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騰訊科學WE大會成都首秀,五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分享前沿突破

“那些看似遙遠的理論,都成爲改變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昨天的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在電影《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的講述中,開啓了一場科學探索之旅。

11月3日,第十二屆騰訊科學WE大會在成都科幻館舉辦。本屆科學大會主題爲“科技樹:轉折點”。大會邀請了五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榮譽教授基普·索恩和挪威科技大學神經科學教授梅-布里特·莫澤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特聘教授、PandaX暗物質實驗首席科學家劉江來,哈佛大學生物啓發工程懷斯研究所所長唐納德·英格伯同臺,向公衆分享了微觀量子世界、時空“漣漪”引力波、宇宙“幽靈”暗物質、大腦“GPS”網格細胞、人體器官芯片領域的前沿探索與突破。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前沿

量子科技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前沿。薛其坤院士帶領團隊歷經四年、反覆試驗逾千次,成功製備出一種兼具“磁性”“拓撲性”和“絕緣性”的新型材料,並在實驗中發現該材料具備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從0到1”的突破,被物理學家楊振寧稱爲“從中國的實驗室裡第一次做出了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成績”,推動了中國量子科技邁入世界頂尖行列。薛其坤在現場帶領觀衆深入微觀量子世界,並展示了最新的實驗樣品。他強調道:“要在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突破,必須在每一次實驗、每一個細節上做到極致。”

▲薛其坤

探索宇宙的終極奧秘

我們的宇宙是如何開始的?落入黑洞的命運是什麼?時間旅行是可行的嗎?時隔六年,諾獎得主基普·索恩再次受邀來到WE大會,回顧了他對宇宙捲曲之面長達62年的探索之旅。他帶領大家進入黑洞,感受空間與時間的變化;穿梭空間蟲洞,前往遙遠的星系;穿越時間,暢想時間旅行的無限可能。

▲基普·索恩

基普·索恩預測:“到2030年代或2050年代,我們也許會迎來新的轉折點——發現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引力波,並從中獲取有關宇宙誕生和量子引力的信息。”

宇宙中95%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其中27%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暗物質。捕捉到暗物質粒子將帶來人類認識宇宙的重大飛躍,可能導致新的物理學革命。劉江來把暗物質比作宇宙中的“霧霾”,地球則是在“霧霾”中行駛的汽車,“霧霾”中的顆粒撞擊讓汽車發出“響聲”,實驗探測器的任務就是把這種“響聲”記錄下來。

▲劉江來

劉江來分享了團隊在中國的極深地下實驗室——“錦屏地下實驗室”2400米山體深處的探測成果:PandaX-4T實驗,給出了世界最好水平的暗物質-核子相互作用上限,並發現太陽中微子和氙核彈性散射跡象,給出了未來激動人心的實驗升級計劃,期望不久的將來的某一天,暗物質探測出現“轉折點”。

讓科技進步服務於人

科技進步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福祉。除了宏微觀物理世界的前沿探索,WE大會還關注了神經科學、生物工程等領域的最新成果。諾獎得主梅-布里特·莫澤是大腦“GPS”的發現者之一,她的科研事業一直在探索人腦是如何產生行爲、情感和思想的。

▲梅-布里特·莫澤

在WE大會上,梅-布里特·莫澤揭秘了人腦中的位置細胞、網格細胞、速度細胞、邊界細胞等如何協同工作,讓我們更好地記住特定地點、理解在空間中的位置、監測移動速度、感知邊界等。她的研究成果不僅揭秘了人腦處理空間信息的方式,也爲治療阿茲海默症等疾病帶來啓示。

開發新藥物對於治療疾病至關重要,傳統的藥物開發模式耗時久、價格高,唐納德·英格伯帶領團隊開發的“器官芯片”,是推動疾病治療和藥物開發的全新選項。英格伯團隊設計出多種器官芯片模型,證實它們能模擬器官的功能,還成功開發出集成大腦、心臟、腸道、肝臟和腎臟等多個器官芯片的“人體芯片”。這些突破將使藥物開發過程更快速、更經濟,也讓生產出的藥物更安全。未來,科學家們可以針對各類患者羣體定製人體芯片,用於藥物測試,縮短試藥週期,最終實現精準醫療。

▲唐納德·英格伯

WE大會現場,騰訊發佈了騰訊混元大模型支持的“科技樹”線上產品,通過該產品可探尋人類科技史重要事件和相互依賴、相互啓發的脈絡關係。大會期間,“科技樹”閃耀春熙路百盛裸眼3D大屏、天府雙塔等地。

▲騰訊科學WE大會和主題“科技樹”閃耀成都天府雙塔

據悉,騰訊已經連續十二年舉辦科學WE大會,長期面向公衆展現前沿科技視野和科學家風采,也通過“科學探索獎”和“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等持續資助科學家,長期助力基礎科學研究。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王拓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