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WWDC蘋果電腦全球研發者大會八大看點

據美國IT網站InformationWeek報道,蘋果電腦全球研發者大會(Worldwide Developer Conference, WWDC) 將於下週一拉開帷幕。我們預計,屆時蘋果將發佈或展示一系列新產品,其中絕不缺少令人驚喜的元素

由於英特爾Ivy Bridge系列處理器被推遲到今年四月末才上市,而且直到最近才達到量產水平,能夠滿足蘋果產品的需求。因此,蘋果似乎正在準備在WWDC上推出搭載該系列處理器的升級產品。如果你正考慮在本週末購買蘋果Mac系列產品的話,那麼你不妨在等個兩到三天。

以下就是蘋果在今年的WWDC上可能發佈或展示的八大產品和服務

1. iOS和OS X

蘋果曾經表示,該公司希望與軟件開發者討論OS X和iOS兩大系統應用程序開發事宜前者就是蘋果於今年二月發佈的OS X Mountain Lion開發者預覽版。這可能意味着,iOS 6的開發者測試版或開發者預覽版也將於晚些時候發佈。Mountain Lion幾乎毫無秘密可言。儘管肯定會有令人驚喜之處,但蘋果已經在其網站上公佈了新版Mountain Lion的主要功能。但除了放棄使用谷歌(微博)提供的地圖技術以外,iOS 6卻還是個未知數。谷歌本週三宣佈推出Android版離線Maps應用,並升級了Google Earth中的3D地形顯示技術。谷歌此舉無疑是在向蘋果宣戰,並希望確保習慣使用Google Maps應用的蘋果iPhone和iPad用戶不會轉而使用蘋果自己開發的地圖應用,而且用戶仍將能夠繼續在谷歌應用程序商店裡下載安裝iOS版Google Maps。

據報道,蘋果正積極準備推出將包括爲開發者提供的新API(應用編程接口)的地圖應用、升級後的谷歌兼容版iOS地圖應用以及一個類似的OS X應用。

2. Mac Pro

最近,高端臺式機工作站並不是蘋果及其競爭對手的主要開發產品。筆記本移動設備卻一直是倍受消費者和很多企業客戶青睞的產品。然而,專業圖形處理和內容創建仍然是各大廠商的主要競爭市場。而設計師和內容開發商恰恰一直都是蘋果最忠實的用戶,而蘋果也非常重視用戶的忠實度。新款Mac Pro即將上市,而且很可能將搭載英特爾Xeon E50處理器。

3. MacBook Pro

蘋果於去年十月對MacBook Pro筆記本進行了升級,而該款產品據稱也將採用高分辨率的Retina Display顯示屏。Retina Display能夠提供非常生動的圖形表現力,而且蘋果競爭對手的類似產品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iPhone 4和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的第三代iPad率先採用了這款顯示屏。除了可能配備Thunderbolt接口外,MacBook Pro預計還將擁有USB 3.0端口

4. iMac

現售的iMac一體機還是蘋果2009年10月的設計,因此蘋果也爲iMac做好了升級準備。除了搭載最新款處理器以外,兩款新iMac機型的主要升級預計就是採用Retina Display顯示屏。

5. MacBook Air

市場預計,蘋果也將推出採用Retina Display顯示屏和新款處理器的11寸和13寸超薄筆記本產品MacBook Air。MacBook Air一直是蘋果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之一,因爲該款產品擁有超級便攜性和依賴閃存的快速啓動功能。

6. AirPort Express / AirPort Extreme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下一代802.11ac無線路由器產品,而蘋果也很可能不會自甘人後,尤其考慮到家庭Wi-Fi無線網速的提高更有助於提高蘋果iTunes的媒體下載流量。此前披露出來的蘋果產品價格表顯示,有一款售價爲119澳元的產品,該款產品很可能是AirPort Express或AirPort Extreme無線網關基站產品的其中一個。

7. Siri

iPhone 4S是目前唯一配備蘋果Siri語音輔助系統的產品。蘋果肯定不會斥巨資開發一款只作爲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功能,因此將會有更多的蘋果產品配備Siri系統。蘋果預見到了在語音輸入方面戰略價值,並預計遲早將擴大Siri系統的產品應用範圍。因此,WWDC將成爲蘋果推出Siri API接口的合理時機,這能夠讓開發者將Siri整合到各自開發的iOS和OS X應用程序之中。

8. Apple TV應用程序

除了來自一個匿名消息源對此進行了報道外,市場上還鮮有蘋果將推出新Apple TV應用程序的報道。然而,這卻是遲早的事,如果不是在WWDC上,也會是在今年下半年。谷歌對其Google TV應用程序進行了大肆宣傳,但效果卻並不十分理想。蘋果擁有一個更爲成熟的應用程序生態系統,而且也將吸取谷歌早期的經驗教訓。對於蘋果來說,Apple TV有望成爲iTunes產品的有效延伸。何況, 蘋果更不會錯過在電視機市場取得成功、並藉此向谷歌發起挑戰機會

(來源:騰訊科技作者馬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