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過去 部隊還是缺人、缺裝備

聯合報卅日社論「四名營長心聲,映射國軍基層戰力危機」一文,讓人看了怵目驚心,過去在「大陸軍」的編制時代,因爲人員和武器的編制均沿襲舊制,因此每到下基地時,缺人和缺裝備的現象纔會產生,沒想到在部隊和人員編制已經縮減的情況下,竟然還是出現人員和裝備欠缺的情況。

猶記得廿八年前從軍校畢業下部隊擔任排長時,連隊剛好在基地實施旅帶營訓練,在原本缺人的狀況下,師部立刻將新到部的官兵直接撥補填實,但還是沒有補足,而缺少的官兵員額,便從基幹營調撥官兵,等到基地訓練結束後,這些基幹營官兵便歸建回到原有單位,因此連上永遠都沒有滿編,永遠都是缺額。

至於裝備,在步兵單位要準備防毒面具、羊毛軍毯、蚊帳,和揹包等個人裝備陳列檢查,有些單位缺少便會向其他單位調借,或是自掏腰包購買,這些陳年裝備,檢查完後根本不會使用,因爲實在太髒又太舊;而有車輛的單位,爲了應付檢查,便把破損部分用紙板貼上,再糊上黏土、塗上迷彩漆,或是自己花錢找外面車廠維修。

三十年過去,部隊缺人、缺裝備、個人裝備老舊的問題還是存在,通信機不會通,防毒面具也不防毒,而國防部花大錢買武器,卻不願意投資在官兵的個人裝備上,下基地時缺人,逼得營連只能向別的單位借人,而缺裝備時便要求官兵共體時艱、一起出錢買裝備,這樣的國軍又如何留得住人才,難怪招募到的志願役官兵,一有機會便選擇離退。

建議國防部應該改變舊有思維,從改善官兵的個人裝備下手,淘汰陳年的個人裝備,讓官兵的防毒面具能夠防毒、通信機能夠通連,唯有官兵個人的問題解決了,再去思考飛彈、大砲等武器的操作,還有就是人員缺額的問題,畢竟沒有人,任何先進武器都沒有辦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