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外銷訂單翻黑 Q2可望逐季好轉

今年1月外銷訂單意外反轉小增1.9%,2月卻又減10.4%,原因不外乎春節落點與去年不同,且當時中國大陸解封產能恢復墊高基數,另部分終端產品需求尚未明顯回溫。

合計2024年前2個月接單86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9%,顯然熱度未復,可減幅已比預期低。經濟部統計處長黃於玲說明,主因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兩大需求明確,「庫存回補」帶動了廠商訂單 。

她表示,七大項貨品中,傳統貨品除機械類投資意願呈保守外,基本金屬、塑橡膠都有見回補庫存動作,可是資通信類因需求未見明顯回溫,手機、網通等產品接單減少。

確實前2月七大接單產品,「資通信產品」、「機械」兩類貨品仍各年減16%、3.3%,反之「光學器材」與「電子產品」各正成長15.2%、6.3%,「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僅小增1%到3%。

光學與電子兩大類產品表現亮眼,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下單晶片通路、晶圓代工、IC設計、電視面板、光學鏡頭等貨品增加。整體下單地區,則以東協前2月年增7成最搶眼,大陸成長1成1,美國小衰退1.3%,歐洲最慘年減逾4成。黃於玲解釋,歐洲減東協增,是「訂單轉移」關係 。

展望3月,在新興應用需求看旺下,統計處看好年增幅最強可達5%,由負轉正,估計首季結算有機會只減0.8%,達到近乎持平。

黃於玲分析,在首季年減幅度收斂,等於奠下比較好基礎,讓第2季轉正機會大增。加以全球經濟相對平緩、新興科技應用強勁,對臺半導體、伺服器需求殷切,還有庫存去化成效,可讓訂單金額如預估呈現「逐季上升」趨勢。但她也提醒,部分產業庫存管理較保守,還有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存在。尤其是3C電子產品、手機、網通等需求偏弱,資通信類產品得到4月,才能看有沒有機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