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烏克蘭大饑荒,死幾百萬人!烏克蘭人的邏輯:斯大林“策劃”

上個世紀,烏克蘭人心裡有兩道巨大的傷痕,讓他們久久不能忘懷。

第一道傷痕,是“切爾諾貝爾利核電站”在1986年的泄漏,前後有7000多烏克蘭人因此死亡。

第二道傷痕,是三十年代的“大饑荒”,烏克蘭餓死了好幾百萬人。

第一道傷痕就不提了,事情的原因較爲簡單。第二道傷痕就需要掰持掰持了,是天災還是人禍造成的?

從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公佈的資料看,是天災,更是人禍。

1、我們先了解一下死了幾百萬人的“烏克蘭大饑荒”

1932年初,世界巨人蘇聯境內,開始出現“饑荒”,起初,發生在烏拉爾地區和西西伯利亞地區,規模還不算小。

不久後,烏克蘭的44個區也出現了規模很大的饑荒。

人們以爲只是暫時的,小麥豐收的夏天會好起來的。沒錯,在1932年的夏天,饑荒一度停止了。

夏天很快過去了,沒想到,恐怖的景象來到了那個秋天,“饑荒”再度發生。而且,這次持續時間非常長,直接持續到了1933年年底。

史無前例的“大饑荒”,無數蘇聯人因此而死去。

死了多少人?有各種版本。

第一個版本:當代烏克蘭的各種媒介表示,烏克蘭死了700萬-1000萬之間,甚至有人說1500萬。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說死了四分之一的烏克蘭人。

第二個版本:西方研究學者康奎斯特在著作中提出,保守估計,烏克蘭死了500萬人左右。

第三個版本:有研究者提出,當時,整個蘇聯死了300萬人左右,烏克蘭死了100-200萬。

第四個版本:有研究者認爲,大饑荒造成了蘇聯死亡700-1000萬人,烏克蘭死亡了290-350萬人。

第五個版本:蘇聯死了400-700萬人,其中,烏克蘭死了300萬人。

第六個版本: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科茲洛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蘇聯死了700萬人,烏克蘭人死了300-350萬。

後三個版本的數字,得到了更多的學界認可。

烏克蘭人爲了徹底調查出真相,在前總統尤先科的授權下,一羣人專門在2009年做了詳細的調查,最後得出一個數字,大饑荒造成烏克蘭394.1萬人死亡。

一個蘇聯死了七百萬以上,僅烏克蘭死去了近四百萬以上,怎麼說,這都是歷史上數得着的大災難。

爲什麼會死這麼多人?

2、烏克蘭的大饑荒,是天災,更是人禍!

我們先了解一下,那個年代的蘇聯和烏克蘭,到底發生了什麼。

烏克蘭,是蘇聯15個共和國裡土地最肥沃的一個,境內黑土地很多,所以成爲了蘇聯境內的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烏克蘭的小麥、大麥、玉米、向日葵、甜菜等農作物供應全蘇。

現在常聽人說“烏克蘭是歐洲的糧倉”,那時,烏克蘭是名副其實的“蘇聯的糧倉”。

但,當時的蘇聯可不是市場經濟。

在戰時,蘇聯當時是完全的“糧食攤牌”,中文譯成了“糧食徵集制”,也就是,強行將農民糧食拿走,給一些金錢。因爲是在戰爭年代,農民無可奈何。

不過,列寧後面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用“農業稅”代替糧食徵集。

一句話,農民交一定比例的實物農業稅就可以了,上交的糧食總和爲“軍人、城裡人、沒土地的人”糧食消耗總量的最低量。

相對而言,如此一來,農民上交的糧食並沒有那麼多,可以自給自足,還能賺些小錢。

斯大林時代到了,一個問題出現了:爲了趕上歐美富裕國家,要發展工業化,同時他要發展農業集體化。

可是,工業化不好發展,需要不少國外的設備和材料。

怎麼辦?

出口蘇聯境內的產品,獲得外匯,然後購買設備等,讓蘇聯快速實現工業化,實現農業集體化,在蘇聯實行完全的計劃經濟。

但是,蘇聯可以出口的產品數量非常有限。

想來想去,蘇聯可供出口的產品只能是糧食了。

出口糧食,換上外匯,就可以購買歐美的設備,促進蘇聯走向工業化,也促進實現農業集體化。

這樣操作的話,國家需要的糧食,就不僅僅是供應全國吃的糧食了,還要加上大量的出口糧食,這需要大量徵集。

而徵集的方式,就是下指標。

問題是,如果執行不力怎麼辦?好辦,強制徵集,併成立了一個個的“徵糧隊”。

從1928年開始,蘇聯的糧食源源不斷出口到國外了。僅1928年,從烏克蘭徵集的糧食佔據全蘇聯的42%。

1929年,徵集的糧食,也能滿足出口和自己國家的人吃。

1930年,提高了供應指標,給烏克蘭的上繳糧食的指標是780萬噸。指標數量不低,但這一年烏克蘭大豐收,收了2290萬噸糧食,所以,一切沒有問題。

但是,1931年的指標沒變,但烏克蘭的糧食大減產,具體來分析,有三個原因。

一是,農業改革,很多地方開始實行農業集體化,但改革並沒有快速提高產量。

二是,徵糧過程野蠻粗暴,農民的積極性受到了影響,生產力遭到一定破壞。

三是,老天也不給面子,並不是風調雨順。

這一年,烏克蘭的糧食產量是1760萬噸,但指標仍然是700萬以上。這下子,烏克蘭有些緊張了,但還是能招架得住,交了700萬噸糧食。

1932年,指標依然沒咋變,是770萬噸,但當年的產量是1280萬噸。後來,指標降到了660萬噸,但依然遠遠超過了農民的承受能力。

於是,“大饑荒”出現了,因爲烏克蘭人手中沒糧,全蘇聯的糧食也很缺。

沒糧食,也無法做到快速進口,於是,饑荒導致死的人一片一片的。

但是,蘇聯政府繼續實行強力措施,武力征糧。

下面人爲了完成指標,所有的儲備糧也強制徵收。一句話,所有的糧食都要先上交,不得私下進行任何交易。

1933年,饑荒繼續,死的人更多了。

可是,爲了完成工業化,爲了完成糧食合同,爲了完成出口的指標,強制徵收糧食,不顧農民的具體情況,終究造成了死亡幾百萬人的慘狀。

快速實現工業化要緊嗎?要緊,但百姓的生命應該更要緊。

對1932年發生的大饑荒,烏克蘭人耿耿於懷,專門產糧食的大國,竟然餓死那麼多人,怎麼樣也說不過去。

2010年,烏克蘭基輔上訴法院認定: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等人親自策劃“大饑荒”......(《蘇聯真相:對101個重要問題的思考》作者:陸南泉 黃宗兩等)

說實話,這帽子扣得有些大,烏克蘭人有些極端了了,斯大林絕不會是蓄意如此。

紀念烏克蘭大饑荒

我們回頭看,1932年烏克蘭的“大饑荒”,有天氣的原因,但無法否認的是,人爲因素更大,如果不是爲了快速實現工業化,如果不是武力強制徵糧,不顧農民的具體情況,一定不會死那麼多人。

可以這樣說,“出口糧食”爲“蘇聯的快速工業化”做了巨大的推動。

但是,在那個時代,如果蘇聯的工業化晚上十年八年,那麼,面對二戰的德國鐵騎,蘇聯絕對不能抵擋。

“大饑荒”和二戰的“蘇德戰爭”爆發間隔了9年,從某種角度來說,犧牲的烏克蘭人,對於蘇聯二戰的勝利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