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片平均比疫前貴1元 平價口罩時代回不去了

業者說,原物料、工資、電費上漲墊高成本,「平價口罩時代回不去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醫用平面式口罩五十片裝在新冠疫情前每盒約一百元,一片約二元;在疫情高峰飆到二九九元高價還缺貨,疫後跌至每盒一百五至二百元,一片仍在三元以上。消費者質疑口罩價格爲何降不回疫情前?業者說,原物料、工資、電費上漲墊高成本,「平價口罩時代回不去了」。

中部口罩業者表示,外界以爲疫情期間政府組國家隊全面徵用口罩,每片從兩元賣到五元,覺得業者「賺翻了」,事實上並沒有發「國難財」。業者說,政府當時「送機臺、換口罩」,出資找到九十二部口罩製造機臺給廠商使用,並出面管控不織布等原料,獲補助廠商在徵用期間每部機臺須至少產生五百萬片,其中一百廿萬片無償交給政府,三百八十萬片以每片二點五元賣給政府。徵用期間,政府派軍人到口罩工廠廿四小時支援生產,也有防疫人員駐守,每批口罩都由警車一路護送以防搶奪。

另有業者表示,當時全民搶口罩,曾喊到每片十元、十五元仍一片難求;部分沒加入國家隊的業者會在深夜摸黑把口罩搬上貨車,交給可信任通路,以每盒兩、三百元出售,很快就搶購一空,發了一筆小財。

外界質疑國家隊業者以每片二點五元賣給政府,爲何政府五元賣給民衆?前疫情指揮中心成員指出,政府向業者收購,由郵局負責物流,派車向業者收口罩送到倉儲,再配送到各地藥局,精算物流、倉儲費,一片口罩約二點五元,才以一片五元賣給民衆。

中部口罩業者指出,口罩的熔噴不織布疫情前每噸約二千八百美元,疫情時飆到每噸五萬六千多美元,廠商不見得搶得到,現已回到約五千美元,其他外層紡黏不織布、內層親水不織布價格雖變動不大,但口罩材料成本已翻倍;加上四年來四度公告調整基本工資,漲兩次電價,都反映在口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