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長視頻拼什麼?
“觀衆去哪裡了?觀衆都在看什麼?”
製片人七七發現,2024年長視頻行業開局表現一般,沒有大爆劇綜,“幾部平臺的頭部劇播得都不太理想”。
數據層面也能看出變化。與前幾年《山海情》《贅婿》《司藤》《開端》《狂飆》等劇集熱度屢創紀錄、朋友圈口耳相傳的破圈程度相比,2024開年到現在,還沒有一部爆款作品出現。一位資深影視數據從業者覺得,“雖然平臺熱度破萬的作品不少,但綜合熱度和口碑兩方面,這些作品都不及前幾年同期。”
同爲現實題材大劇,今年《南來北往》貓眼最高熱度爲9732.32,略低於2022年《人世間》的9746.66,在口碑上,後者豆瓣評分8.4,前者爲7.2。
趙麗穎、楊紫兩大扛劇女星也沒能帶火市場。同爲鄧科執導的古裝劇,《與鳳行》憑藉趙麗穎三個字,在開播第二天迎來貓眼最高熱度9852.52,但後續熱度走低。2021年的《贅婿》最高熱度和《與鳳行》差不多,但屬於越播越熱。楊紫主演的現偶劇《承歡記》,開播期間貓眼熱度一直維持在9000左右,但豆瓣評分剛及格,只有6.2。
頭部爆款難覓,中腰部分賬劇也表現乏力,從2022年開始降溫後,今年更是鮮少有人提及。不止一位片方告訴「定焦」,現在各大平臺對分賬劇扶持力度差別很大,有些平臺的分賬劇觀衆水位很低,根本播不動。七七切身感受到,很多分賬劇首月只能分得200萬-400萬,而第一個月通常是項目的分賬收益黃金期,放到以前,300萬已經是一個非常差的數字了。
多位從業者認爲,一方面是內容原因,爆款具有偶然性,另一方面,與以小程序劇爲代表的短劇,分走了很多觀衆有關。他們身邊很多近兩年出過大爆款的製作方、導演都在拍短劇。
不過,長視頻行業也有不少利好信號。最明顯的標誌之一是,以愛奇藝爲代表的平臺,實現了年度盈利。
各家對好內容的標準也趨於一致,開機過會率變高了,IP開發成了大劇標配,以及在影視+文旅和出海上,也慢慢放大腳步。
AI也被視爲新風口,雖然各大長視頻平臺都曾透露,相比短視頻,目前AI對長視頻行業的衝擊還沒有那麼大,在藝術創作上,技術永遠無法取代人腦,但也攔不住大家都在佈局,一方面用來降本增效,一方面押注其對行業帶來的長期影響。
2024年,影視行業的危機與機會同在,在短劇等新業態攪動行業、觀衆審美髮生變化的同時,長視頻又做了哪些準備?準備拼什麼?
拼大劇:盈利優先,只願意花錢搶好作品
近兩年,資本市場從看重規模到看重盈利,長視頻平臺也開始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動作。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和平臺相關人士表示,2024年,各大長視頻平臺的首要目標還是盈利,主要策略是,集中人力物力做好內容,重視頭部大劇。
“雖然各家還有很多庫存,但有相當一部分是爛劇,所以今年大家排播方式是,一些比較新的頭部劇+庫存劇,混着來。”資深製片人龍捲風表示。
他告訴「定焦」,現在各大平臺都願意花高價搶好作品。有一部大導演監製的作品,幾家平臺在競價的過程中,單集直接漲了200多萬。他還表示,去年某平臺爲了搶人、搶好項目,給製作方開出了非常友好的條件,幾乎零墊資(不用製作方先花錢拍攝),定製劇承製費達到了20%,比其他平臺高了快一倍。
何爲頭部劇,雖然各家平臺說法不一,但從業者表示,殊途同歸。
比如愛奇藝的內容類型呈金字塔結構,商業片在最下面,佔到85%,第二層是有價值表達的東西,也就是平臺氣質,佔到10%;第三層是做持續形成品牌的大IP,佔據4%,最終第四層的1%,是做史詩級作品。騰訊視頻提出好內容的三大支柱是,一是有廣泛羣衆基礎的大IP的連續開發;二是大藝術家聯名款;三是內容領域的稀世珍寶。
在一位資深影評人看來,本質上這些一直是業內公認的好劇標準,只不過從前平臺爲了打出差異化,以及各家制作能力、人才儲備不一,纔會有所區別。
頭部大劇的“大”還體現在,各大平臺都重視IP化開發、線上線下聯動。
可以簡單理解爲,觀衆充會員追完了一部劇後,繼續爲這部劇的衍生內容付費/花時間。
各大視頻平臺常見的IP衍生內容包括劇影綜聯動,以及衍生品、線下實景體驗等。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去年曾表示,他們的一魚多吃模式已經跑通,愛奇藝在會員、廣告收益後找到了第三條腿。
一般來說,這種IP開發會前置。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定焦」,比如先拍電視劇,然後用同樣的景拍真人互動影遊以及網絡電影。不過,這種形式多由大公司和平臺合作投資,小公司很難做。
這位知情人士透露,某一大製作下的真人互動影遊花了1000多萬,最後沒賺到錢,不過平臺願意做這樣的嘗試。文娛投資人王晨表示,成功的IP系列化開發,是國內影視行業從小作坊進入工業時代的重要標誌,但目前沒看到有成型的系列化產品出來。
頭部內容之下的腰部內容,近兩年主要由分賬劇撐起,但幾家平臺重視程度不同。
一位分賬劇製作方告訴「定焦」,現在很多平臺已經不扶持分賬了。自從各大平臺2022年陸續調整分賬收益規則後,她便感覺到,能分到的錢少了百分之八十。今年更不理想,投流都投不出去。究竟多少人能從中賺到錢?她覺得已經從二八變成了一九定律,自己今年已經不考慮做了。
龍捲風覺得,有些平臺雖然重視分賬劇,但按照原來長劇思路製作已經行不通了。“現在分賬在往20分鐘左右一集、周更、節奏更快的短內容靠近。”王晨目前也很看好分賬短劇的發展,認爲是影視劇裡最符合市場經濟的商業模式。
新增量:探索文旅+影視,發力海外業務
從《去有風的地方》的大理,到《繁花》的上海黃河路,幾乎每年至少有一部影視劇帶火一座城、一條街。嚴格意義上,文旅+影視也屬於IP衍生的一種,但近兩年格外熱鬧。
現在是文旅發展的黃金期,成都市興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斌告訴「定焦」,影視+文旅,近兩年既有平臺方或相關影視公司找到各地文旅部門合作,也有當地文旅部門主動出擊。各大視頻平臺開設了文旅商業合作部,文旅部門也開闢了影視板塊。
影視+文旅在升級,之前常見的是借勢營銷,比如一部影視劇大火後,當地藉着熱度宣傳,雙方並沒有更深一步的合作,《繁花》之於上海、《去有風的地方》之於大理,都屬這類,慢慢發展到了IP衍生,即平臺將IP授權給當地文旅部門合作,打造影視街區、文創產品等。現在還出現了新方式,即雙方從源頭開始合作,結合當地文旅特色對某一影視作品/IP進行規劃。
趙斌透露,目前他們正在跟騰訊視頻就《斗羅大陸》線下文旅開發做前期合作溝通,也在投資出品一些短劇。在合作模式上,也會有捆綁,比如當地會承擔一定的劇集成本,或者把景區運營的一部分股份切割給平臺合作方。他發現,現在大家意識到了規劃先行的價值。
近兩年,各大視頻平臺在出海上的動作不小,特別是在國內視頻會員數量破億,陷入增長難的背景下,面對每個季度幾百萬上下幅度的會員增減,平臺必須要找到新增量,海外成了一大選項。
在2023年財報電話會議上,愛奇藝CEO龔宇指出,海外業務是潛在增長點。不止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出海肯定是視頻平臺的很重要的一條路。
目前長視頻平臺內容出海可大致爲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直接出海,即將自身的大劇熱綜翻譯成當地語言,發到海外平臺或者自己的國際版。第二種與當地平臺合作,共同出品、製作或者用當地演員做一部作品,相當於給海外定製,國內看不到。還有一種是國內版權被海外直接購買,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 越南版》。
定製目前是視頻平臺發力海外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騰訊視頻、優酷都推出了針對非內地市場的偶像養成節目,前者的《創造營亞洲》在泰國舉行,後者《亞洲超星團》則是優酷與TVB打造。
資深綜藝製作人黎陽表示,偶像選秀是目前所有綜藝中,最賺錢的類型。
“在國內,核心導師能夠給到千萬片酬,”他表示。一位做過大選秀節目的相關從業者也告訴「定焦」,平臺也會給選手錢,根據知名度,每位選手都不一樣。“由於背後經紀公司不同,100位選手中,涉及的經紀公司會有四五十家,每家經紀公司跟平臺主要談的就是這方面的合約。”
即便成本很高,該類節目還是賺錢,有來自廣告商的收益,例如,《創造營亞洲》僅總冠名收入便破了整個泰國綜藝市場原先的招商記錄,後端的藝人收入也不菲,黎陽覺得,海外藝人費用低,做這類節目更賺錢。
不過,針對出海,目前平臺還處在小步試水階段,投入成本較低,《創造營亞洲》的成本遠低於國內,這從工作人員數量也能看出。據報道,《創造營亞洲》的剪輯人員只有不到20人,而國內《創造營》的後期剪輯能達到七八十人。
卷AI:用技術提速,還沒觸及創作層
科技是近兩年長視頻平臺反覆提及的內容,早在2019年,各大平臺就利用技術手段規範行業發展,實行了影視工業化。一是用來提高製作流程的速度和透明度,二是提高項目預判準確度,降低撲街率。在今年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也展示瞭如何用AI爲策劃、製作、宣發等環節提效。
目前發展得比較快的影視工業技術,主要在流程管理和拍攝上。
比如各平臺的工業化製片系統,將線上審批、拍攝進度、財務等一系列流程進行統一管理,以及幀享數字化製作、虛擬拍攝等,也替代了一部分實景或者綠幕,優酷近期亮相的生產製作一體化影視車,代替的是劇組現場帳篷的功能。
不少從業者表示,雖然這些技術能起到一定效果,解決如玄幻類內容場景不好拍、後期製作費勁等問題,但目前使用率比較低。很多情況下達不到導演想要的效果,因此除非有特殊要求需要使用,他們更傾向於實拍。
AI是近兩年的新風口,特別是國外文生視頻工具Sora的出現,讓國內一些影視從業者感到恐慌,各大長視頻平臺也在卷AI,出現了AI數字人、AI生成建築等具體成品。
目前AI在影視行業的應用已經覆蓋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四大塊,涉及策劃、製作、宣發各大環節,以及用戶搜索。用戶在視頻平臺搜索欄不僅能通過輸入片名找到自己想看的劇影綜,也可以輸入角色、劇情、明星等細節,得到一系列相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延長了用戶使用時長。
不過,國內長視頻平臺對AI的開發和應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小點上,爲創作者、用戶提效,還沒有達到顛覆的程度。不少製片方和平臺方表示,AI之於影視行業,還處在初級小範圍嘗試階段,在各個環節上,使用最頻繁的還是宣發,例如用AI快速生成海報素材,還沒觸及影視最核心的創意層。
王晨認爲,對AI的探索高度依賴大數據和財力,因此影視行業與AI的結合程度,也更多依賴幾家平臺和其背後大廠的自我探索和支撐力度。
目前各大長視頻平臺還在卷,拼着勁研發與內容相關的AI技術,押注對行業的長期變化。
新一輪的比拼已經開始,2024年長視頻的競爭依舊激烈。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七七、龍捲風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