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感受職場年齡歧視!阻礙中高齡就業的大魔王是誰?

(示意圖/Ingimage)

世界銀行指出,退休後收入(含年金、投資收入)須達退休前的六~七成,纔算能支應退休後的理想生活。光靠退休年金很可能不夠用,再加上近年通膨攀漲、投資市場波動,更增加老後財務風險。那麼,重返職場會是選項嗎?

那麼,退休後再回去工作,就可能是選項。但《遠見》「臺灣迎向超高齡社會大調查」發現,只約21.5%的民衆選擇退休後持續工作,來增補養老金;另方面,有超過一成、13.3%的民衆,明確表達退休後就不考慮重回職場。

遠見編輯部製表

然而,隨着平均餘命延長、財務壓力,退休期間可能超過20年,仍有逾八成民衆考慮重返職場,只是迴歸形式不一。

其中有三成民衆表示任何形式都接受,但退休後重返職場的迴歸模式,仍以特定公司的兼職工作爲主、佔30.1%;其次爲外包或約聘工作(18.3%)、企業顧問與講師(16.3%)、時薪派遣(15.8%),只約一成仍堅持特定公司的全職工作。

對那些願意退休後重返職場的民衆來說,會接受哪些妥協條件?其中約45%願意接受彈性排班,如週末輪值或時薪派遣;其次是可接受外包或約聘(33.8%)、降薪(21.2%)、降職(15.7%)。

遠見編輯部製表

交叉分析發現,49歲以下族羣多半可接受彈性排班,20世代更超過51%願意退休後以此形式重返職場。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羣資深副總晉麗明指出,愈年輕的族羣,愈崇尚彈性自主的上班形式,不覺得這是一種「妥協」。

此外,願意接受降薪勝過於降職,一來因爲彈性工時本來薪水就不如全職;二來礙於尊嚴,寧願少賺一點錢,也不願因降職而失了面子。這點在50歲以上族羣特別明顯,願意降薪者,比願意降職者多了超過10個百分點。

年齡差別待遇第一名:升遷加薪機會變少

選擇不重返職場,或是覺得有所妥協,主要還是跟工作環境中的年齡歧視有關。

在問到是否認爲或感受到職場對中高齡者有差別待遇時,只有16.3%表示都沒感受到;反之,約83%民衆感受年齡差別待遇,前三大差別待遇是升遷加薪機會變少(47.9%)、被勸退(44%)、職位易被調動或降階(30.8%)。

遠見編輯部製表

進一步問到中高齡重回職場的阻礙有哪些?整體指出四大原因:被認定體力不濟,無法長時間工作(58.3%);臺灣企業不喜中高齡、錄取率低(54.8%);專業能力不足或已過時(36.4%);職位高不成低不就、很尷尬(35.3%)。

遠見編輯部製表

值得注意的是,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羣排序不同,六成直指是企業不愛錄取中高齡者,佔比最大。顯見中高齡職場標籤仍存在,需要企業界更多的年齡友善政策,才能填補人口負成長而擴大的人才缺口。

63.2%民衆有意在50歲後轉職或創業

另一面,隨着退休後平均餘命延長,愈多人考慮活出「多階段」人生,年近半百仍想另尋工作舞臺。

本調查發現,整體高達63.2%民衆有意在50歲之後轉職或創業,且約37%兩者都不排斥;而特別想創業者則達16.3%,超過選擇轉職的9.8%。

晉麗明解析,1946~1964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比起之前的沉默世代來得更具財富與活力,也更自主,而年輕世代則普遍接受職場跳轉,因此對50後職場抱持開放態度。

此外,受限於現行職場與企業文化,中高齡轉職不易,有條件者會傾向自行創業,「臺灣應該把握並鼓勵中高齡的創業能量。」

👉 閱讀全文:https://reurl.cc/eDNX9j

(本文出自2023.08.16《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