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失速
8月4日,阿里巴巴發佈了2023財年Q1(對應自然年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財報。
數據顯示:Q1財季阿里巴巴實現營收2055.55億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2057.4億元略微下滑;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227.39億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爲302.5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34.41億元下滑30%。
整體而言,這份財報雖然超過了分析師預期,顯示了阿里巴巴在疫情反覆、消費疲軟大環境下的相對韌性;但這份財報卻仍舊難言靚麗,特別是作爲阿里三大核心戰略之一的阿里雲,在本財季中表現出的失速趨勢。
數據顯示,本財季阿里雲營收176.85億元,同比增長10%,但這一增速並不亮眼。
衆所周知,得益於當時阿里巴巴對雲計算潛力的準確預判、積極投入與技術優勢,在國內雲計算市場,阿里雲市場份額一直處於領導地位。領先的市場地位,也讓業內將其視爲是阿里面向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
據行業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發佈2021年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份額。數據顯示,阿里雲排名全球第三,市場份額爲9.55%,連續6年實現份額增長;同時,阿里雲排名亞太市場第一,市場份額爲25.53%。
國內市場,阿里雲市場份額也一直在35%以上,顯示出了較強的市場統治力,並且相對於友商的虧損狀態,阿里雲已經開始爲阿里貢獻利潤。
數據顯示本季度阿里雲盈利2.47億元(經調整EBITA)這已經是阿里雲連續七個季度實現盈利。
這讓阿里雲在國內市場,的確領先了友商們一個身段。
但就雲計算市場而言,當前市場對增速的看重或許要遠高於對盈利的看重,當然,二者能夠並駕齊驅,那是最好狀態。
而本財季阿里雲暴露出的問題則是雖然已經實現了盈利,但在增速上卻呈現出大幅放緩趨勢,本財季僅爲10%的同比增速,這不僅低於上一季度的13%,更是大幅低於2022財年第一財季阿里雲29%的增速。
這雖然有體量因素,但卻並不能解釋全部,畢竟在營收規模上比阿里雲大得多的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本季在增速上也比阿里雲要高得多。
數據顯示:本季度亞馬遜雲服務(AWS)的淨銷售額爲197億美元,同比增長33%;微軟智能雲部門的營收爲209.09億美元,同比增幅爲20%,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爲同比增長25%;其中Azure和其他雲服務收入增長40%(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46%)。
並且更需要看到的是:阿里雲本季10%的同比增速,並未受到TikTok更換雲計算服務商的影響,TikTok更換雲服務商的其影響已經結束。
在這樣的現實下,阿里雲增速放緩帶來的憂慮就更爲凸顯。
對於阿里雲增速放緩原因,張勇表示一是作爲當前上雲主力的互聯網行業公司在發展上整體處於放緩趨勢,這抑制了雲業務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當前整體經濟大環境相對的不景氣也進一步抑制了企業上雲需求。
張勇在財報會議上談到:"未來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放緩的背景下,下一個增長點會是什麼……整體雲業務的增長,其實離不開整個經濟的增長,經濟增長以後,作爲經濟的微觀細胞,每個企業纔會在數字化的進程當中更願意投入,減少後顧之憂,所以跟大環境和經濟增長的前景有很高關聯度"。
但這是否是本財季阿里雲增速進一步放緩的核心原因,這可能還需要等待國內其他雲計算廠商在本季增速表現出來後,來進一步驗證、比對。
並且即使如此,想必市場也不會就此選擇躺平,市場依舊會要求阿里雲想辦法激活增速後勁。
對此阿里雲將激活增速的機會鎖定在"非互聯網公司"和一些"朝陽產業"。
雖然在互聯網行業公司完成上雲後,非互聯網公司上雲也將是大勢所趨,的確也是雲計算廠商競爭的下半場重要賽點。
但誠如張勇所言:企業採納雲計算的意願與大環境和經濟增長的前景有很高關聯度。那麼在此現實下,面對當前的經濟趨勢,非互聯網公司上雲能否支撐起市場對阿里雲增長速度的期待,乃至是重新激活阿里雲的增速?
這在短期內,可能會比較困難。
作爲阿里三大核心戰略之一的阿里雲,在某種層面上可以說是完美演繹了"前瞻性眼光的強大魅力"——在國內市場最早嗅到雲計算機遇,開始大力投入,最後充分享受到雲計算市場發展紅利成爲國內市場第一、全球前三。
但當前擺在阿里雲面前的難題則是,如何在保持市場規模之下,實現利潤增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難題,特別是在當前大環境下,這是新市場環境下,阿里雲需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