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過去1/12,你和孩子閱讀了嗎?(你買書,我送課)

C計劃新年福利大放送:

「你買書,我送課」

拉到文末可查看參與方式

/NYT/

2024年過去1/12了,你和孩子閱讀了嗎?

很多人都認爲閱讀很重要,但能讓閱讀成爲一種生活方式的人,卻非常少。

很多名人是狂熱的閱讀者,在不同場合推廣閱讀,說閱讀極大影響他們的人生,例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克林頓夫婦等政客,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扎克伯格和巴菲特等企業家,錢穎一、俞敏洪等中國的教育者。

如此繁忙的比爾蓋茨,一年大約讀50本書,以非虛構爲主。

在豆瓣上,我也常常被普通人閱讀的狀態觸動,人們分享閱讀報告,曬書架,書寫閱讀的所思所得。我能感受到他們在浮華世界中還有安寧的一隅。

我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在閱讀,一個人午餐、運動、做家務和開車的時候,我都在閱讀(包含聽書)。我讀文學,讀非虛構,也讀了近千本寫給兒童的書。

讓閱讀成爲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閱讀,讓我真正感受到自己活着,也讓我感到精神上的自由與豐盈。

我很少感到孤獨,或者說不那麼害怕孤獨,會享受獨處,因爲我可以和不同作者對話,也會看到無數智者對孤獨的思考;

我會感受純粹的快樂,通過想象進入的文學世界足夠豐富;

我不太害怕變化,困擾會逐漸被解開,因爲傳記會給人力量、文學會涉及恆久的問題、非虛構會呈現複雜的世界和思考;

我會找到自己相信的東西,例如愛、希望、公正、真實、理性和多元,無論網絡主流的聲音多麼不相信這些,書籍也在不斷提醒我堅定信念,過一種自洽的生活;

我會感到自己的人生,與世界的歷史、當下和未來有鏈接,前方的路也很開闊;

我會感覺人生很有奔頭兒,因爲讀得越多,越理解自己的無知,想學的東西真多啊。

當閱讀成爲了生活方式,它也決定着我的消費觀。我更願意爲閱讀或文化類課程消費,更願意以書爲禮物,不執着於追求物質,這又給了我更大程度的自由。

在讀了數百本童書後,我們爲孩子們挑選出約130本好書,形成分級閱讀體系,覆蓋6-16歲學生。今天我想聊聊:爲什麼要把閱讀作爲兒童成長的關鍵?爲什麼要按分級閱讀體系給孩子選書?值得孩子讀的好書標準是什麼?

/NYT/

爲什麼要把閱讀

作爲兒童成長的關鍵?

孩子一年閱讀20本左右有深度、有適當挑戰、有一定厚度的經典書,是很有必要的。不但要閱讀,也要能讀懂、能吸收、能反思。

等孩子忙過高考再大量閱讀,這是否可行呢?我覺得不太行。

童年形成的對閱讀的熱愛、閱讀的習慣和品味,更可能持續終生。

很多童年閱讀不多的人,長大了想持續閱讀,是很困難的。因爲督促人的主要是理性(理解閱讀重要,所以告誡自己要多閱讀),而缺乏非功利的熱愛(閱讀是享受和習慣,一天不閱讀就渾身難受),閱讀就往往很難堅持下去。

楊絳說,很多人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想得太多。”思考當然重要,但沒有閱讀作爲輸入積累的思考,常常是低質量的、充滿糾結矛盾的、低效的。

人類的智慧主要通過書籍在傳承,當代人的矛盾和困擾,經典書裡基本都涉及到了。書籍承載信息的複雜度、豐富度和系統性,是電影和短視頻這些形式難以比擬的。讀經典,就是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去繼承人類的智慧,在此基礎上批判和創新,爲自己所用。

兒童時期該讀而沒讀的書,如果長大了再去讀,價值就很不一樣了。

比如《火鞋和風鞋》講一個胖胖的小男孩,非常不自信,但通過和爸爸遊歷、聽了爸爸講的很多小故事,逐漸接納自己。

如果7-10歲的孩子讀了這本書,理解什麼是容貌焦慮,理解美醜是觀點、標準應該是多元的,讀懂那些關於接納自我的小故事,從書中的小男孩身上汲取力量,Ta更可能從容面對自己的外貌和別人的評價,減少精神的內耗,形成健康的心理。

如果小時候沒讀過這類書,你可能看到的是孩子愛美、愛漂亮,或是感受到孩子有點不自信,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孩子內心深處的掙扎,或者容易把複雜問題簡單化,難以真正迴應孩子的困擾。等孩子長大了再去反思容貌焦慮問題,想要變得自信一些,往往要克服很大的困難,而且人生的軌跡已經非常不同了。

最後我還想說一點,時代對個體的影響是根本性的。這一代青少年,以及之後的兩三代,都會非常艱難。他們面對着社會劇烈的變化轉型,面臨傳統與現代、集體與個體的衝突,面對科技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衝撞和複雜選擇,隨着自我意識覺醒,他們會面臨巨大的精神空虛、自我懷疑和矛盾迷茫的問題,這是70和80後的這一代難以想象的。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物質還很匱乏,很多人恐懼的是經濟階層降級,而這一代孩子成長在物質豐富的時代,他們最深的困擾和恐懼會很不一樣。

其中很大的難點,是如何面對消費主義(一切向錢看)、犬儒主義(不相信任何精神層面的價值)、庸俗功利主義(只考慮利益和實用)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弱肉強食)的盛行,個體要在這樣的荊棘叢中找到自己的路,獲得長久的幸福,而不是短暫的快樂,這需要很大的精神力量。

這也是爲什麼,這一代孩子,需要從小關注精神世界,通過閱讀汲取精神養分,在懷疑的時代中找到信念、價值和方向,獲得自主感(有主動性、爲自己做主)、歸屬感(能與他人鏈接)、勝任感(有能力和行動),這至關重要。

/NYT/

爲什麼要按分級

閱讀體系給孩子選書?

沒有完全不愛閱讀的孩子,問題往往在於他們接觸到的書籍不合適。

孩子學數學,要循序漸進,這很好理解。但其實閱讀也是一樣。

閱讀的難度在於幾個層面:

語言:詞彙難度、句子長度、語言表達方式

故事:故事的長度、複雜程度,抽象內容的比例

主題:故事背後的主題、主旨的深度和抽象程度

美國有比較完整的分級閱讀體系,覆蓋上百萬本童書。中文領域目前還沒有很權威的體系。我們參考了很多資料,在爲課程用書分級上下了很大功夫。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講一個老漁夫在海上與大魚搏鬥的故事,是本經典書,我看到有大機構推薦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在美國,一般高中生纔會閱讀這本書,爲什麼呢?

作者:[美] 歐內斯特·海明威

譯林出版社

這本書有大量關於自然環境、搏鬥過程和老漁夫心理的大段描寫,這些描寫對於大多數初三前的孩子來說,是很抽象的。這本書的主題涉及到:人與命運的抗爭、人與自然的關係、衰老與孤獨、跨年齡的友誼和陪伴、大魚的隱喻,等等。

這些主題都有價值,但小學生需要更貼合自己年齡和生活體驗的書,才能理解。用我們選的一些書爲例,《馭風少年》講一個非洲男孩因爲貧困輟學,靠自學改變命運的真實故事,它涉及人與命運的抗爭,雖然非洲離中國孩子的生活很遠,但主人公遭遇的具體的事情並不抽象,是孩子能共情的;《馴鹿六季》講一個北京男孩目睹媽媽車禍死亡,創傷下他無法說話,爸爸送他到大興安嶺森林中,和鄂溫克族的馴鹿老人一起生活,他最終獲得療愈,書的主題也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跨年齡的友誼和孤獨,但心理獨白比較少,故事講述方式是孩子能理解和想象的。

內卷的環境下,一些家長們和教育機構容易“追高”:書籍要足夠有名氣、孩子越早讀越厚的書越好、一些即使獲得大獎的小衆兒童文學也會被瞧不上。

我研究過國內外數十個分級閱讀書單,讀過近千本童書和文學書,深度參與在所有選書過程中,也讀過不少教老師如何教閱讀的美國教材。

選擇合適的書,首先是基於對兒童的理解,對專業的敬重,對功利社會的反思——這是我們對教育的堅持。

/NYT/

值得孩子讀的好書,標準是什麼?

我很不喜歡曹文軒的《青銅葵花》,這是小學必讀書。它講的是女孩葵花,跟着爸爸到農村的幹校生活,故事背景應該是六七十年代。後來爸爸在意外中身亡,葵花成了孤兒。青銅家很貧困,他小時候發高燒變成了啞巴,不能去上學。青銅家一致同意收養了葵花,這個貧困的家庭把最好的都給了葵花,青銅也一直守護葵花。村裡一個富有的家庭則是反面典型。最後葵花被城裡人接走了,青銅在絕望中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很多孩子喜歡讀這本書,我覺得是因爲它有很多煽情的地方,語言表達也挺優美。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是:

●人物臉譜化、缺乏成長性,好人太好、壞人太壞,把世界描寫得太簡單,就不真實了;

●說教感嚴重,不斷在傳遞的價值是,不管面對多大的苦難,孩子要付出、隱忍、堅強、誠實,但它會壓抑和否定兒童正常的負面情緒,忽視人的正常訴求;

●對苦難缺乏深層的反思,苦難的設定和對苦難的思考都是比較膚淺的,無法反映出社會的結構性問題,或人生會面對的一些根本性問題。

再舉個例子,耶茨的《十一種孤獨》和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不太適合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看,因爲它們傳達出更多的絕望,反映更復雜的成人關係。讀的經典童書多了,我會知道,童書裡,好人一般會有好報,努力一般會有回報,人一般最終依然有希望,即使是悲劇,也更能引發人的同情和反思。爲什麼?這當然只是真實世界的其中一面而已,但兒童的成長首先需要建立信念。如果小學時就看盡人間陰暗,接觸權謀爭鬥、爾虞我詐,變得什麼都不相信,這是很可悲的。這也是爲什麼,很多著名的書沒有出現在我們的書單裡。

好童書的標準是什麼呢?如果總結國際各大童書獎項的評獎標準,主要是這幾個方面:

兒童性:能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考慮兒童的特點,是兒童感興趣的、能理解和共情的;

思想性:經得起時間檢驗,探討了一些恆久的主題,塑造了一些經典而複雜的人物;

文學性:好的文學是藝術,語言是美的、講述故事的方式是吸引人的、貼近兒童的;

價值觀:有教育意義,傳遞一些普世的價值,傳遞真、善、美和希望。

做教育十年,聯合創辦C計劃快8年,這是我自己成長最快的一個階段,我更理解兒童、理解世界和人,更理解教育。我們三個主創,整個團隊,做的很多很多工作,下的很多功夫,這些是不容易被看到的。

很多時候,要把這些講清楚,很不容易,不知道對於耐心讀到這裡的你來說,是否有幫助。

但如果你讀到這裡了,我想,我們又多了一個同路人,同路人多了,這條路就更好走。

感恩一路爲伴,把好書、好課、好的思考帶給更多孩子,在內卷的環境下,讓孩子多一點思考、多一點溫暖、多一點相信、多一點期盼。

新年福利

「你買書,我送課」

C計劃分級思辨閱讀課陸續迭代了四年,每一次挑選課程用書時,我們都會蒐集各大書單,對海量書本進行精挑細選,並且全文閱讀,綜合兒童性、思想性、文學性、價值觀等標準選出最適合孩子的讀物,最終形成了這份書單。它凝聚了C計劃研發團隊心血,也獲得了大量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認可。

C計劃兒童分級閱讀書單

(點擊可查看高清圖)

《C計劃中文思辨閱讀分級書單》

PDF高清版

可在公號後臺回覆【2024書單】領取

活動玩法

大家可以自行在電商平臺搜索,購買C計劃書單的家長們(書籍數量不限),進入C計劃福利羣,可憑藉購買截圖免費領取價值185元的思辨課一節,還會不定期開展其他福利活動,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僅限未體驗過C計劃課程的孩子哦)

歡迎掃碼進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