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鯨落”,我國用二鍋頭出奇制勝,掏空獨聯體國家家當

#圖文夏日徵集令#

1991年12月26日,蘇聯宣佈解體。我國駐蘇聯的大使吳虹濱緊急向國內發出兩條急電。第一條是讓我軍提前準備,攔截6萬蘇聯籍新疆維吾爾族,他們是在1961年“伊塔事件”中出走中國的新疆人。

我國三年大饑荒期間,共有4萬多維吾爾族人外逃蘇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改革開放,我國生活水平超過蘇聯,這批人又想回來了。他們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我們本來就是中國人,回到自己國家理所應當。

中方態度堅決,告訴他們:“你們已經失去了中國國籍,不再是中國人。一別兩寬,自當各自安好。”

吳虹濱大使發出的第二封急電內容是“蘇聯科學家飯都吃不起了,快來搶人”。

科學家吃不起飯,怎麼可能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解體後的俄羅斯和各獨聯體國家完全按照西方開出的經濟藥方,開進行休克療法,放開物價。一時之間,盧布價值一瀉千里,老百姓的財富一夜歸零,民不聊生。

蘇聯的工業體系是嚴重的頭重腳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獨步天下,輕工業卻一塌糊塗到一雙尼龍襪都製造不出來。如今俄羅斯和各獨聯體國家完全擁抱西方,上至領導人,下至平民都夢想着與西方融爲一體,以後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了,不打仗了,拿武器還有什麼用。

這種心態下,所有獨聯體國家都在去軍工化,關閉軍工廠,想方設法出售現有武器。因爲這些武器不賣掉,每年都會產生鉅額維護費用。曾經讓蘇聯引以爲傲,登上巔峰的各種武器從人人追捧到如今的人人嫌棄。

這些武器被嫌棄到什麼程度?俄羅斯居然拿這些武器交換百事可樂。最終百事可樂公司靠碳酸飲料從俄羅斯那裡換來了17艘潛艇、一艘巡洋艦、 一艘護衛艦和一艘驅逐艦。

軍工企業關停的結果是大量軍工專家、教授失業,收入銳減,瞬間陷入赤貧。在蘇聯巔峰時期,科技人才佔據了全球的25%,這些科學家曾一度讓美國感到絕望,他們研發出的各種新式武器讓整個西方膽戰心驚。

然而現在這些頂尖人才卻窮困潦倒,窘迫到連飯都吃不上。

對我國而言這完全是暴殄天物。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工業底子薄弱,再加上美國爲首的西方勢力組建的“巴統”封鎖,中國軍工發展進入瓶頸期。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過時的殲-7都能佔據我國空軍的絕對主力,那時的殲-10項目因爲技術瓶頸,也是處於一種苟延殘喘的狀態,項目關停只是時間問題。海軍更不用說了,連主力都找不到。

聽聞這個消息後,時任的國務院總理親自掛帥,主抓這項面對蘇聯的“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工程,總理感慨:“這可是一批窮盡十年之力都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啊,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兵貴神速,我國工作人員立刻兵分三路坐上火車,目標是獨聯體三大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

蘇聯地區物資緊缺,有錢都難以買到相應物資。因此我們準備了大量的食品、香菸、巧克力……大包小包運到莫斯科。考慮到蘇聯專家生活困難,我們不講條件不提要求,免費向他們贈送衣服、食物,甚至美鈔,先做人後做事。

我方人員經常提着二鍋頭拜訪那些專家,喝到動情處,告訴他們蘇聯解體了,但東方還有一抹紅,那裡還有你的詩和遠方……

情緒到了,一切水到渠成。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

1991年的冬天,除了我們,美國、德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甚至朝鮮等國都派了人到蘇聯“搶”人。這其中韓國的人才引進計劃最直接,獨聯體專家只要聯繫韓國使館,就可以拿到簽證和機票,並提供一個月工資,從1500~ 4000美元/月。

最沒人情味地是美國和德國,他們開價最高,5000美元打底,但過程也最繁瑣,不僅要提供技術資料、資質證明,還要擇優而錄,這讓心高氣傲的蘇聯科學家們義憤填膺;

最沒底線的是朝鮮。朝鮮沒有錢,經濟上比不過,那就劍走偏鋒,開出的條件是隻要到朝鮮,由國家給車給房,單身的國家還負責發女人。

這個過程中,我國的攻心爲上大獲全勝。

一是我們效仿韓國的零門檻移民,而且更加徹底,不僅到大使館就能拿簽證,並且全家都可以一起搬到中國;二是共同的意識形態和當年中蘇友好的淵源,蘇聯曾對中國156項重點工程進行工業援助,我們對蘇聯科技圈裡面的人才最熟悉不過了,這讓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

結果真正去西方國家的專家很少,總共還不到100人,反而是我國迎來了大批專家,讓我們的工作人員高興壞了。

這批人全是世界上最頂級專家,我國遼寧艦的設計師——巴比奇、世界一流焊接專家——郭瑞,世界最大運輸機的設計師——金琴科。

面對各國的“趁火打劫”,俄羅斯最先反應過來,撥出專項資金救助自己國內的專家,並對美國、德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朝鮮等嚴厲警告。富貴險中求,面對這潑天的財富,各國當然不會收手,只是從“明搶”改爲暗箱操作。

這種情況下,我國把工作重點迅速轉移到烏克蘭。蘇聯解體,在15個孩子裡面,俄羅斯作爲嫡長子,家產分得最多,拿了六成。剩下的就要數二哥烏克蘭了,再其次是白俄羅斯,別小看白俄羅斯,面積不大,卻是蘇聯貨真價實的三大軍工基地之一。

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解體那一刻已經做好“躺平”的準備,因此在人才和裝備保留上,根本不上心,甚至將這些裝備視爲負擔,只要價格到位,沒有什麼不可以談的。

人才上,我們從烏克蘭引進了參與過安-124和安-225大型運輸機設計的瓦西里·津琴科,高能束製造技術專家弗拉基米爾·科瓦連科,新材料技術專家沃洛德梅爾·奧堅科等重要技術專家,引進了集蘇聯軍工技術精華所在的黑海造船廠、南方導彈設計局這樣的頂級軍工技術。

設備上,我們在從烏克蘭獲得UGT25000燃氣輪機。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海軍很長一段時間還停留在蒸汽輪機時代,軍艦無法大型化。

80年代,我們從美國引進過兩套LM2500燃氣輪機建造052型驅逐艦,但隨後美國禁運,害得我們後續剛剛建造好的“哈爾濱”號驅逐艦眼看就要停擺,蘇聯解體了,我們得以引進UGT25000燃氣輪機,這纔有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江南四艦”上,我國軍艦才從6000噸級的極限進化到萬噸大驅,讓052C、052D和055有了雨後春筍的底氣。

事實上,052C/D型驅逐艦上配置的“中華神盾”,其關鍵技術也是來自於烏克蘭的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在白俄羅斯,我們拿到了蘇聯留下的鎮國神器——兩款戰略級的裝備重型多軸越野車輛技術。它是支撐百噸級戰略導彈的越野機動,起豎發射一體化的重型多軸特種車輛,讓我國的洲際導彈真正實現了在我國廣闊的內陸肆意機動。這項技術曾經困擾我國多年。

即便是俄羅斯,在我國的金元攻勢之下, 也是賣給我們不少好東西。蘇27、蘇30、蘇35這些不用多講,其實我軍的第一架真正意義的武裝直升機——武直10的技術也是來源於俄羅斯。

當初武直10在蘇聯的代號是“941工程”,該項目由卡莫夫公司負責研製,後續因爲資金問題停滯不前。在1996年1月11日,我國出錢通過俄聯邦武器出口部門,買下了全部的技術和設計圖紙,包括氣動佈局和風洞試驗結果在內的技術材料。

武直10的交易合同中特意加入了一條技術支持,在90年代後期,卡莫夫局派出大量專家到中國支援。

上述武器裝備和技術只是我國軍工斬獲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軍工界幾乎把所有可以得到的蘇俄軍工遺產蒐羅一空,擁有蘇聯基因的國產武器在解放軍的海陸空軍中更是無處不在。

陸軍有脫胎於BMP-1的86式步兵戰車,源自山寨道爾-M1型低空野戰防空導彈系統的紅旗-17,借鑑了BMP-3炮塔的04型步兵戰車;

海軍有SA-N-12中國版的海紅旗-16,克隆AK176的PJ26型76.2毫米艦炮,隱形版AK630的H/PJ-13型6管30毫米艦炮,瓦良格改良版的001A型國產航母;;

至於空軍,L-15教練機、ARJ21客機、運-8戰術運輸機,運-20大型運輸機,都擁有大量的蘇聯基因。

根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官民並舉,多渠道、多層次開展的“雙引工程”,我國從俄羅斯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一共引進了上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項目。

得益於這些人才引進,技術裝備的轉讓,中國軍工從落後世界20年,直接跨入全球領先水平並實現了現在各類裝備井噴式發展的狀態。如今我國的軍工武器走出來一條融合中俄美特點的新路線,集三家之所長——中國的實用、美國的精密加上蘇俄的皮實。

時至今日,隨着我國軍工技術的大幅進步,我們已進入技術發展的無人區,如第六代戰機,以及跨越時代的南天門計劃,雙引工程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