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我免費幫你換屋頂好嗎?」清大光電碩士走出實驗室,從雞舍屋頂開始的25年能源夢

作者: 陳坤宏

跌跌撞撞的創業之路,在種種困難中逐漸站穩腳步

從臺十七線展開的故事

一直到現在,當年結束在臺的工作,準備返回故鄉白俄羅斯的Victor,用力抓着我的手說出的那句「Don't go back!」依舊迴盪在我耳邊。

還記得二○一六、二○一七年左右,導演鍾孟宏的《一路順風》、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這兩部臺灣本土電影不約而同以臺十七線爲場景,拍出了荒涼偏鄉的荒誕人物,透過鏡頭,卻如此寫實。而兩部片也都邀請知名音樂家林生祥先生擔任電影配樂。巧合的是,生祥樂團於許多年前發表的新專輯《圍莊》,也同樣以音樂描述了臺十七線以西,濁水溪出海口北岸的臺西村之故事。

時序向前推一些,在我創業之初的二○一二年,我來到人們口中「風頭水尾」的彰化縣大城鄉臺西村,也同樣與臺十七線有了交集,沿着臺十七線開始了我的故事……

從雞舍屋頂開始的太陽能分享經濟

那是我創立天泰能源的第一年,推廣太陽能安裝挫敗不斷,處處都一路碰壁。在都會區,是因爲建築物遍佈違建而無法申請;至於工業區,卻是因爲天泰是一家沒沒無聞的新公司,無法取得業主的信任。輾轉尋覓到最後,我來到的是一個在我人生藍圖中,壓根兒都想不到的地點。怎麼會來到這個沿海的村莊我已經不太記得,大抵是身旁的人常常聽我抱怨,太陽能的安裝總找不到合法建物,當時有位朋友說了一句:「臺灣的雞、豬、牛等農舍,因爲需要滿足地方農業處的養殖規定,因此大多是合法的。」

那一天,我開着車照例在臺十七線附近閒晃,從彰化王功以南,在臺十七線兩旁,坐落爲數衆多的雞舍與豬舍。而通常較爲破舊的雞舍,多半都是用來做爲仿土雞契作之用。在日後與養殖農友的互動中,我才得知契作的價格通常落在每隻雞十到十五元不等,每三到四個月換雞。由於小雞、飼料及相關水電皆由如卜蜂、大成這樣的大型農企業負責,農民單純養殖,這樣的模式在政府規範的電宰制度上路,並嚴格取締市場上的私宰行爲後,對農民來說,銷售通路變得更狹窄,只能任憑農企業定價。而多數的仿土雞舍環境都是處於非常克難的狀態,勉強支持契作的運作模式,根本不可能去想像進行任何提升生產的投資改良。

我們在一處坐落於水池邊的雞舍停好車,車門一開,撲鼻而來的是我們美稱爲「饒富農村氣息的風土味」(其實就是雞屎味佐濁水溪口海鹽,與六輕南風化學分子料理風味)的氣息。接着,我們故作鎮定,飄移遊擊靠近正在巡視雞舍並潛勢觀察我們的雞舍主人阿伯。

「阿伯,你雞舍的屋頂要裝太陽能嗎?」我對着阿伯發問。

「我沒住在這,不用洗熱水澡啊!」阿伯把我當成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的。

雙方交談一番後都鬆了一口氣,穿着西裝的我們事後從阿伯口中得知,他以爲我們是銀行或代書來執行點交或強制執行那類不怎麼光彩的事。有鑑於此,從那之後,我們只有在陪同銀行來進行現勘或進行動產設定(這是太陽能專案融資很重要的一環)的時候,纔會穿得正式一點的白襯衫,卻不再穿西裝外套來訪,藉此表示我們對於雙邊(銀行團與在地農民)的服裝禮儀。

「阿伯,不然我免費幫你換屋頂好嗎?」我知道再解釋下去,阿伯也無法聽懂。太陽能發電有臺電保證收購二十年,可以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因此我也豁出去,直接問他要不要讓我幫忙免費換屋頂。

「有這麼好的事情?那你要賺什麼?」阿伯半信半疑,也有可能是我們看起來不像詐騙集團。

後來阿伯與我們簽了約,我們也就着手更換原本殘破不堪的雞舍屋頂,甚至將原本木結構的橫樑更換成鋼構。以當時一座佔地一千五百坪的雞舍,我們可以鋪設近500kWp的太陽能光電模組─在二○一二年的時空背景下,1kWp的太陽能光電模組需要三坪的安裝空間,而1kWp發電一小時就是一度電。

這種規模的太陽能光電模組,總造價超過三千萬,其中光是投入雞舍的屋頂與結構的補強工程,就超過三百萬元。對一個照顧一千五百坪雞舍的農民來說,由於他們一年契作的收入頂多就是賺取約七十萬元,要他們投入三百萬來更換屋頂補強建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可想而知,當阿伯看到我們免費幫他更換屋頂後,會產生多大的衝擊與感動。後來阿伯就成爲我們最好的業務,到處跟身旁的朋友宣傳有一組從臺北下來的公司,專門幫雞舍、豬舍免費翻修屋頂。後面的故事,也許大家都知道了,太陽能的分享經濟居然在臺十七線發展開來。我們承諾協助畜禽農舍的主人換屋頂並做結構補強,並將未來二十年的發電收入回饋一定比例給農民。

就像著名經濟學家曼丘(N.Gregory Mankiw)對經濟所下的定義:「經濟只不過是一羣人,在人生的過程中彼此互動罷了。」這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人們會對誘因有所反應。」只不過,這些「誘因」可以自外於公民社會的道德價值嗎?這或許讓我們可以重新停下腳步,檢視下一步該如何走,避免落入臺灣過去幾十年經濟開發走的老路,總是伴隨着環境的犧牲,以及埋葬共同記憶的無形資產。

這個有點滑稽的故事,便是天泰能源選擇以畜舍屋頂做爲太陽能分享經濟發展源頭的起點。然而,在這個故事的背後,我們是如何能夠打造出「幫雞舍、豬舍免費翻修屋頂」的龐大現金流,又是另一個漫長的故事。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的《太陽底下無難事:清大光電碩士的二十五年能源夢,走出實驗室,從雞舍屋頂開始的神奇創業之旅》

作者:陳坤宏

睿禾控股暨天泰能源集團董事長。

淡水出身,從小家境並不富裕,父母都是辛苦的藍領階級。幼年時期開始,就常常在鄉野之間打滾,埋下日後深耕地方創生的遠因。

攻讀清大電子工程研究所時,專研薄膜太陽能相關領域,奠定了在綠能光電領域的專業技術知識。

首創在畜舍屋頂安裝太陽能模組,並且具備穩固財務基礎的太陽能發電共享經濟模式,創業十二年,從沒沒無聞的新創企業成爲綠能業內人士紛紛效仿的對象,一路走來,始終堅持與地方同步前行的態度,獲得諸多在地人士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