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會三黨不過半? 學者:透過藍白合促進憲政體制良性發展

中華民國憲法學會4日在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全民的憲法時刻-如何經由選前的政黨協商排除少數統治、權責不符的憲政危機」研討會。(遊念育攝)

中華民國憲法學會4日在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全民的憲法時刻-如何經由選前的政黨協商排除少數統治、權責不符的憲政危機」研討會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表示,在目前距離總統與立委選舉投票日倒數不到70日之際,藍白合的議題仍持續膠着,藍白能否整合,攸關選後內閣將如何組成,對於我國未來的憲政運作至關重要,值得社會各界在選戰方酣的此刻加以重視。

蘇子喬說,目前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的民意支持度雖然持續領先,但始終徘徊在3成到4成之間,而未形成壓倒性優勢,民進黨在本次選舉中失去國會過半數政黨地位的焦慮感相當濃厚;另一方面,非綠陣營即便有機會整合而非完全無望當選總統,國民黨也沒有把握能贏得國會過半席次。

蘇子喬分析,各界普遍預期柯文哲所領導的民衆黨在本次選舉中應能斬獲更多不分區立委的席次。因此,明年選舉結果不論是綠營(賴)或非綠陣營(侯或柯)當選總統,都可能面臨國會各黨不過半的局面。

蘇子喬提到,一旦總統面臨各黨不過半的國會,此時內閣的組成將有以下三種可能,一是由總統所屬政黨單獨組閣的「少數政府」,例如民進黨的賴清德當選總統,而賴總統仍選擇由未獲國會過半數席次的民進黨組閣。

二是由總統所屬政黨與其他政黨合作組閣的「聯合政府」,例如民衆黨的柯文哲或國民黨的侯友宜當選總統,而國民黨(藍)和民衆黨(白)的席次總合過半。若柯或侯總統選擇由藍白聯盟共同組閣,此一內閣即爲「聯合政府」。

三是總統所屬政黨未參與組閣,而由國會多數聯盟組閣的「共治政府」,例如民進黨的賴清德當選總統,但國民黨與民衆黨共組的藍白聯盟席次超過國會半數,而賴總統選擇由藍白聯盟推舉的人士擔任閣揆,並由藍白聯盟組閣。

蘇子喬指出,以上三種政府型態中,由於「共治政府」須新總統對國會多數聯盟完全退讓纔會出現,發生的可能性應該最低。至於「少數政府」過去在陳水扁總統期間曾有八年的實踐經驗,但這種政府型態會造成行政權 (總統與內間)與立法權(國會)的全面對立與衝突,導致政府效能低落。這樣的實踐經驗尚難稱是衆人普遍認同的憲政慣例。

蘇子喬表示,至於由國會多數聯盟組成的「聯合政府」,從世界上其他半總統制國家的經驗來看,由於內閣的施政仍有國會多數的支持,憲政運作通常會較「少數政府」更爲順暢,但這種政府型態仍須面對參與組閣的不同政黨之間如何溝通協調的課題,且這種政府型態中總統與閣揆可能分屬不同政黨,也須面臨總統與不同黨閣揆之間的磨合問題。

蘇子喬指出,基於上述分析,以下對當前膠着中的藍白合問題提出一些實務上的建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今年9月初曾提出憲政改革的主張,主張恢復閣揆同意權、總統定期赴立法院做國情報告,並希望我國未來憲政體制走向責任內閣制。

他提到,侯友宜日前也表示未來希望能建構一個有效能的政府,不是「總統獨大,也不是閣揆獨大」,柯文哲除了不斷提出聯合政府的訴求之外,近日也提出了總統赴立法院報告、立法院行使閣揆同意權、推動內閣制人憲等國政改革主張。可以看出的是朱、柯兩位政黨領袖對於未來憲政運作與改革的期待趨於同調,藍白雙方對於憲政運作的共同立場應可作爲政黨合作的基礎。

蘇說,我國總統選舉雖然看似具有贏者全拿的特質,但在我國這種具有總統與閣揆兩位行政首長、具有內閣制元素的半總統制中,其實仍有實現 「總統不全拿」的權力分享空間,關鍵在於閣揆的憲政角色必須強化。

蘇子喬表示,由於副總統一職在我國憲政體制中乃是「位高」但「權輕」的備位元首,在憲法上並無任何法定職權,在該職位上能施展才能的空間相當有限,以至非綠陣營中諸位角逐總統大位者都難以屈居該職。

他建議在藍白臺作的考量上,或許應該跳脫「侯柯配 vs柯侯配」這種二擇一問題的糾葛,而應將閣揆職位由誰擔任的問題納人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