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媽媽是見證中國電商變遷的一面鏡子

中國電商產業的演進軌跡,實質上就是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變化的雙重效應。而能夠完整展現這兩浪疊加的,往往並非某個網購平臺的模式變革,也不是某個細分市場中商品的更新換代,反倒是廣告業給出了最動態的寫照。

如果在二十年前,你在淘寶上開一家網店,爲了把自家的商品快速地推銷出去,可以在淘寶網站的顯著位置購買橫幅廣告位或文字鏈廣告,這些廣告直接鏈接到你的店鋪或商品頁面。由於當時競爭還不激烈,競價排名的廣告位很便宜,效果也顯著。

再過幾年,淘寶面向商家推出了直通車,這是一款按點擊付費的效果營銷工具,商家可以利用它來快速提升商品的曝光率,通過設置關鍵詞出價,讓商品在搜索結果中更靠前顯示。

與此同時,平臺還推出了淘寶客推廣,通過以CPS爲核心的按成交計費推廣,吸引大量中小站點加入,這個玩法和現在KOL小黃車鏈接帶貨類似,商家開通淘寶客商品,淘客去跑單,有人成交的話,商家就會付佣金給淘客。

至此,可以說中國互聯網電商的廣告工具初步走向成熟。

一系列操作背後,其實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廣告公司阿里媽媽,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阿里稱淘寶當月依靠廣告就達到了收支平衡,阿里媽媽一度爲集團創造超過6成營收,因此也被稱爲"錢袋子"。

電商平臺最賺錢的不是電商,而是廣告,在搜索爲王的時代,以淘寶天貓爲代表的傳統貨架電商,依賴競價排名廣告和站外流量賺得盆滿鉢滿。

這一期間商家主想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自家商品被更多人看到、有更精確的關鍵詞、有更高的轉化。彼時的廣告模式,最接近等價交換的商業原則,只要付出夠多,短期內就會有回報。

廣告在模式和技術上的升級,很多時候並非商家需求推動的。

隨着行業的快速發展、起量,互聯網所謂的流量紅利逐漸消退,平臺爲了維持生態平衡並實現持續增長,針對不同賣家、不同商品,平臺需要在營銷和推廣方式上做出差異化。

於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媽媽的商家策略也走向進一步的細化。最直接的體現,比如在之後的近十年裡,阿里媽媽構建了包括直通車、淘客推廣、鑽石展位、TANX、達摩盤等在內的多元化產品矩陣。

其中鑽石展位面向需要快速起量、有一定運營能力和充足預算的成熟商家,採用CPM每千次瀏覽的計價方式;TANX能根據用戶瀏覽習慣,幫商家精準投放;達摩盤則是商家的用戶數據管理工具,核心是以算法驅動進行人羣分析和定向投放。

技術驅動、精準營銷的趨勢,推動廣告平臺往"數字化營銷平臺"轉型。隨着對商家投放需求的拆分,以及對用戶價值的挖掘,阿里媽媽在以往競價排名之外,完成了基於算法技術的工具創新。

隨着移動端應用成爲主流,社交內容平臺崛起,但優質傳播內容的需求缺口擴增,自媒體內容變現方式單一。

2017年,阿里媽媽推進內容導購,打通與頭條、直播爲代表的各大超級APP接口,改變以往單純通過鏈接和廣告的導流方式,延伸到社交、資訊、視頻直播等流量場景。背後的邏輯,是將淘天從在從單一的導購平臺,變爲注重內容消費和品牌建設的新模式。

以前,我們主要通過搜索來找到想要的商品,即"人找貨"。而現在,平臺通過算法,能實現個性化的"貨找人"。這一轉變不僅體現技術進步,更深層次地反映了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同時,商家不再只簡單追求銷售轉化,而是注重更精準地找到受衆用戶,傳達品牌故事,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繫。

這場變革持續至今,且遠未結束,但某種程度上,也放大了淘系電商的短板和焦慮。

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和直播電商的興起,不斷壓縮淘系電商的市場份額。高盛的數據顯示,淘天電商在短短四年內,佔有率從2019年的66%大幅下滑至2023年的約45%。

以往我們分析,淘系在面對興趣電商等新勢力時,表現出的防守姿態並非由於"出招太晚",相反,在社交、直播、內容等領域,阿里的動作要比我們想象得早得多。

之所以沒有實現領先,原因很複雜,不僅受內部戰略與執行力的搖擺影響,本身以交易市場爲底色的平臺生態,無論是平臺規則的制定,還是消費者印象,對於一家存續已久的大公司來說都很難改變。

縱觀阿里媽媽表現,其收入從2018年的1340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164億元,這也幾乎是阿里媽媽增速最明顯的時期,貢獻阿里近4成的營收。但就在2022年,情況開始轉變:上半年營收僅爲1356.84億元,同比下降6%。

在2021年的m峰會上,阿里媽媽宣佈了品牌升級,並提出"數智化商業戰略"。這一戰略轉變意味着阿里媽媽不再侷限於營銷視角,也不僅僅追求階段性的GMV,而是利用技術手段,關注商家的整個經營鏈路。

有趣的是,類似的戰略目標和品牌升級計劃,在之前的一年就已經被抖音旗下的數字化營銷服務平臺"巨量引擎"官宣並實施了。

營收下降、戰略調整,對應廣告行業的疲軟背景,疫情期間許多品牌和商家下調營銷預算,同期短視頻直播平臺帶貨的流量迅速膨脹,帶來可觀的ROI,廣告主當然用腳投票。

"算法+AI"是近年阿里媽媽更新圍繞的主旋律,從自研MLR算法,到去年推出萬相臺無界版、百靈,整體營銷思路分爲兩塊,一是降低流量門檻,二是全域全站的覆蓋投放,比如直接生成商品圖片的萬相實驗室,以及今年發佈的全站推廣、超級短視頻功能等。

不難看出,"做好內容、短鏈種收、全域爆發"的的營銷策略,已經成了每個營銷平臺的共識。

例如,阿里媽媽之外,巨量引擎倡導通過直播、短視頻、貨架電商等多渠道,實現全域流量的獲取和轉化,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如抖音電商直播開機位、種草通、內容熱推等,縮短消費者從看到買的路徑,提高轉化效率。

然而事實上,這種情況下,商家的困惑其實並未減少。阿里媽媽的產品矩陣在這兩年裡迅速擴容,除了傳統的搜索類和淘寶聯盟,一站式、信息流、直播互動等工具類型應有盡有。但對比發現,一系列更多圍繞搜索、直播、短視頻等形式的玩法出現,也將營銷變得更復雜。

打開淘寶頁面,板塊增多意味着曝光入口的碎片化,商家需要在衆多入口中選擇,決策難度上升;學習新工具不僅需要時間,還要實踐來驗證效果,部分商家態度保守,尤其對資源有限的中小商家來說,試錯成本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今年的雙11購物節顯得格外漫長。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優惠政策,天貓投入數百億元、京東提供千億流量扶持等來降低運營成本,爲了提升商家流量,微信與淘寶互通,平臺間甚至開始拆牆。

阿里媽媽也在做同樣的事,典型的例子,據瞭解,今年站內會開啓億級價格補貼的"天降福利"活動,對淘寶聯盟的投入更爲激進,目的就是爲了依靠淘客的直接補貼去拉新獲客,提升平臺交易單量;商家方面的"超級U選"等則在減免服務費的同時,提供淘客的疊加權益。

用淘寶聯盟負責人承淵的話來說,這或許是競爭消費者最激烈的一年。

爲了進一步優化商家的經營環境並提升平臺的商業價值,淘寶對其商品搜索和排名機制進行了重要調整:弱化了絕對低價戰略,轉而採用按GMV分配搜索權重的方式。這意味着,價格不再是決定搜索排名的唯一因素。相反,那些銷量高、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商品將更有可能在搜索結果中佔據顯眼位置。

精準定位人羣、製作高質量的內容和選擇合適的關鍵詞,是當前阿里媽媽優化技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抵禦淘系電商流量下滑的事實面前,更直截了當的補貼式戰術方法也被頻頻推出。

營銷平臺期望能夠採用最具說服力的方式,讓商家相信仍有穩定、可預測的商業機會,在阿里媽媽給淘系電商不斷加碼加量的同時,淘寶、天貓來到了最關鍵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