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後再看李菁,才明白他和郭德綱散夥,根本不是因爲分錢不均!

前言

提起相聲大家想到的會是什麼?是德雲社還是郭德綱,亦或是岳雲鵬的“啊~五環~”?

但是相聲界並不是德雲社“一手遮天”,就像郭德綱常開玩笑道“全靠同行襯托”,相聲界卻也是人才輩出。

可是就有一位相聲演員,李菁卻和搭檔從爆火的德雲社憤怒離開,外界傳言紛紛。

14年後人們還在猜測,李菁的離開到底是因爲錢,還是和郭德綱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呢?

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可挽回的事情,能讓這位優秀的相聲演員,放棄親手建立的一切?

現在的李菁

傳統的相聲在近些年越來越受廣大青年人的喜愛,但是相聲界不只有德雲社,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個人相聲演員。

李菁就是一位深受觀衆喜愛的相聲演員,和搭檔何雲偉配合默契,活躍在春晚和各大節目的舞臺上。

他多次登上春晚的舞臺,不止表演了傳統相聲,也結合了現代元素,這是他發揚相聲初衷的完美呈現。

作爲相聲演員,他參加過的節目數不勝數。

在2011年,也就是離開德雲社的下一年,在外人都不看好他們的情況下李菁和搭檔何雲偉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收穫了一致好評。

別人越說他們不行,他們就要活的漂亮。

李菁的名字再次被大衆熟知,隨後在遼寧春晚、北京衛視等各大衛視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

在傳承傳統相聲的同時,李菁從不敢忘自己的初衷。

在2014年將喜劇電影與相聲結合到一起,也就是在那一年李菁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大衆視野。

李菁和沙溢、賈玲等喜劇明星加盟的喜劇真人秀《喜樂街》,大家從沒有看到過這麼新穎的喜劇方式,一經播出就爆火。

李菁的名字在當年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2015年他又參加《歡樂喜劇人》與業界內的知名相聲演員一起切磋。

李菁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在2016年的《跨界喜劇王》中他以相聲演員的身份,演繹出相聲新的可能性。

2017年參演的喜劇《解憂奇賤店》,李菁的搞怪逗樂的一面再次展現在大衆面前,此後的他不僅將相聲演繹在舞臺上,還與電影電視劇等新興形式結合。

2018年央視舉辦了首屆相聲大賽,李菁即使擁有極高的名氣,但是也始終願意以一個相聲新人的姿態,向其他相聲演員一道切磋技藝。

借用郭德綱常說的“自己只是相聲界的一個小學生”,可是這句話只有李菁做到了。

再到2021年和2023年,李菁參加了《新春相聲大賽》,除了參加各大相聲賽事,他還不斷在觀衆面前露面。

網友也是直言,李菁甚至比郭德綱在電視上露面的次數還多。

回顧李菁離開德雲社後,不僅日子過的風生水起,也做到了將相聲事業發揚光大。

可是,誰能想到這個看起來和德雲社關係不大的相聲演員,卻是德雲社的大功臣!

可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位德雲社的臺柱子憤怒散夥呢?

李菁於德雲社的關係

李菁1978年出生在北京,家庭還算富裕,小小年紀的他很是喜歡相聲,7歲的他就能把《珍珠翡翠白玉湯》說的七七八八。

李菁帶着這份喜愛走上了曲藝道路,15歲師從快板藝術家樑厚民先生,就這樣開始了系統的學習。

李菁在學習曲藝的道路越走越遠,他也喜歡跑到劇場聽相聲,命運也將他帶到郭德綱的面前。

那是1995年,彼時的郭德綱剛從天津輾轉到北京發展,相聲在那個年代並不景氣,初到北京的他也並不被人們認可。

在北京的小劇場裡郭德綱正在賣力的講着相聲,李菁在臺下聽的入神,就這樣兩個熱愛相聲的人聚到了一起,探討着相聲的未來。

時間來到1996年,李菁和張文順、郭德綱一起創立了德雲社,只不過當時還叫“北京相聲大會”是一個草臺班子。

直到2003年才正式更名爲德雲社,不管名稱如何變化,發揚相聲一直都是創始人的初衷。

20多年來,德雲社培養了幾百位相聲演員比如岳雲鵬、張雲雷、燒餅等等,也在業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

但是人員變動很大,幾乎都是圍繞郭德綱的,比如他和徒弟曹雲金的不歡而散,再到創始人李菁的離開等等,讓很多人質疑郭德綱的待人之道。

2008年,李菁與相戀多年的郭一薇結婚,婚後一年生下女兒,就當所有人都認爲他家庭事業雙豐收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

2010年,李菁與搭檔何雲偉正式離開德雲社,消息一出引發廣泛熱議,郭德綱再次成爲衆矢之的。

相聲界現在看來是德雲社一家獨大,那麼李菁爲何還要離開德雲社呢?

難道真的是網友猜測的那樣“錢分不均”?還是另有他因?

出走的原因

李菁離開了德雲社,衆人都在猜測背後的原因,但是最多的還是不理解,德雲社是親自創立的,怎麼說走就走呢?

很多人都不理解,李菁可是德雲社的資深演員了,對德雲社做出了許多貢獻,竟然還會離開,肯定是被逼的。

在相聲界,德雲社無疑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

如今,爆火的德雲社不僅門票難求,更是將娛樂圈的“飯圈”文化引入其中。

以張雲雷爲例,一首《探清水河》讓他迅速走紅,但伴隨着粉絲的狂熱追捧,他的身份逐漸從純粹的相聲演員轉變爲娛樂偶像。

這種現象不禁讓人思考,這是否已經背離了相聲藝術的初衷?

隨着張雲雷的知名度不斷攀升,大量粉絲涌入德雲社,只爲目睹他的風采,而真正熱愛相聲藝術的觀衆卻難以獲得機會。

張雲雷也頻繁出現在各類綜藝節目中,甚至在國風音樂節目中擔任評委,年輕的他是否真的具備這樣的資格?

他高高在上的姿態和離開相聲舞臺後的所謂“成功”,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粉絲的短暫喜愛。

更令人費解的是,張雲雷接連發行唱片,參加《跨界歌王》等節目,一個相聲演員似乎在追求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然而,這樣的跨界真的能夠長久嗎?相聲藝術需要傳承和弘揚,而不僅僅是追求短暫的商業利益。

相聲界中,頻頻出現的現象引人深思,岳雲鵬憑藉一首《五環之歌》迅速走紅。

然而爆火後的他卻未能堅守相聲演員的底線,接連參與各類綜藝節目,將搞笑逗樂作爲主業,而自己的相聲事業似乎已被拋諸腦後。

人們不禁懷疑,他是否還記得自己身爲相聲演員的身份與責任?

秦霄賢亦是如此,他如今更像是娛樂圈中的偶像,頻繁在娛樂圈中拋頭露面,使得人們幾乎忘記了他原本是一名相聲演員。

這種現象不禁讓人質疑,難道他們僅僅是爲了追求金錢和名利,就可以背離初衷,拋棄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傳承嗎?

這也讓人們聯想到李菁離開德雲社的原因。

李菁的初衷是希望將相聲藝術發揚光大,他期待看到的是相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而不是看到相聲演員們將相聲視爲進入娛樂圈的跳板,或是將其作爲賺錢的工具。

這樣的現象或許正是李菁選擇離開德雲社的原因所在。

他對於相聲藝術的熱愛和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使得他無法接受這種背離初衷、拋棄傳統的行爲。

有人會說,相聲演員活躍在娛樂圈不也是一件好事嗎,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相聲,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瞭解了相聲確實是一件事實,但是真正通過偶像喜歡相聲的又有幾人?

一旦搞起了“飯圈文化”,那這就和相聲的初衷背道而馳。

將傳統的相聲結合現代元素髮揚起來,是李菁對待相聲的一貫理念。

對於網友的傳言,金錢分配不均直接導致了李菁的退出,他也做出了迴應。

一次採訪中,李菁直言,德雲社的氛圍自己很不適應,甚至坦言德雲社和自己的人生規劃不同。

原因很簡單,道不同不相爲謀。

李菁選擇了離開,寧願自己單打獨鬥也不要再沾染德雲社的風氣。

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對傳統文化愈發重視的時代,這不僅是對歷史遺產的尊重,更是對文化根脈的堅守。

然而,在這股風潮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那些僅僅追求表面熱鬧、實則背離傳統文化內核的行爲。

特別是在相聲這一傳統藝術領域,我們看到了諸如德雲社等團體的崛起,他們的成功確實讓相聲這一藝術形式重新回到了大衆視野。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相聲演員在追求商業利益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

讓相聲藝術變得膚淺和商業化,這與我們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馳。

相聲,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娛樂大衆的工具,更是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結語

每一位相聲演員都應該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以敬畏之心對待傳統文化,以真誠之心演繹相聲藝術,而不是將其當作追求名利的跳板。

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有良知、有才華的相聲演員涌現出來,他們不僅繼承了老一輩藝術家的優良傳統,更在傳承中創新,讓相聲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這些新生力量的崛起,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傳統文化不會在現代發展的洪流中消亡,而是會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