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秘邀周總理談一個絕密計劃,37年後纔對外公開真相

1965年10月24日,夜深人靜,周總理依然在批閱文件。急促的電話聽聲突然響起,毛主席請總理到屋裡秘密談話。警衛員撤離以後,房間裡只剩下他們二人,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毛主席開門見山地說:“恩來,我這裡有個絕密的計劃,只能你我二人知道。此事關乎百姓安全,切不可泄露消息。”

周總理聽聞知曉了事情的重要性,仔細聽完計劃以後,重重地點了點頭:“我曉得了,放心吧。現在爲了避開美國和蘇聯的眼線,這個計劃可行性很高,我會親自盯着,不會讓第三個人知曉。”

就這樣,一個參與人數多達6萬餘人,代號816的絕密計劃在1966年正式開始。

到底是什麼樣的計劃值得毛主席和周總理如此慎重呢?

美國投在廣島、長崎的兩個原子彈爆炸的一瞬間,二戰就已經塵埃落定。大爆炸讓這種威力巨大的國之重器走進了全世界國家的眼中。

自家有沒有“核彈”成了各個國家領導人最關心的事,新中國也毫不例外。

尤其是在朝鮮戰爭以後,美國甚至用原子彈威脅中國。因此被虎狼環伺的新中國對原子彈有了迫切的需求。

但是當時中國的工業條件和經濟實力都處在起步階段,還不足以支持我們自主研發原子彈。正巧蘇聯這邊赫魯曉夫上臺以後,爲了穩固自己的政治權力,他專程來到北京,希望與中國合作。

爲了得到中方的支持,赫魯曉夫答應幫助中國建造起第一個核反應堆。就這樣,新中國也開始了對原子彈的研究。

從1955年起,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將全部目光集中在了研發原子彈上。陳毅更是說出了:“就算窮的沒褲子穿,也要把原子彈造出來!”

然而在1958年,日益削減的中蘇關係就此破裂了。1959年6月,蘇聯以“正和美國等國家談判達成禁止核試驗協定”爲由,撤走了援助我們製造原子彈的專家團隊,並且帶走了大部分核心資料。

就在這樣核心資料缺失,經費緊缺的艱苦條件下,

鄧稼先、錢學森等諸多愛國科學家咬緊牙關,攻克了一道道難題,成功在1964年引爆了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羅布泊的大爆炸讓籠罩在我國頭頂的核陰霾煙消雲散,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另一個問題:我們有了核打擊能力後,還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核防禦能力。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早在新中國開始有計劃研發原子彈,美國就十分關注我們的研發進度。尤其是在第一次試爆成功以後,美國還曾做出遠程核打擊羅布泊試驗基地,徹底摧毀中國核武器的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該計劃沒有實施。

而中蘇兩國之間,關係愈發緊張。珍寶島事件以後,蘇聯更是在我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揚言說:如果真的開戰,一小時以內,蘇聯完全可以摧毀中國所有的核基地。

美、蘇兩國都曾放出話來威脅我國的核設施,關鍵就在兩點:

1.中國沒有完善的核防禦能力;

2.中國的核設施所在地不夠隱蔽,情報泄露嚴重。

以上兩點造成了敵人隨時可以對我國的核設施進行精確打擊。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毛主席在1965年秋天的一個夜晚,秘邀周總理定下了“816地下核長城”計劃。

周總理接下秘密任務以後,立即着手安排工作。計劃想要順利進行,第一步選址就是重中之重。首先不能是適合發展經濟的城市,發展過快人員混雜,容易被有心人發現。地形也不能過於平坦,不利於挖掘地下工事。也不能選擇沿海地區,那裡外貿經濟繁榮,敵特分子比較多。

周總理將目光放到了雲貴川地區,這裡山林密佈、植物茂盛,勘探小組跑廢了許多輛車,最後將地址定在重慶市白濤鎮。

白濤鎮臨近烏江,而且處在羣山之中。生產核原料需要大量水資源,烏江恰好滿足條件,其得天獨厚的隱蔽條件也成了關鍵因素。

確認好選址以後,相關部門下達命令,轉移白濤鎮及附近居民。自此以後,“白濤鎮”這個名字就從地圖上消失了。

1966年,周總理正式簽署相關文件,816地下核長城計劃開始實施。

1967年,中央調動8342部隊的工程兵到重慶組織施工。同年,中央再次抽調多達6萬多名士兵和技術人員支援白濤鎮。這個工程十分浩大,僅前期工程就用了20000多名工程兵加班加點幹了2年。

爲了迷惑美、蘇等外國的視線,項目對外名稱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通信地址是一個郵箱號:重慶市4513郵箱。

參與建設的所有人員穿着普通工人的衣服,他們來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只知道是響應國家號召參加三線建設,以爲工程結束他們就會回去。

雖然行動已經十分注意保密,但是數萬人來到白濤鎮進行建設,還是引起了許多人的目光。

被要求搬離的村民也都十分好奇,不斷有人來打聽這裡是幹什麼的。

就這樣,白濤鎮來了好幾萬人的消息傳到了美蘇間諜的耳朵裡。他們開始聚集在附近打聽消息。

爲了保證工程安全,中央專門調了一個警衛團來駐守。警衛團管理十分嚴格,所有職工家屬和無關人員一律不能進入廠區,在職工人也只能在放假時可以探望家裡人。

工程隊裡有不少是頂尖學府的專家和高級工程師,他們和其他工人一樣,來到山裡的前半年都不知道自己在建設什麼,因爲上級交代了:做好自己的事,不要亂看,也不要亂打聽。

直到半年之後,隨着工程裡部分設施的有了雛形,他們才推測出是在爲國家建設地下核工程。

但由於工程需要絕密進行,他們隱姓埋名,和外界斷絕了所有聯繫。和家人見面也需要簽訂重種保密協議,不得提及此事。

參與施工的6萬餘人中,大約有1萬人是當地羣衆,做一些輔助工作,他們負責修建住宅、廠房和搭橋鋪路。這些工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雖然白濤鎮早已沒人居住,但工人們除了修建了廠房之外,還修建了諸如學校、市場、醫院、商店等生活設施,用來迷惑外界。

施工隊還特意修建了幾個大煙囪,他們讓煙囪排出水蒸氣,與空氣混合後形成了濃霧,讓衛星等設施和敵特受到了進一步干擾。

瞞住了家人和親朋好友,這六萬多人默默地在白濤鎮爲國家的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爲了加快工程進度,早日投入生產,許多工人就在地洞裡打地鋪休息,在冬冷夏熱的洞穴裡,所有人都是咬着牙堅持了下來。

白濤鎮緊挨烏江,爲了防止烏江洪水侵襲,工人需要在4個月內完成排水設施的建設,巨大的工作量壓在每個人的頭上,每人每天只有不到3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在所有人拼命工作下,成功如期建設好了取水口的泵房。

國家有需要,軍隊有命令,那這些工程兵就有信心支撐。816項目的主體結構分爲9層,總高度79.6米,總長度達24千米。

這可不是在平地施工,而是在山體。施工挖出的都是堅硬的石頭,總石方量有151萬立方米。如果將這些石頭砌1米乘1米的石牆,

長度可達1510公里。迄今爲止,816工程仍爲“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

爲了完成建設,六萬多工作人員在這裡一待就是17年。

地下環境十分惡劣,夏天,洞內空氣不流通,十分悶熱。蚊蟲叮咬更是給戰士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許多人患上了瘧疾,由於醫療條件不好,只能強自忍受。

冬天就更不用說了,洞裡的溫度非常低。鑽頭爲了防止磨損還需要不停地澆水,隨着鑽頭工作,冰冷的水花四散飛濺。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先後有一百多名官兵犧牲,而他們的遺體被掩埋在816工程洞附近的“一杯水”烈士陵園裡。這些犧牲的戰士十分年輕,平均年齡也才21歲。有的意外發生得太突然,他們連準確的家庭住址都沒有來得及留下。

這個蘊含了戰士心血的人工洞穴幾乎將整座大山掏空,它可以承受100萬噸當量的氫彈爆炸衝擊,還能扛住8級地震的破壞,即使是500公斤當量炸彈直接命中也沒有問題。

1984年,在地下的工作人員正像往常一樣施工,突然廣播響起:“接到上級通知,工程暫時停止建設。”所有人愣在原地,片刻後歡呼聲響徹大山,他們終於可以回家,可以不用每天睡在地洞,可以隨時見到陽光。看着周圍十幾年的成果,所有人都流下淚水。

在離開時,知曉此工程是核防禦工事的人一一被單獨談話:

“離開以後,上不告父母,下不說妻兒,終生守密!”

但是在1984年,816工程並沒有完全結束。這時候,主體建設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五,安裝工作也才完成百分之六十,累計完成基建投資7.4億元。就在快要投產的階段,816工程爲什麼會被上級突然叫停呢?

原來在1984年,毛主席、周總理此時已經離世。國際形勢突變,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蘇聯也日漸式微,中蘇關係開始緩和,整個世界開始向和平發展。

再加上我國軍事實力大漲,已經有了核反擊能力。國家的發展方針也改爲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那個年代還流行了一句話“做的不如買的,買的不如租的。”所以,816工程已經失去了繼續施工的意義,就此停歇。

時間來到37年後,2002年4月8日,國防科正式解密關於“816計劃”的細節。到此時,參與建設的老兵們才知道自己當年到底爲何而戰。

有記者找到參與過建設的工人採訪:“你後悔過麼?”

接受採訪工人的回答幾乎一樣:“不後悔,爲了國家建設,我們很光榮。在地洞裡工作十幾年,猛一出來還不適應呢!”

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爲旅遊景點對外開放。許多參建老兵組團再次返回這個曾經揮灑青春的地方,和離開時一樣,他們眼含熱淚。

如今,816地下核長城已經成了4A級景區,參觀人數絡繹不絕。雖然816工程沒有投入生產,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纔有了新中國如今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