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銀行理財產品怎麼買? 業內:想買就早點出手

(原標題:收益走高 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怎麼買 )

與往年“翹尾”後回落不同的是,進入2018年,銀行理財收益率仍繼續上行。最新數據顯示,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的平均收益率已接近4.9%。在業內人士看來,受國內金融持續去槓桿、國外多家央行加息等因素的影響,2018年銀行理財收益率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不過增速可能放緩,投資者如有意購買應及早出手。

開年收益率繼續上行

據普益標準發佈的最新數據,上週(1月6日-12日)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升至4.84%,環比增長0.02個百分點,比2017年末增長0.14個百分點。

收益率破“5”的產品也比比皆是。例如招商銀行北京分行銷售的一款理財產品,認購起點5萬元,期限179天,風險評級是穩健性,預期收益率達5.2%;光大銀行一款3月期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爲5.1%,認購起點同樣爲5萬元。

通過對比多家銀行官網發佈的理財產品信息可以看出,銀行理財收益率整體還是和認購起點、期限、風險級數等成正比。例如建行在售的理財產品中,一款私人銀行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相對較高,達5.08%,但投資門檻爲100萬元,期限726天。

不同購買渠道下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也不盡相同。例如於1月18日發行的一款華夏銀行手機銀行夜市理財,期限50-365天,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15%-5.4%,5萬元起購。以高收益來吸引客戶,也是銀行提高手機銀行用戶黏性的一種方式。

今年理財收益上漲空間有限

事實上,2017年銀行理財收益率就一路走高,1-4季度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爲4.18%、4.39%、4.57%和4.7%。在這背後,是我國金融市場去槓桿導致貨幣市場利率全面攀升。控制基礎貨幣投放、準備金率調節貨幣乘數、上調逆回購、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流動性工具利率等操作貫穿2017年。

2018年的主旋律依然是強監管。年初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已下發至少5道文件延續或補充前期政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表示,目前我國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居高不下,未來有必要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政策加速“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節奏。

從外部因素來看,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趨勢逐漸明朗,“加息”再次成爲國際金融市場的熱詞。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在內的央行先後進行了加息,中國香港也在早些時候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1.75%。

利率變化也牽動着市場的神經。日前一位央行官員在公開講話中闡述利率與槓桿之間的關係,就被敏感的市場人士誤讀爲“短期內有加息空間”。但不久該消息就被闢謠。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認爲,2018年加息並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概率較低,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不會變,雖然說是中性但是會向偏緊的方向去靠,市場利率大概率會繼續向上走。

“進一步來看,如果央行加息,基準利率就會上調,銀行理財收益率也會很快跟着調整,即使央行不加息,基準利率不變,在流動性收緊、市場利率走高的情況下,2018年銀行理財收益仍有可能繼續上漲,不過增幅相較於2017年可能會放緩。”劉銀平分析稱。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的封閉式理財預期收益率漲幅就已呈縮小之勢。

有意購買應及早出手

理財收益率的上行,對於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意味着投資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而且銀行理財一直以來也是非常穩健的投資標的,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銀行理財收益波動都相對較小,比如2017年銀行理財累計上升了0.84個百分點,而貨基寶寶上升了1.23個百分點。

也因爲波動相對不大,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如果有意向購買,可以及早出手,避免額度售罄或下一期產品期限、風險等不符合自己的預期。一位銀行理財經理分析稱,其實有時候投資者只看到收益率的數字,沒有實際計算增加或減少的收益。以10萬元投資半年期理財來計算,4%和5%的年化收益率,看上去漲了不少,但半年獲息只差500元。

“對於投資者來說,?購買銀行理財跟炒股、買基金、買黃金不同,是不需要看時機的,現在就是購買銀行理財的最佳時期。只要手上有資金,並且有理財需求,趁早買理財肯定要比等一等、觀察形勢後再買更好。”劉銀平也有相同建議。不過也有一種情況例外,劉銀平指出,春節即將到來,如果不確定在春節前後要花多少錢,不確定資金什麼時候要用,那麼建議先把錢放在貨幣基金裡面,等到確定在未來一段時期不用了再去買銀行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