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誤區,讓你越想睡越失眠!

很多失眠是被自己固有的認知造成的,認爲一定要達到幾個“標準”才行。

如果一個沒有達到,就覺得自己睡不好。

久而久之,把睡覺當成了一種負擔。

以下3個常見誤區,看看你是否中招!

誤區1:拘泥於某個時間點必須睡着

準備睡覺後頻繁看手機時間,想知道自己已經嘗試了多久入睡卻還沒睡着。

這說明你對睡眠本來就感到擔憂。

看完時間後你只會更着急焦慮,陷入越想睡越焦慮,越焦慮越睡不着的惡性循環。

另外,看手機時間時藍光會破壞褪黑素的分泌,甚至有人一看手機就清醒過來,想再入睡就更難了。

記住這一點:你真的不需要知道自己是幾點睡的。

我們身體有它的晝夜節律,晚上按具體時間來睡覺這事,本身就多此一舉,對於有睡眠焦慮的人來說,“關注時間”還會額外增加煩惱。

誤區2:糾結睡眠時長

每天早上醒來都要計算睡眠時長,睡得不足8小時,就認爲自己失眠了。

整個白天都會心情緊張,甚至感到非常疲憊。

實際上,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同。時長沒有效率重要,睡得多不如睡得好。

即便一個人每天睡八九個小時,但仍感覺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影響了白天的工作和學習,這也可能被診斷爲睡眠障礙。

記住這一點:睡到第2天精力恢復即可。

如果一個人每晚只睡五個小時,但並沒有感到自己的身體、心境、認知或行爲表現受到任何影響,那也是睡眠健康的表現。

誤區3:睡不着,仍在牀上輾轉反側

很多人哪怕是睡不着,也躺在牀上熬自己,以爲自己在養精蓄銳。

更有甚者白天也在牀上躺着,希望自己能睡着,能把昨晚失眠的部分“補回來”。

實際上這都只是在消耗睡眠動力,反而讓晚上入睡更加困難。

記住這一點:不在牀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

在清醒的狀態下臥牀,長此以往,大腦就會把“清醒”和“牀”之間劃上等號——潛意識會變成阻撓你睡眠的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