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內娛第一「癲公」,日入千萬?
一到年底,或許人人手機裡都有個“瘋掉算了”的表情包,但敢真正不管不顧去發瘋的人,卻幾乎沒有。
最近,這條看似簡單實則艱難的賽道,終於被向佐跑通了。
拙劣演技、抽象綜藝、女裝出鏡、瘋癲動作……向佐憑藉不俗的表現,三天兩頭擠上熱搜。
他的成名一天比一天響亮,頭銜也一天比一天多,把「內娛發瘋第一人」、「內娛抽象第一人」的稱號盡數攬入懷中。
然而,就在全網都在嘲笑向佐的時候,他卻高調做起了直播帶貨。
首次直播帶貨當天,就吸引了1300多萬人次觀看,銷售額大約在2500萬至5000萬之間。在某平臺帶貨榜單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知名帶貨主播“與輝同行”。
向佐確實是「瘋」了,賺瘋的。
向佐,勇闖「癲」峰
出道20年,向佐的曝光度,從來沒有這半年這麼高。
過去半年,他幾乎住在熱搜榜上。
11月5日,向佐出席微博視界大會時,一身前後深v的白色皮草,內裡沒穿衣物。
拍照時不經意的露點,直接把他送上熱搜,單個詞條閱讀量高達3.7億。
他主動在微博上認領,自己是“臨時跟我媽(向太)借了件衣服穿”。
隨後被網友扒他當天戴的耳環是妻子郭碧婷的。
長髮、香肩、女性化的着裝,向佐的一切都讓網友如此難評。
這場露點風波的餘韻還沒消散,11月23日,向佐就趁熱打鐵開啓了一場直播間變裝秀。
他在直播間裡變換了數套衣服,有戴上姨味十足的花絲巾,有換上印花絲綢的富太裝扮,甚至脫到只剩一件貼身背心。
外着皮衣、內套緊身露臍吊帶的辣妹裝扮,讓直播間助陣的黃齡也愣在原地。
在那之後,這位昔日的港圈太子,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
奇蹟向佐。
12月1日,向佐在視頻裡身着一襲仙氣飄飄的粉色公主裙,大方收下了網友的“向朵花”稱呼:
“你們說,我翻了碧婷的衣櫃,偷穿了我媽的衣服,還叫我向朵花。”
隨後神秘地放下一豪言:“我‘向朵花’宣佈,12月3日,靜待花開”。(朋友們,記住這句話,後面會考)
除了靠自己,向佐還深諳如何「1+1>2」的法則。
他人的加入可以帶來更多的討論面向,而不至於很快就因單一的表演審美疲勞。
12月9日,向佐到湖南懷化,找前陣同樣在網絡爆火的髮型師曉華直播理髮。
由於向佐各種各樣的小要求,技術高超、擅長改頭換面的曉華,在打理了差不多一天的頭髮後,最後也只給向佐剪了一個毫無變化的髮型。
這些都進一步推高了向佐的話題度。
在與髮型師曉華合作的直播中,觀看人數超過6700萬人次,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50萬。
「癲公」向佐,把流量玩得明明白白。
經常上網的朋友們,對向佐的進化史可以說信手拈來。
今年9月,向佐主演的民國武俠電影《門前寶地》院線公映,豆瓣評分只有5.3分,票房只有可憐的248.8萬。
但電影中向佐那個標誌性的動作卻火了:眉頭緊鎖、用單手扶鼻樑骨作深沉狀。
這個多次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不相關的劇情裡的動作,正是港圈太子成爲抽象向佐的開始。
也許是因爲這種一本正經的表演實在是太過簡單,也足夠符號化,完美符合了當下網絡上那種碎片化、解構一切、病毒傳播的「抽象文化」。
向佐火了,甚至引發了諸多二創。
“鼻樑梗”成了網絡上的熱門表情包,相關視頻播放量高達5億次。
向佐嗅到了成名的氣息,先是主動在惡搞他表演的B站up主中出鏡。
隨後,他又上了劉耕宏健身直播間,劉耕宏和王婉霏吭哧吭哧地做着重複的標準動作,在鏡頭的角落,向佐卻在那裡“陰暗爬行”:
纖細的長腿、魔性的表情、扭來扭去的混亂動作.......
很快組合出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被稱爲“蜘蛛精”。
但也有熱評被向佐這種隨心所欲的亂舞逗樂,心情不好就去看向佐跳操吧。
向佐的各種過往,也被網友拿出來二次傳播。
包括但不限於今年5月上的軍旅綜藝《這是我的島》裡,在教官要求大家展示才藝時,向佐擠眉弄眼地模仿蜥蜴表演。
向佐對外的形象,是越來越癲了。譭譽參半之中,他也越來越火了。
黑紅也是紅。
向佐,終於找到了流量密碼。
向佐沒瘋,但賺瘋了
還記得身穿一襲粉色連衣裙的向佐曾宣佈“12月3日,靜待花開”的一幕嗎?
他要宣佈什麼呢——帶貨直播。
在向佐笑料滿天飛的同時,他緊鑼密鼓地與團隊策劃進行女裝直播。
在直播間中,向佐依然塗着誇張奪目的藍紫色眼影,一口豔麗的紅脣,身着緊身絲襪短褲、露胸v領緊身襯衫等多套混搭的女裝裝扮。
帶貨場景並非傳統的場地佈置的直播間,而是三亞海旅免稅城的商城現場。
向佐在商城裡直播,除了可以借用櫃檯產品和工作人員進行互動之外,並未清場,許多路人「偶遇」向佐後發上網,形成了主動傳播的效果。
主要帶貨的類目,則是與之高度契合的美妝產品。
而帶貨直播的風格,也完全不同於其他的帶貨主播或是明星直播。
大部分時間,詳細介紹商品信息、直播價格優惠度的,都是一旁的助播女生或是其他助理。
位於畫面中心的向佐,只簡短地大喊“上(鏈接)”、“下單”等鼓動性話語,幾乎不做產品介紹。
向佐只做一件事:強化「癲公」人設。
出鏡扭動自己的身軀,或是用嘴咬住口紅裝瘋搞怪,或是一臉搞不清楚狀況地在鏡頭前搗亂。
更有好幾個不經意的瞬間,是他用女裝上衣的胸口對準鏡頭,那常年鍛鍊的健碩胸肌竟也擠出了近乎乳溝的效果,被評論精準捕捉。
當然,他也不是隻作爲花瓶存在,這很容易讓人看膩。
向佐也時不時會蹦出一句“這個面膜我媽也用過說很好”,不動聲色地利用自己的家庭作爲話題度賣貨。
在助播介紹完商品之後,像其他直播間裡那種“把價格打下來”的套路一樣,向佐化身霸總,豪氣地與一旁的工作人員“爭吵”,將產品價格打至三折再上鍊接。
這更是與他的女裝裝扮形成了奇妙的反差感。
跟過往那些成功的直播間畫風完全不一致,但這絲毫不耽誤向佐的直播業績。
向佐首次直播帶貨當天,就吸引了1300多萬人次觀看,銷售額大約在2500萬至5000萬之間。
在當日的抖音帶貨榜單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知名帶貨主播“與輝同行”。
首場直播後,向佐的粉絲數量從222.3萬增長到250.8萬,單日漲粉28.5萬。
接下來的幾天裡,向佐繼續進行直播,連續四天的銷售額都達到千萬級別,保守估計總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
別人都笑向佐瘋了的時候,向佐早就賺瘋了。
不過,雖然帶貨業績直逼董宇輝,向佐還是因直播內容多次違反平臺規定而被封禁。
向佐的上一場直播停留在12月9日,截至12月19日向佐暫未開啓新直播。
但這對向佐來說,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向佐,殺出一條「抽象賽道」?
在過往的演藝生涯裡,向佐的風評一直堪憂。
作爲向華強的兒子,向佐的事業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別人搶破頭的資源,他唾手可得,尤其是坐擁諸多港圈資源。
向佐一出道,就在《霍元甲》裡飾演了一個有頭有臉的配角角色,王晶、徐皓峰、袁和平,諸多大導大製作電影,一部接一部地拍。
只是沒一部留下好口碑。
向佐主演的《我的拳王男友》,甚至給導演杜琪峰貢獻了一部人生最低評分,豆瓣評分僅有4.6。
〓《我的拳王男友》裡,向佐還是硬漢形象
手握如此優渥的影視資源,向佐的表現並不爭氣,這麼多年演技幾乎毫無長進。
表演的層次極爲單薄和程式化,憤怒只會大吼、用鼻孔表達情緒,複雜的心境也完全表演不出來,只會單一地在那眉頭深鎖裝酷。
上一個磨練演員演技的綜藝《無限超越班》,多期下來幾乎沒有長進。
但或許是礙於他的家庭背景,讓吳鎮宇、梁家輝、曾志偉、爾冬升等一衆老戲骨評委,看到向佐依然浮誇的表演時,或是緊閉雙眼,或是努力憋氣,或是捏捏鼻樑,敢怒不敢言。
當然也因着那樣的家境,傳統捧紅明星的手段,像走紅毯、凹人設、拍雜誌、種種包裝宣傳一個不落,但都像是硬捧,而無太多聲浪水花。
作爲星二代、富二代,向佐的身份本來就不討喜。
越是努力卻越是辣眼的表演,更是讓他的口碑跌至低谷。
向佐的社交媒體賬號下,充斥着各類惡評。惹得路人驚歎,“你們聊這些都不避着向佐的嗎?”
年逾四十,向佐想通了,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別人要黑我?
好,那我「自黑」得更厲害。
向佐屢屢在採訪中自黑自己的「鼻孔演技」;
在《門前寶地》的宣傳路演裡,主動表演捏鼻樑表情;
網友給他的外號,他大方接下。
反而讓大家覺得現實中的他,不裝、不硬剛,反而收穫了不少路人好感度。
種種出格的瘋癲行爲,讓向佐多了一層如今內娛明星極爲缺乏的「活人感」。
像曾經把微博當朋友圈發的楊冪,或敢犀利回懟的那英,如今的微博主頁大都只剩千篇一律的官宣文案。
而想要接地氣去直播的明星,更是因爲太過端着,並不親自試用產品,介紹商品像念提詞器一樣,磕磕巴巴屢屢翻車。
有商家花51萬元坑位費請明星陳小春爲商品代言,結果只賣出4000元;
張雨綺在賣699元的羊毛被時,說這個價格還買不到我的一雙襪子,讓場面十分尷尬;
辰亦儒在直播間中乾脆用了AI形象錄播……
就連向佐的母親「向太」直播帶貨時,也曾經收益慘淡。
網友們並不相信,這些“日薪208萬”的明星,還會去用9.9元包郵的產品。
雖然有人吐槽向佐的臉“中年劣化、姨母化”,有人抽象惡搞他的表演。
但向佐不像流量明星那樣發律師函、四處投訴,跟做鬼畜視頻的“小黑子”們對着幹,反而果斷捨棄掉數十年建立起來的硬漢形象,主動着女裝。
雖然直播間被封,但向佐卻實打實火了。
他的種種“瘋癲行”動,精準地拿捏到了當下流行的“抽象文化”裡那種以下克上的心理。
極度的愛和極度的恨都是少數,大部分吐槽的“小黑子”,都是上網娛樂的“樂子人”,喜惡感覺的轉變都在瞬間。
走紅之後,向佐的評論圈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正面聲音:
向佐其實很勵志;
向佐做了我不敢做的瘋事,太爽了;
向佐脾氣挺好,怎麼評論都不生氣......
從放下抵抗,到主動融合,再到乾脆挪用。向佐收下諸多“抽象人設”並大方化用,成爲了另一種媚粉:
收穫了更大層面的路人好感度,靠癲公特有的“活人感”和“娛樂性”殺出重圍。
在這個惡搞一切、消解一切的年代,信息和好惡,都會通過小組熱帖、通過熱轉熱評,也通過推送算法,在手機上快速即時傳播,沒有秘密可以隱藏。
而過往那一套用來構建名流身份區隔、神秘感和高大上的人設塑造,早已消失殆盡。
換句話說,明星高高在上的距離感,不吃香了。
比起造神,人們更樂見神的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