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世界跳水冠軍全紅嬋該不該立雕像呢?

在廣州體育文化博物館,一座嶄新的銅像靜靜矗立,它紀念的是一位年僅17歲的世界冠軍:全紅嬋。一位比明星網紅還要火的廣東小姑娘,技壓四座,羣雄皆驚,連很多明星大佬都紛紛找她合影留念,是一個紅得發紫的姑娘。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在社會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熱議。一個青少年運動員,在如此年輕的年紀就獲得瞭如此高的榮譽,無疑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然而,隨之而來的各種疑問和反思,也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這件事一是因引起轟動。在網上熱議不斷,有不少人表示熱烈贊成,全紅嬋是無數年輕人學習效仿的榜樣,是青年楷模,名至實歸,這個銅像立的好!

當然,人紅是非多,有很多人讚揚肯定全紅嬋,也有部分人對全紅嬋大大咧咧,不修邊幅,不注意社交禮節,尤其是在國際重要場合口無遮攔,失了禮節,表示不理解。認爲如果他多讀點書,增加點文化素養就更完美了。不過人無完人,咱們不能把小姑娘當成神,她是世界冠軍不假,但她也是一個只有17歲尚未成年的女孩子,也有喜怒哀樂,也有自己的脾氣秉性,食人間煙火,品酸甜苦辣,如果把它當成神來頂禮膜拜的話,好像是有點過分了。

全紅嬋真誠是不假,世界冠軍也沒錯,但是她要是進一步學好社交禮儀,知道怎麼和大家友好相處的話,可能各方面進步更大。咱們中國很有人情味,人際關係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

從前我個人感覺塑像都是爲革命烈士雕刻的,要麼是爲了國家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的往聖先哲,至於活人立塑像、立祠堂這事,好像也有,叫生祠之類的稱謂。不過總感覺到有點彆扭,這對於一個17歲的孩子來說,似乎有些不妥。

有人認爲全紅嬋是世界跳水冠軍不假,爲國爭光也是事實,但問題是她只有17歲,還是一個孩子,有點不吉利,太過於誇張了不合適。她今後的道路還長着呢,也不能保證長期得冠軍,以後萬一出點錯怎麼辦,人哪有完人呢?再說了,一個17歲的孩子,這麼小就備受尊崇,以後飄了怎麼辦?這肯定不合適也不吉利。

有些支持立塑像的人分析了一下,就是全紅嬋到底有沒有資格塑立銅像呢?一般認爲,少年得志,14歲就榮獲世界冠軍,又是全紅嬋的黑粉特別反對立塑像!既然塑造了肯定是因爲喜歡全紅嬋,肯定了全紅嬋的成績才塑造的該銅像!她小小年紀14歲就跳水榮獲世界冠軍!不能塑造了全紅嬋銅像又去毀掉全紅嬋的銅像!這是出爾反爾!這是不自信的行爲和表現!

全紅嬋出身寒門,她的經歷是一篇立志傳奇!7歲就抱了一個枕頭到體校上學!14歲在東京隻身一人取得世界冠軍!記者問她“你從水裡出來冷嗎”她說“很冷,我沒有外套和褥子”如果毀掉該銅像,那我們就忘記了初心!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以前是什麼樣子,現在就是什麼樣子!不論全紅嬋以後取與不取的世界冠軍,我們都要做到一如既往的喜歡她!聽我們的嬋寶說“只要能活着就好”多好的孩子呀!爲什麼要摻雜太多的雜念在裡面!支持嬋寶!支持該銅像!她預示中國新一代的希望和未來!

這是支持者的聲音,我們再來聽聽反對者的聲音。

但是有人認爲,如此行事存在不妥。畢竟全紅嬋年紀輕輕,此刻不宜給予她過度的宣揚。確實,鼓勵民衆熱愛體育、爲國家爭光的路徑豐富多樣,“立銅像”這種方式並非恰當之選。假設日後她的成績出現起伏,甚至因自滿而犯錯,難道要把銅像移除嗎?而且像跳水這一類劇烈的體育運動,一般情況下35歲以後就很少參加國際比賽了。大家一直堅信,只有那些爲中華民族作出了驚天動地的重大貢獻、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留下深刻永恆印記的傑出人物,才應當享有這樣的尊崇。

人是一個很奇怪的動物,環境確實對一個人能夠帶來很大影響,生在富裕之家和貧寒之家,鬥志可能會有所不同,有錢的人和沒錢的人,出名的人和無名的人,心情都會不一樣,人很容易隨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意志力固然重要,但是一個公平公正的大環境對每一個人更加重要。而且人還是一個很容易自滿和驕傲的族羣,在金錢名利和榮譽面前,不知道有幾個人能把持得住。世界充滿誘惑,給未成年的小姑娘設立雕塑,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不管怎麼說,平平淡淡的生活,柴米油鹽的日子纔是真實的,大家人人平等,和平相處,充滿友愛,社會才能真正和諧。

毫無疑問,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全紅嬋作爲世界冠軍,是國家的驕傲,也是廣東的驕傲,家鄉人民熱愛自己的蟬寶寶,這一點是千真萬確的。作爲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也總是喜歡勇爲天下先,不按套路出牌,再說了財大氣粗,宣傳一下本土的跳水英雄,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這尊雕像的設計和建立有沒有徵得全紅嬋本人的同意,因爲這畢竟涉及到本人肖像權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和全紅嬋進行全面的溝通,這是對一個世界冠軍基本的尊重,也是維護一個人基本人權的需要。這不僅是一個道德倫理問題,也是國家憲法和民法所規定的內容。

全紅嬋和陳芋汐只是運動員,獲獎的運動員而已,希望媒體不要過多幹預他們的私生活,打擾他們的訓練和比賽,給他們增加太大壓力,比賽成績是一回事,有輸也有贏很正常,個人的平安健康幸福也很重要。

給全紅嬋樹立雕像,很明顯就像把小姑娘架在道德的火爐上烘烤,讓她增加很多心理壓力,這對於一個未成年人來講,是不是有點殘酷呢?

樹立全紅嬋的雕像,就是肯定了他這種吃苦訓練的精神,吃得苦中苦,纔有大作爲。

全紅嬋確實很優秀,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她很樸實,具有跳水的天賦,當初學習跳水,是因爲家鄉水資源豐富,山嶽荷塘很多,家鄉很多孩子都喜歡游泳這項運動。而全紅嬋在幾個慧眼名師的栽培下,刻苦訓練,一路上升。當然,全紅產出身貧寒,家裡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如果國家沒有專業的體校,她還真沒這個機會。爲了給母親治病,爲了讓這個家庭能看到希望,全紅嬋學習跳水非常刻苦,每天進行長達12個小時的刻苦訓練,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最終成就了今日成就。

但是,假如全紅嬋家庭很富裕,沒有一點壓力,根本不差錢,靠錢堆起來的話,那她還有這麼大的拼勁嗎?別的不說了,看看咱們中國男足隊員的表現就知道了。

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我們在肯定全紅嬋成績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發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全紅嬋的跳水成績是不是能夠代表我們這個民族的整體運動水平呢?是不是符合體育精神呢?

我國培養運動員一般是集舉國之力,進行嚴格刻苦訓練,最終培養成功的。這種方式在我們認爲是合情合理,但是可能在某些外國人眼裡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曾經有一位德國的運動員曾經說,我不羨慕你們的跳水運動員拿了這麼多金牌,這是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培訓取得的,每天12個小時的訓練,就爲這點成績,超出了正常孩子的承受能力。我們寧可不要這樣的成績,他們的運動員基本上就是八小時正常訓練,很多都是私人自己業餘參加比賽的。他們沒有把比賽成績看得那麼重。如果因爲比賽吃這麼多苦,值得嗎?

當然了,這很可能有點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味道。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才能出成就,只有千錘百煉,才能修煉成才。其實中國人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民族,這一點外國人可能很難理解。

但是這種可以培養運動員的方式會不會加重內卷的現象呢?樹立全紅產的塑像,是不是給人一種一定要努力吃苦取得成就的思想呢?這種思想值得提倡嗎?

首先,我們不得不提及這位年輕運動員的成就。在競技體育這個殘酷而激烈的舞臺上,能夠脫穎而出,成爲世界冠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汗水。這位17歲的少女,無疑在體能、技術和心理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這種成就,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肯定,也是對她所在團隊、教練以及國家體育系統的一種認可。

然而,當我們爲這位年輕運動員的成就喝彩時,也不禁要問:一個17歲的孩子,我們是否更應該關心她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長?在競技體育中,爲了追求更高的成績和榮譽,運動員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這種生活方式,對於一個還在成長髮育中的孩子來說,是否過於嚴苛?我們是否應該更加關注她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運動成績?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舉國之力培養運動員的問題。在一些國家,爲了在國際體育賽場上爭得榮譽,政府會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來培養運動員。這種做法,雖然可能帶來短期的成績提升,但也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它可能加劇社會的內卷現象,使得更多的孩子被捲入到激烈的體育競爭中,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此外,這種培養方式也可能導致運動員在退役後面臨就業和生活的困境,因爲他們可能缺乏其他方面的技能和經驗。

那麼,爲一位17歲的世界冠軍塑造銅像,這種做法真的合適嗎?傳統上,塑像往往是爲了紀念那些爲革命、爲社會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這些人物,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前進。而一位年輕的運動員,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她的貢獻是否足以與這些歷史人物相提並論?這是否會給人一種“唯成績論”的錯覺,使得人們更加關注表面的榮譽和成就,而忽略了更深層次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

此外,這種做法還可能陷入偶像文化的泥沼。在當今社會,偶像文化盛行,人們往往對明星、偶像抱有極高的期望和崇拜。爲一位未成年的運動員塑造銅像,可能會使她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甚至成爲一種“偶像”的存在。這種身份的轉變,可能會對她的心理和行爲產生一定的影響。她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期待,也可能會在追求更高的榮譽和成就的過程中迷失自我。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地否定這種做法。畢竟,這位年輕運動員的成就也是她個人努力和團隊支持的結果。爲她塑造銅像,可以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到體育事業中,爲國家的體育事業做出貢獻。同時,這也可以成爲一種宣傳和推廣體育精神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和熱愛體育。

但是,在肯定這種做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態度。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避免過度追求成績和榮譽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價值。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和審視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和文化導向,避免陷入偶像文化的泥沼而失去了更深層次的追求和意義。現在我們已經陷入了一個全民迷失的時代,有多少人爲了金錢名利而瘋狂,對靈魂的追求,對精神的昇華,對現實的批判,對社會的反思,都亟待加強,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塑造一個17歲女運動員的塑像,又是否合適呢?

總之,爲一位17歲的世界冠軍塑造銅像,既是一種榮譽和肯定,也是一種挑戰和反思。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既要肯定運動員的成就和努力,也要關注她的成長和發展;既要看到這種做法的積極意義和價值,也要反思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