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中金醫療、錫創投等投資!創新藥企奕拓醫藥完成B+輪融資 創始人系中科院博導

《科創板日報》4月3日訊(記者 李明明)近日,上海奕拓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奕拓醫藥”)完成B+輪融資,融資額未披露,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阿斯利康中金醫療創投基金、新投集團、錫創投。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本輪融資距離上次B輪融資已時隔三年,而股東中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薄荷天使基金、杏澤資本都投了兩次。

專注於“不可成藥”靶點相分離領域

奕拓醫藥2018年12月成立於上海浦東新區,是一家專注於不可靶向腫瘤靶標的小分子創新藥物研發公司。

在不可靶向領域,奕拓醫藥專注於靶向蛋白質液-液相分離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稱已自主開發全球領先的蛋白質液-液相分離技術平臺——LLPS平臺。該平臺整合了AI賦能的相分離靶點發現、高通量高內涵藥物篩選、和藥物優化等技術環節。

“不可成藥”靶點,通常指的是一類通過傳統方法難以或者尚未靶向、但極具臨牀意義的治療靶點。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如今,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是靶向人體中的某一蛋白質(如G蛋白偶聯受體)上的特定靶點,通過這種“靶向性”來激活或抑制蛋白質的部分功能,進而對疾病產生治療作用。因此,找到特定靶點、開發出針對性藥物,很有必要。

一位醫藥領域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據相關統計,與人體疾病相關的致病蛋白中,約有超過 80% 的蛋白質不能被目前常規方式所靶向,即相關藥物還有80%的空白髮展空間。而蛋白降解、基因編輯、靶向 RNA 調控、相分離等多種新技術以及新機制的發展,也爲攻克“不可成藥”靶點帶來了新思路。

”其中,相分離是一種新型的小分子藥物開發策略,即開發小分子化合物調節液-液相分離、形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凝聚相,從而實現對靶蛋白生理功能的調節。總體來說,奕拓醫藥專注的相分離領域,基礎研究比較活躍,但是產業化進度還處於早期階段,也是一個相對小衆的賽道。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目前,全世界包括奕拓醫藥在內約有 5 家在相分離技術上進行新藥研發的公司。另外四家均在美國,分別爲致力於將生物凝聚體應用於藥物發現的公司Dewpoint Therapeutics Inc.;識別可改變相分離動力學的治療化合物戰略公司Nereid Therapeutics;微流控驅動的藥物發現平臺公司Transition Bio; 以及此前獲得諾華、禮來和艾伯維投資8100萬美元的Faze Medicines。

此外,“不可靶向”靶點企業中,商業化進程較快的是納斯達克上市企業Mirati Therapeutics。2019年初,其精準靶向KRAS特定突變體的抑制劑MRTX849啓動1/2期臨牀試驗,旨在治療攜帶KRAS G12C突變的實體瘤晚期患者。

而在國內,宣稱已佈局“不可靶向”領域的上市公司有兩家:其一是科創板上市企業美迪西,其此前表示,公司擁有PROTAC平臺,可爲小分子靶向“不可靶向”靶點提供研究工具;另一家,則是香港上市企業加科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創始人來自中科院

奕拓醫藥的聯合創始人朱繼東,經歷了從科學家到創業者的過程。

朱繼東2003 年畢業於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獲有機化學博士學位,2003-2008 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8 年回國後,在諾華製藥公司擔任藥物研發實驗室研究員、主任,主要從事表觀遺傳學靶點藥物的開發工作。2014 年,朱繼東回到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工作,任“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課題組組長。研究工作集中於“不可靶向”抗腫瘤靶點的小分子抑制劑開發、和新型腫瘤免疫藥物的開發等。

**總體來看,朱繼東在本科和博士階段主攻化學,在哈佛做博士後時則涉足生物專業。

2018年末,朱繼東成立奕拓醫療,自主開發蛋白質液-液相分離技術平臺,已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成果。**

奕拓醫藥自從成立起已經歷四輪融資:成立次年,開啓天使輪融資,由薄荷天使基金、諾愷資產投資;2020年4月,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杏澤資本和泰福資本領投,薄荷天使基金繼續追投;2021年9月,完成B輪融資,由高瓴創投和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共同領投,晨興創投跟投,原有股東杏澤資本、泰福資本和諾愷資產繼續追加投資;兩年多後,奕拓醫藥完成第四輪即本輪融資。

本輪和上輪入資的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是由阿斯利康與中金資本聯合發起、專注於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的私募基金。融合阿斯利康全球產業優勢及中金資本的資本運作經驗,基金聚焦於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診斷服務、數字醫療等領域,致力於爲企業提供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全週期賦能。

投資方之一的錫創投,是一家集種子、天使、創業、股權、併購、S基金爲一體的國有創投機構,管理基金總規模超2400億元,公司深耕生命健康行業領域,目前已投資睿躍生物、先通醫藥、健適醫療、和其瑞、先臨三維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