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Young2023】領路人倪祥:被月亮召喚出來的藝術家
1999年的729大停電,倪祥一家人從嘉義大同國小對面的老家爬上4層樓的樓頂,除了一輪明月撒下的月光,一切漆黑。當時高二成績吊車尾的他跟家人說,「如果我補考可以過的話,就讓我去畫室吧!」倪祥說,除了喜歡畫,一方面也意識到自己真的無法念書,這是他印象中「我想要做這件事」最深刻的畫面,「念藝術學院,當然會有很多階段會意識到跟別人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哪。投入之後,就再也沒想過了。」
父親是影響倪祥最深的「藝術家」,爸爸會在公園挑形狀奇怪的樹枝沾他剩下的顏料畫鬼臉,跟幾個在公園運動的人在土坡上東拼西湊將撿來物件搭成小廟,「那是在大地藝術季這個概念還沒有很普及的時候非常自然的自發藝術。」圖/倪祥提供
父親也是影響他最深的「藝術家」。爸爸會在公園挑形狀奇怪的樹枝沾他剩下的顏料畫鬼臉,跟幾個在公園運動的人在土坡上東拼西湊將撿來物件搭成小廟,「那是在大地藝術季這個概念還沒有很普及的時候非常自然的自發藝術。」倪祥說,「我其實也是花了很多年消化,那時候只覺得很棒,但是我不知道那是什麼。」
倪瑞宏挑戰不必被認可的完整
「我應該也沒有領她什麼路。」倪祥說,是因爲學弟介紹而認識倪瑞宏,「我覺得,藝術家之間認識,看作品大概就會知道這個人在想什麼,跟你合不合?真不真誠?或者是這個藝術家他要什麼?就是這種直覺。」倪祥也是一個很直接的人,與其口說不如直接合作,交流會更爲真實,也因此倪瑞宏爲他2013年的TMD頻道拍過影片,也幫他的「小嫩豬」樂團做過插畫,「第一眼看到她的作品,覺得,哇,好像沒有完成,這樣也可以?但是仔細看神韻都畫得蠻清楚的,好像看到一個過去被遺忘的自己。因爲在藝術學院受到的科班教育,會要求完整,即使你畫布上面沒有畫,老師也會說:『你要不要上一個白色?』其實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經歷這個所謂的完整;當下的完成這個就是你要的;不需要再把它修到某一個誰認可的樣子。看倪瑞宏的作品就會想到這件事。」
第二屆500Young「奇想藝術人」得主倪瑞宏之領路人倪祥。圖/倪祥提供
身爲領路人所觀察到的網路世代
倪祥也不過大倪瑞宏8歲,1990和1982年有世代上的差異嗎?倪祥認爲是有的,而主要的分隔點在於社羣網絡的普及,「全球化或是網路對我們好像還有一點點門檻;但他們就是直接就生活在那個狀態裡。我們可能還是比較象牙塔式的、會服從權威,那個形塑作品的自我,很多時候是在老師評圖或是展覽的現場;他們很多時候是在IG、twitter上得到所需要的肯定,那個權威角色已經被逐步瓦解跟邊緣了。」
倪祥說他在研究所的時候,獲取資訊的管道是老師拿DV Cam去國外雙年展拍回的作品錄像,平常只能仰賴國立編譯館色差很嚴重的圖片。新世代的藝術家和藝術觀衆幾乎是同步就能輕易在網路上獲得最新的資訊,「我們比較容易看不到很多的面向,有距離產生的美感,又容易被權威引導。」倪祥說,但新世代的藝術經驗是不是更正確?「我不確定,但是一定更詳細、更全面,希望他們可以更直覺更自我地去喜歡他們喜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