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類隔夜菜最危險 恐增失智、糖尿病風險 專家6招化解

紅肉在長期燉煮過程,可能產生「糖化終端產物」,「糖化終端產物」若累積在體內,會增加失智、糖尿病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最近食安問題多,在外吃飯有風險,在家處理食物也要當心。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有3類要小心的「危險隔夜菜」,包括葉菜類、一煮再煮的滷肉火鍋類及澱粉類隔夜菜,這些隔夜菜若處理不當,恐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增加失智、糖尿病風險的「糖化終端產物」與導致腸胃炎的「仙人掌桿菌」。

李婉萍在臉書粉專PO衛教影片,她說,有人說剩菜反覆加熱,會有致癌與失智的風險,真的有這麼誇張嗎?「是真的」,以下她介紹3類要小心的「危險隔夜菜」,與如何因應的解方。

■葉菜類的隔夜菜:大家常吃的刈菜、長年菜,還有菠菜、地瓜葉,因爲它們有「亞硝酸鹽」,如果反覆加熱之後,有可能會轉換成致癌物「亞硝胺」。

─擔心吃下致癌物「亞硝胺」怎麼辦?有2個解方。

*解方1:葉菜類的隔葉菜最多隻加熱一次。

*解方1:飯後吃維他命C多酚高的食物,例如柳丁、橘子就是非常棒的水果。

■滷肉咖哩火鍋佛跳牆等一鍋煮的隔夜菜:這種一鍋煮的東西,在反覆加熱、濃縮之後,鈉含量就會更高,相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就非常不適合,同時火鍋中的海鮮記得一定要先吃完,否則火鍋中的海鮮,很容易就會氧化。

至於滷肉,大家都說滷肉很耐煮,可是紅肉在長期燉煮過程,很容易產生「糖化終端產物」,「糖化終端產物」若累積在體內,就會增加失智、糖尿病風險。

─如何避免吃進「糖化終端產物」?有2個解方。

*解方1:一鍋煮的滷肉,煮完後可分裝成多份一次可以吃的量,剩下來冷凍起來。

*解方2:肉類反覆加熱時候,加入一大把新鮮的蔥、姜、蒜一起烹煮。

■澱粉類隔夜菜:像我們吃的飯、饅頭、蘿蔔糕還有炒米粉、炒麪,這些看起來都是白白的很安全,可是它們置放於室溫之下,未收入冰箱,可能會長滿仙人掌桿菌,吃了後可能讓人嘔吐腹瀉,非常不舒服。

有些人煮完飯後,就想說繼續插電在電鍋保溫,是可以保溫沒錯,但仍可能滋生細菌,或者是有些人把煮完的飯,放到餐桌上,想說等下晚上再來吃它,但放放涼的過程,就是仙人掌桿菌一直不斷在長的過程。

─如何避免吃進過多仙人掌桿菌呢?有2個解方。

*解方1:記得煮完2個小時一定要冰進冰箱,可是有人說煮完之後還熱熱的,這樣可以冰冰箱?冰箱是否壞掉?答案是不會,可是如果你讓飯真的從熱變成涼,這個過程裡頭,細菌真的滋生非常快,答案是稍微退熱就可以冰進冰箱。

*解方2:要吃之前一定要再煮過或加熱,如果飯、饅頭冷了,不可以直接吃,一定要再次加熱,纔可以殺掉仙人掌桿菌,溫度一定要在攝氏80度,且要20分鐘以上,使用電鍋就是大概加一杯水,就可以確保達到一定殺菌溫度。

李婉萍說,雖說了上述處理「危險隔夜菜」的解方,但最好的方式,還是「吃多少煮多少」,少吃隔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