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患癌年輕化趨勢引起全球關注
3月14日(星期四)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1、患癌年輕化趨勢引起全球關注
全球範圍內的統計數據明確顯示,50歲以下成年人羣中,十幾種癌症的發病率正在上升。這一增長趨勢因不同國家和癌症類型而異,但基於全球數據建立的模型預測顯示,2019年到2030年間,早發性癌症(50歲以下成年人中發生的癌症)病例將增長約30%,特別是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症,如結直腸癌、胰腺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增長最爲迅速。
結直腸癌作爲全球最常見的幾種癌症之一,其增長趨勢尤爲受到關注。同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他類型的癌症發病率也在上升。
面對早發性癌症發病率上升的現象,科研人員正加緊研究其原因。儘管肥胖率上升和早期癌症篩查率是可能的因素,但這些並不足以完全解釋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一些研究者轉向研究腸道微生物羣或腫瘤基因組尋找答案,而更多的研究人員認爲,答案仍然隱藏在追蹤了半個世紀前出生的兒童生活和健康的研究中。專家表示,如果存在某個單一的決定性因素,相關研究至少會指向一個因素。但情況似乎並非如此——它似乎是許多不同因素的組合。
2、AI聊天機器人或因方言產生種族偏見
近期研究顯示,一些大語言模型內部存在難以通過常規方法消除的偏見。
預印本研究揭示,支撐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的大語言模型(LLM)可能會根據用戶使用的方言作出種族主義偏見判斷。
研究發現,相較於使用標準美式英語(SAE)撰寫的虛構犯罪事實,一些人工智能系統對使用非裔美國人英語(AAE)撰寫的案例更傾向於給出死刑判決。非裔美國人英語是數百萬美國人使用的方言,與被奴役的非裔美國人的後裔緊密相關。這些聊天機器人還可能向使用非裔美國人英語的用戶推薦較低端的工作崗位。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大語言模型潛藏了隱性種族主義,即便它們沒有直接表現出對特定種族的負面刻板印象。該研究已在預印本網站arXiv發佈,尚待同行評審。
《科學》網站(www.science.org)
海底“智能”光纖電纜將探測地震、海嘯和全球變暖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葡萄牙預計將簽訂一項協議,開工建設一條新的、長達3700公里的海底光纖電纜。這條電纜將向西延伸至大西洋海底,連接馬德拉羣島與亞速爾羣島。這條耗資1.54億歐元的電纜將成爲全球首批既能傳輸互聯網數據,又能監測海洋及地質活動的“智能”電纜之一,能夠探測海嘯的起源地。
除了葡萄牙的項目外,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和瓦努阿圖也在今年1月簽訂了鋪設一條375公里長智能電纜的協議。2023年12月,意大利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研究所(INGV)在西西里島東側的地中海區域鋪設了首條智能示範電纜,用以監測埃特納火山的活動。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正在考慮使用智能電纜連接南極洲和新西蘭,同時有組織正在探索通過西北航道用智能電纜連通歐洲與日本。智能電纜爲一個長期難題提供瞭解決方案——如何探測覆蓋地球三分之二海底的地震活動。
《科學通訊》網站(www.sciencenews.org)
雄性蜻蜓的蠟質外殼或有助於它們適應氣候變暖
最新研究顯示,某些雄性蜻蜓擁有一層蠟質外套,這不僅能在求偶過程中保持其體溫涼爽,還可能幫助它們適應氣候變暖的環境。相比於沒有這種蠟層的蜻蜓,能夠產生特殊蠟質的蜻蜓在面臨越來越高溫和乾燥的環境時,展現出更好的適應性。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報告指出,這種特殊的蠟質能夠幫助蜻蜓緩解氣候變化的影響,賦予它們一種“生態超能力”,使得這些蜻蜓能夠利用更廣泛的生態棲息地。研究數據還顯示,缺乏蠟質保護的蜻蜓在氣候變化最爲迅猛和乾燥的地區更可能面臨消失的風險。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1、新型AI模型有望提前七年預警阿爾茨海默病
儘管目前還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病,但其早期發現對患者意義重大,意味着可以及時做好準備並採取預防措施。最近,一種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被開發出來,它能在症狀出現前數年爲患者提供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警告。
這項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分析了超過500萬份健康記錄,訓練AI模型識別阿爾茨海默氏症與其它疾病之間的聯繫模式。
儘管這個系統還不是完美的,但在與後來確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個體的記錄進行比對時,研究顯示該模型能夠以72%的準確率預測病情發展,在某些案例中,甚至能提前七年進行預測。
2、人形機器人Ameca能模仿名人聲音
在一段新發布的視頻中,人形機器人Ameca展示了其模仿名人聲音的新技能。這段視頻由英國機器人公司Engineered Arts製作,該公司開發了這款全球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視頻中,Ameca依次模仿了美國老牌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SpaceX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聲音,表現出色。
Ameca通過其搭載的麥克風、雙目攝像頭、胸部攝像頭以及面部識別軟件與人交流。
3、火星會影響地球氣候嗎?研究表明火星引力對深海洋流有影響
最新研究指出,地球的氣候可能受到了火星引力的影響。通過分析從全球多個地點收集的6500萬年以來的地質證據,研究顯示地球深海洋流每240萬年經歷一次重複的波動,這被稱作“天文大週期”。
這一週期的證據來源於接近300個深海鑽探岩心樣本,這些樣本揭示了海洋沉積物沉積過程中出乎意料的變化。在理想情況下,穩定的水流應使沉積物以均勻的層次沉積,但不尋常的水流和漩渦造成的異常可能導致沉積物在其他地方累積。
被稱爲“巨大漩渦”或漩渦的這些強大洋流可能達到海洋最深的深淵。研究指出,在週期的平靜期,這些洋流會侵蝕已累積的沉積物。
此外,該研究提出,火星的引力影響與在沉積物沉積記錄的空缺相吻合。隨着行星圍繞太陽的運行,地球與火星之間的引力共振影響了行星的偏心率。這種互動使地球稍微靠近太陽,使其接受更多的太陽輻射,從而在大約240萬年的週期中導致氣候變暖,這一變化通過洋流和漩渦的加強表現出來。
在此研究中,研究者們利用衛星數據來繪製海底沉積物的累積圖,揭示了與火星引力影響相關的地質記錄的空白。這些影響在氣候較溫暖的時期導致洋流增強。《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英國科學家利用AI追蹤新冠病毒變異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AI)系統,用以識別和追蹤新冠病毒的新變種,該技術未來還可能助力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治療。
該系統採用了降維技術(Dimensionality Reduction)和一種由曼徹斯特大學數學家開發的名爲CLASSIX的新型可解釋聚類算法,這使得從龐大的數據集中迅速辨識出潛在的、未來可能構成威脅的病毒基因組變體成爲可能。
這項研究成果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它能夠輔助傳統的病毒進化追蹤方法,例如系統發育分析,而目前該方法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管理。
考慮到新冠病毒與其他許多RNA病毒一樣具有高突變率和短代間隔,其進化速度極快,因此識別出未來可能帶來問題的新變種需要巨大的努力。
2、新傳感器能檢測飲水中的有害"永久化學物質"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設計了一種新型傳感器,能夠檢測到極微量的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類化學物質廣泛存在於食品包裝、不粘鍋及衆多其他消費產品中。由於這些化合物不會自然降解,因此被稱爲“永久化學物質”,它們與癌症、生殖問題及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的損害等多種健康問題相關。
利用這種新技術,研究人員能夠在水樣中檢測到低至萬億分之200(200ppt)的PFAS含量。這一發明不僅爲消費者測試飲用水提供了一種手段,也能服務於高度依賴PFAS化學品的行業,如半導體和消防設備製造業。(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