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分紅不夠用,蘇州富豪套現3.6億還債,近一半家業已押給銀行

關於實控人、大股東減持,還是經濟學家吳曉求說得對,上市公司得先把募資的錢還上了纔有資格談減持。

怎麼算還上了呢,很簡單,要求上市公司通過分紅來回報投資者,只要分紅回報超過了募資額就算還上了。

打個比方,你IPO發行公衆股份比例是25%,募資額是1個億,假如你分紅1個億,那公衆實際得到的就是2500萬,要想完全覆蓋你從公衆所獲得的募資,得分紅4個億。

也許有人會說,這麼高的要求,有多少公司能達到啊。

確實,以這個要求來作爲上市公司減持的閥門的話,估計有很多公司一輩子也沒法減持。

但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另一個問題,上市公司畢竟是少數,全國還有那麼多沒上市的公司的股東們是靠什麼掙錢的?如果沒有利潤分紅,他們減持給誰?

所以,吳曉求的觀點相當具有穿透性,如果上市公司不能靠分紅養活老闆、養活股東,那作爲上市公司的實控人、甚至大股東們都沒資格套現。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前市場情況下,吳曉求的肺腑之言也只能暫時是個烏托邦,A股,有個減持新規卡住大部分實控人就已經不錯了。

實際上,實控人減持套現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不止是沒分紅的上市公司老闆喜歡,有豐厚分紅的實控人也同樣喜歡。

或許在上市公司的大多數老闆們看來,分紅只能算是零花錢,他們的開銷實在太大了,不減持套現根本不夠用。

近日,上市公司蘇州世名科技就相繼發佈了兩個公告,都是關於老闆呂仕銘減持股份的,如果加上5月份在二級市場上賣的,今年已累計套現3.6億了。

而呂仕銘就是屬於公司有豐厚分紅,還仍然要套現的。

公開數據顯示,世名科技上市於2016年,上市以來年年有分紅,7年累計分紅1.93億,呂仕銘及其配偶在減持以前持股比例50%左右,也就是說,能到手近1個億的分紅。

呂仕銘不僅是實控人,還是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在上市公司有120多萬的年薪。

有分紅,有年薪,但仍然不夠開銷,於是就減持套現。

當然,世名科技沒有減持新規的羈絆,既沒破發,也沒破淨,分紅門檻也達到了,按照遊戲規則,合法也合規。

而且,呂老闆用的是協議轉讓的方式,即使沒達到標準,也超出了新規的管轄範疇。

只是關於套現理由,公告裡說得未免太冠冕堂皇了些:爲了優化公司股權結構,爲了引入戰略投資者,爲了擴展公司信息資源,爲了降低實控人財務風險。。。。。。

其實說了那麼多,都是爲最後一個理由做鋪墊:降低個人財務風險,換句話說,就是沒錢還債了。

呂仕銘欠了多少外債不得而知,但從股東持股數據來看,呂仕銘及其配偶40%的股權都處於質押狀態,相當於近一半的家業已押給銀行。

股權質押當然是爲了貸款,以當前世名科技的股價,呂仕銘及其配偶質押的股權價值約5億,按照7折估算的話,呂仕銘至少借了3.5億。

這個數字倒是與套現金額有些相近,不知道套現是不是爲了徹底解除股權質押。

值得一提的是,世名科技雖然符合證監會頒佈的減持新規,但要是按照吳曉求的衡量標準,則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世名科技當年發行25%的公衆股份,募資3億,徹底還清募資至少需要分紅12億,如果一直按照目前的分紅水平,還得再努力35年。

世名科技利潤還算可以的都要這麼長時間,這反映出了一個核心的問題,A股上市公司普遍都募資超載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估值太高了。

世名科技總部在崑山,呂仕銘常被排進蘇州崑山富豪榜,但實際上,呂仕銘並非江蘇人,而是江西九江人。

1985年,呂仕銘從江西師範大學畢業以後被分配到九江師範學院當老師,原本以爲會一輩子執教講臺,卻沒想到會被1992年的春風吹下了海。

說下海也不是自己創業了,而是走出體制進了一家港資公司,並很快就從普通員工升到了技術部經理。

1995年,呂仕銘又被美國和泰化工看上,高薪挖過去當了事業部經理。

僅僅離開體制4年,呂仕銘已經成了外資企業的高管,這速度不可謂不快,但同時,在新的公司也遇到了新的問題,作爲一個近乎空降的管理層,總是受到原來高管圈層的排擠。

幹了一年實在忍受不了了,呂仕銘又想回講臺了,連學校那邊都聯繫好了,結果準備走的時候又改變了主意,決定留下來闖一番試試。

於是1996年,世名科技的前身成立了,乾的就是現在的主營業務色漿,色漿屬於化工行業,簡單說就相當於顏料、着色劑,

和其它化工產品的發展過程差不多,一開始全是外資壟斷,國內基本都只使用進口色漿,然後隨着國產技術的成熟和提升,世名科技慢慢也進入了主流陣營。

不過,目前市場上色漿的第一梯隊仍然還是被德固賽、希必思、科萊恩和巴斯夫爲代表的國外廠商佔據,世名科技則屬於第二梯隊的龍頭之一。

一年營收6億左右,利潤幾千萬上下,只要不折騰,是可以過得很滋潤的,但很顯然,呂仕銘和其它老闆一樣也是個愛折騰的人。

狡兔三窟,每個老闆都不止一個生意,但同時,不是每個生意都能盡如人意,於是,上市公司也就成了所有老闆生意託底的籌碼,然後減持、套現就成了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