲賽道的主流趨勢。

有的品牌明的降價,直接下探價格帶,明刀亮劍爭搶客戶。比如今年上半年,星巴克、呷哺呷哺、鄉村基,和府撈麪等紛紛宣佈下調菜品價格。星巴克變相降到9.9元;呷哺呷哺宣佈客單價普遍下調10%;鄉村基宣佈價格回到2008年;和府撈麪部分產品價格更是下調了30%。甚至出現了一批鍋底9.9元、配菜9.9元的火鍋品牌。

然而,直接降價對餐飲品牌而言,向來是一項嚴峻的考驗,不僅可能引發適得其反的效果,讓消費者產生“這個產品是否只值這個價”的心理懷疑。且大牌產品的頻繁降價,也是導致當下價格戰持續,不少品牌“增收不增利”,難以形成良性發展循壞的主要原因。

最近餐觀局發現,一些餐飲大牌選擇了另一種突圍方式,即“暗地裡”降價,以衛星店的方式大搞“分身術”,押注更輕型的純外賣賽道,通過高效率的單店模型,變相爲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選擇。

01 餐飲大牌爭相入局“衛星店”

如果一個從業十幾年的外賣騎手,去農耕記、太二酸菜魚等品牌的外賣衛星店爲客戶拿外賣,那他一定會忍不住感嘆,不止時尚流行是一個圈,品牌外賣店也不例外。外賣模式剛興起時,純外賣店大行其道。後來隨着大品牌們快速涌入外賣賽道,純外賣店模式這才銷聲匿跡;誰能想到,隨着性價比時代到來,大品牌竟開始自己做起了純外賣衛星店。

去年就有不少媒體爆料,農耕記跑出了一個“外賣專營店”模式,當時已經開出了近200家門店,遍佈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門店面積在20㎡左右,月銷量達千單,對主品牌的貢獻度高達30%。據說,截至2024年4月底,北京已有農耕記外賣“衛星店”11家。美團外賣顯示,其部分品牌“衛星店”月銷量2000+,有的高達6000+。

而隨着農耕記的率先試水,老鄉雞也開始偷偷試點。先是寶安首開的外賣衛星店,80㎡訂單月均2萬單,復購率高達15.54%。隨後北京宣武門店,120平米單店超80萬營收。“初衷只是爲了改善顧客的外賣體驗,顧客點外賣的速度很快且時間段集中,就想能不能單獨開一家外賣店,於是把後堂和廚房重新做了改造,方便員工快速配餐,把顧客體驗做好。”然而如此喜人的業績,着實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欣喜不已。

對此,他表示,“要一直想把這個店型推廣下去,演變成衛星店模式在各個城市落地和發展,提升門店效率、提升顧客用餐體驗,帶動業績增長。”據悉,目前老鄉雞已經與美團合作,計劃在2024年內開出50家品牌衛星店。

除此之外,長沙冰火樓的“冰火樓外膳”,太二酸菜魚的“太二老罈子酸菜魚外賣店”,湖南湘菜品牌辣可可的“辣可可外膳店”,醉得意·家常菜大王,都在做一樣的品牌衛星店嘗試。

就連以謹慎著稱的茶顏悅色,也做起了“外賣鏢局”。據茶顏悅色內部人員透露,“第一家茶顏悅色外賣鏢局開於2020年11月,當時主要是考慮到疫情狀況,想要做外賣渠道上的業務拓展。”截止當下,茶顏悅色外賣鏢局已有40餘家。

據美團方面透露,2023年全年,已有18個品牌在全國率先跑通衛星店模式,累計開出了超300家衛星店。據相關媒體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50多個品牌跑通了衛星店模式,共計開出近600家衛星店,門店坪效平均能做到4500元左右,人效基本在3萬元以上。

就連海底撈也針對“外賣”場景打造出了新品牌海底撈·下飯火鍋菜,藉助主品牌的高影響力,做外賣渠道的“品牌分身”,以更聚焦、更高頻、更低客單價產品,去攫取火鍋堂食以外的流量。

很顯然,餐飲大牌打造“衛星店”現象正越來越成爲一股浪潮。在價格戰高壓下,積極求變的餐飲品牌們,渴望通過衛星店“小面積、低客單,回報週期短”,迎合更高性價比的消費需求的模式,在外賣賽道獲取新的利潤增量。

同時,這也是大品牌進攻剛需市場的有效降維打擊手段。大品牌們通過衛星店選址社區、街道、寫字樓負一樓等主品牌觸角難以到達的高客流之地,以“分身”的衛星小店型模式,主品牌的知名度,直接搶奪普通快餐店的客流量。

02 加速實現大牌快速擴張

當然,大牌入局衛星店,謀的絕不止流量與利潤。

在當下這個餐飲“拼多多”時代,內卷不斷加劇,客單價持續下滑,餐企早已從拼產品、拼單個門店利潤,上升到拼多客羣、全時段、全維度的綜合性價比階段。在這場綜合實力的比拼廝殺中,小品牌或許可以憑藉差異化歲月安好,但大品牌卻必須做好“規模化”,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而對於大部分品牌而言,要想實現規模的高速擴張都不是易事。要麼從創業開始就瞄準千店萬店基因品類,比如低價、上癮、品類天花板高、標準化強的炸雞、炸串、休閒滷味、奶茶、咖啡等;要麼在門店上下功夫,摒棄大店開小店,縮減開店成本,用同樣的錢儘可能開更多的店,做全客羣的生意。一般而言,兩個方面都做好的品牌,基本萬店可期。

相較而言,當下的餐飲大牌特別是火鍋、中餐正餐品類,門店面積大,模式重、擴張速度慢,要想加速實現門店擴張就只能另闢蹊徑。而大店堂食+衛星店外賣的“1+N衛星店”商業模型,無疑是品牌們實現高速開疆拓土的有效利器。

一方面:堂食店可以打品牌,培養品牌形象資產。通過選址商場、門店寬敞,裝修特色高端,服務體驗好的旗艦式門店,建立品牌教堂,用以向消費者展示品牌的產品力、服務特色體驗,拉昇品牌的高度,穩定品牌“高格調”價值感。

一方面:用衛星店做規模,實現門店快速擴張。大部分品牌的外賣衛星店都不設置堂食,門店小、投資少,選址更自由,既可以選擇熱門商圈的冷門位置,也可以佈局在社區、街區等下沉市場,租金便宜,在開店速度上優勢非常明顯。

以海底撈爲例,作爲火鍋賽道頭部,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2024年5月,海底撈總門店數也不過1362家。相比而言,據相關媒體透露,同樣截至2024年5月初,誕生不過一年的海底撈下飯火鍋菜點位已超過920家,其中就包括衛星店。

類似的還有農耕記,據窄門餐眼數據,主品牌農耕記當下門店不過74家,專營外賣門店早已超過200家。農耕記內部人員告訴餐觀局,“從淨菜配送到菜和鮮,農耕記其實一直在試圖跑通餐飲零售化場景,以此彌補正餐品牌擴張速度慢問題。衛星店模型是農耕記基於多年品牌資產積累,以及線上零售化經驗的增長新嘗試,品牌內部很好看這個模式。”

總之,堂食店打品牌樹形象,衛星店快擴張做規模,“圍點打援”拱衛品牌旗艦店。既能快速提高品牌市佔率,打響品牌,解決主門店擴張速度慢的問題。同時,衛星店也能夠共用堂食門店的成熟供應鏈、出品標準等,在sku優化的基礎上,做出高質量出品,在變相降價的情況之下,實現“降價不降質”。

特別是在這個餐飲普遍追逐萬店的時代,衛星店的模式無疑爲不少想要加速狂奔的模式重品牌,指明瞭一條成功路徑。畢竟,似於海底撈、太二等相關賽道頭部品牌,已經率先爲整個市場做出了榜樣。

03 外賣與堂食達成平衡

更爲關鍵的是,相比於當下衆多堂食+外賣雙主場運營的品牌而言,專門設立外賣衛星店這種“大店打品牌,小店提利潤”雙驅動模式,所帶來的堂食與外賣業務的分離,直接解決了很多餐飲品牌外賣與堂食打架的問題。

畢竟,堂食與外賣是兩種不同銷售思維模式。堂食重場景,重體驗,重服務,講究“慢”思維;而外賣對門店的環境體驗基本沒有多大需求,只爲解決吃飯的剛需問題,更強調出餐效率與便利性,主打一個字:快。正因如此,當堂食與外賣混在一起時候,很容易出現外賣訂單過多涌入插隊,即影響堂食門店品牌形象,也難以實現外賣單的高週轉。

而且,外賣市場其實是個更爲剛需的一人食市場,看中的是產品的性價比及品牌出餐和騎車送餐效率,用正餐堂食的價格去切入市場,很顯然容易水土不服的。而單爲外賣渠道降價,又會破壞堂食原本價格體系,影響整個品牌形象。

眼下,大牌設立外賣衛星店這個高效率模型,讓外賣不再寄生於堂食,剛好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了以上問題,讓大牌不僅可基於外賣渠道重新設計產品,精簡sku,聚焦核心且更適合外賣單品,同時也能名正言順的降價,用更適合一人食場景的高性價比外賣菜單去迎合消費者“吃大牌”的需求。

以最早的農耕記爲例,作爲主打湖南土菜的餐飲品牌,堂食門店菜單除了招牌炒菜之外,還有幹鍋、湯品、蒸菜、小吃、飲料等各種形式的產品,可以滿足堂食的各種需求;與之不同的是,農耕記外賣店在菜單上明顯做了簡化,去掉了幹鍋、蒸菜等與外賣場景不適合的產品,主打湖南招牌炒菜。而且,外賣門店與堂食店主推的炒菜也有區分,以湖南經典爆款小炒黃牛肉爲例,外賣店是經典小炒黃牛肉,但堂食門店是茶油土芹菜炒黃牛肉。且份量上也更少,價格更實惠。

海底撈的“下飯火鍋菜”則更明顯,堂食火鍋品類直接變成冒菜,通過冒菜+米飯套餐的形式售賣,有牛油麻辣、酸甜番茄、紅酸湯,酸菜金湯4個湯底可選,還可添加額外的葷素配菜,小龍蝦、小吃飲料等,菜單精準聚焦一人食場景,單人價格在30-40元之間,相比堂食人均百元左右的價格,性價比一下子凸顯起來。

在當下外賣品質化的大趨勢下,價格已不再是人們關注外賣產品的唯一錨點,好吃+吃好纔是消費者買單的動力。外賣消費市場呼籲大品牌入局,既是趨勢,也是現實。手握產品力、組織力、品牌力等優勢,又滿足了年輕人“小錢吃大牌”慾望的大牌衛星店模式,顯然更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年輕人需要的不僅是性價比,還有質價比。而且,深陷工作內卷的他們已經不願意耗費太多時間去做門店篩選了,寧願做更簡單保守的決策,多費點錢選擇自己信賴的品牌餐廳。這是餐飲大品牌的機遇。”海底撈相關人員對餐觀局說道。

當然,並不是每個餐飲品牌都能跟隨這種模式。品牌力強的品牌,衛星店可順理成章繼承主品牌流量,而消費者也會因爲衛星店的便利反饋好感給堂食門店,當然雙向獲益。但一些品牌力不足的中小品牌,堂食門店尚且需要愁客流量的下滑,根本沒有流量餘地去輻射“衛星店”,因此餐觀局並不建議嘗試。

04 結語

從2023年到2024年,行業兇猛的降價潮持續未停,價格戰依然酣戰不止。

然而,對大部分餐飲老闆而言,直接降價往往是最下下的選擇。因爲降價背後往往意味着降低產品質量,一味的以“低價”吸引消費流量,不但很容易損害品牌價值形象,而且很可能因爲產品質量問題讓品牌失去競爭力。

相比較而言,品牌專營外賣“衛星店”的模式,直接切入外賣渠道,門店小,投入少,週期短,回本週期又快,菜品價格更是可直接打到原本堂食的幾分之一,在這個消費主流走向“極致性價比”,消費者也變得愈發精明與理智的當下,這種衛星小店的模式或將成爲大牌抵禦風險,突圍價格戰的一個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