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無照少年事發前曾說「想開車」遭阻 專家點出1天性

臺北市內湖區東湖市場昨晚發生嚴重車禍,釀3死2傷。記者潘俊宏/攝影

15歲曾姓少年昨偷開外祖父汽車外出,衝撞臺北市內湖區一處面線攤釀3死2傷,有網友搜出他的社羣,有車禍影片合輯及染血特效影片。醫師指出,青春期進入成年期時,衝動性相對或多一點,有些是跟風或爲滿足內心對速度的追求,家庭和學校要共同協助,例如在家給予談論這些議題的空間,多陪伴、瞭解生活狀態與嗜好等。

曾男的同學透露,他在案發前3天提及「想開車」,同學提醒沒有駕照不應嘗試,未料肇事釀禍;曾男父親接獲電話通知才知兒子闖禍,情緒激動趕赴警所,不諒解他莽撞釀禍,也對社會大衆感到抱歉,深夜親自替孩子送晚餐。

臺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說,人類先天就有喜歡嘗試新鮮事物與冒險的特性,大腦和身體會開始探索,從古至今,年輕孩子的衝動性會相對多一點,也喜歡向外探索,還是要回歸到家庭、教育與生活端,有沒有滿足其好奇心與感官刺激。

不過也不是每個年輕孩子都有這樣的需求,有些人可能就是每天規律上下課,但像這樣追求刺激的行爲,可以思考的是,有沒有可能導正到合乎法規面的休閒興趣和娛樂,例如跑酷等體育活動,同樣也是追求速度感,有沒有辦法透過正規、合法的方式滿足心理需求很重要。

李俊宏提到,如果容易取得車輛,或生活中同儕都有類似的生活習慣,可取得性高,就容易衍生這類事故,以曾男的案子來看,他曾因騎腳踏車太快被警察攔下,甚至社羣上表示,「挑戰公權力」,的確就是一個追求刺激的人,當法規面不能滿足時,就可能會從其他層面獲取。

另外,曾男的Instagram帳號被搜出,有網友在臉書發文指出,曾男的社羣有車禍影片合輯,證明平常喜歡看事故影片取樂、臉頰染血特效,證明平常內心對暴力的渴望。
李俊宏坦言,有時家長也難爲,孩子們的社羣經營不一定會讓家長看得到,所以原則還是在家裡面有空間可以討論興趣、嗜好。

對於觀看暴力或破壞性質的影片,有些受同儕影響,有些希望透過想像滿足。不能認爲所有打暴力電玩的人,就一定都有暴力傾向,李俊宏舉例,很多遊戲談破壞,例如抽積木,最終結果也是破壞,很多時候人類對速度的追求是科學進步的動力,只是有沒有符合自我滿足與社會約束的平衡,在合理場域,對社會來說,不見得完全是破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