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預防的關鍵一躍

上世紀80年代,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在美國傳播開來。被這種病毒感染的患者,免疫系統潰不成軍,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最後死亡。

罪惡之源的發現是在1983年,來自美國、法國的兩位學者分別獨立分離出艾滋病的病原體HIV。

這種邪惡的病毒會進攻人體免疫系統的總指揮官CD4免疫細胞。只是俘虜還不夠,HIV還會利用CD4細胞做自己的老巢,繁衍出無數病毒。

最終導致能夠發揮作用的CD4越來越少,免疫系統逐漸崩潰,各種常見細菌、病毒感染都變成了致命傷害,比如白色念球菌感染,往往一場小感冒也能導致艾滋病人因免疫系統缺陷而致死。

雖然醫學界對於HIV已經有足夠的認識,但目前關於HIV的防治仍具有較大挑戰:疫苗一直沒能面世,藥物仍不能治癒HIV。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醫學界沒有在努力。日前,吉利德抗病毒藥物lenacapavir開展的PURPOSE 1試驗最新數據,給預防帶來了新的曙光:

該臨牀結果顯示,在頭對頭每日口服PrEP藥物的情況下,lenacapavir在每年注射2針的情況下,實現了0感染。

這意味着,lenacapavir有望成爲預防最持久的藥物,憑藉依從性優勢能夠給HIV預防帶來重大改變。

雖然PURPOSE1的試驗結果是偶然還是必然,還有待吉利德跟蹤更多研究去論證,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見證,HIV防治持續向前。

01 有限手段的挑戰

30多年來,口服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一直是艾滋病毒治療的基石,其不斷提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扭轉了艾滋病毒流行最初的悲慘進程。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暴露前的"預防",還是暴露後的"阻斷",都有了明確的指南。

例如,對於HIV陰性個體,推薦的暴露後預防方案,包括在HIV暴露後72小時內聯合使用兩種或三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28天療程,可以明確減少艾滋病毒感染的概率。

不過,依從性是暴露後預防的極大挑戰。一項薈萃分析顯示,截至2022年底,健康患者暴露後預防的總體依從率僅爲58.4%,較2014年增加了1.8%。

也就是說,雖然大部分個體在暴露後會想到阻斷療法,但真正堅持到療程結束的個體不到6成。

這樣的情況下,在暴露前持續用藥,更是不大現實。這無疑給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了挑戰。

而之所以存在這一問題,核心在於治療方案需要每日用藥,一方面繁瑣會造成忘記用藥,導致阻斷中止;另一方面則是因爲頻繁給藥帶來的副作用問題導致停藥。

綜合因素導致,市場對於更長效的HIV藥物有着極爲迫切的需求。對此,藥企也展開了持續的攻堅,艾滋病治療藥物進入了按月給藥的頻次。

例如,葛蘭素史克的抗病毒藥物Cabenuva,能夠做到每兩個月給藥一次。作爲全球首個艾滋長效注射療法,Cabenuva的推出也受到了市場的關注。

2023年第四季度,Cabenuva 銷售額爲2.23億英鎊,同比增長 73%。基於藥物銷售的強勁表現,葛蘭素史克在去年9月份,將其到2026年的HIV銷售預測從之前的64億英鎊上調至70億英鎊。

如今,吉利德的闖入可能改變葛蘭素史克的預期。

02 潛在的顛覆者

爲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吉利德開發了靶向HIV衣殼蛋白的長效小分子lenacapavir。

對於小分子藥物來說,如果沒有顯著的化學修飾,如高度親脂性前藥,就很難實現長效給藥。lenacapavir的分子結構方面也令人驚歎,分子量爲968.28,含有10個氟原子,結構比較複雜。

這種改造,已經解決了開發長效HIV療法的一大難點,避免藥物被肝臟清除。也就是說,lenacapavir擁有很長的半衰期,口服給藥後的中位半衰期爲10至12天,皮下注射給藥後爲8至12周。

在2/3期臨牀試驗CAPELLA中,對於對多種抗病毒藥物產生耐藥性的HIV感染者,73%的患者在接受一次皮下注射lenacapavir治療26周後,仍能將HIV病毒水平維持在無法檢測到的水平。也就是說,達到了只需6個月接受一次治療就能夠維持抗病毒的效果。

2022年8月,lenacapavir在歐盟首次獲批,可用於與其他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聯合用於患有多重耐藥HIV感染的成人患者;2023年9月獲得FDA批准上市。

在今年的機會性感染大會上,吉利德和默沙東宣佈了長效HIV口服組合療法islatravir和lenacapavir的2期臨牀試驗最新結果。在24周時,該組合療法保持了高比率(94.2%)HIV患者的病毒抑制(HIV-1 RNA <50拷貝/毫升)。

因此,研究者認爲這一組合具有成爲首款每週一次治療HIV口服組合療法的潛力。

而日前PURPOSE1試驗最新數據的公佈,則預示着lenacapavir具有改變"預防指南"的潛力。

PURPOSE 1試驗,在南非和烏干達招募了5300多名女性,治療組爲一年注射2次lenacapavir,對照組爲每日口服PrEP藥物Descovy或Truvada。

最終結果顯示,在lenacapavir組的2000多名女性中,在試驗期間沒有發生感染,而Descovy組的發病率爲每100人年2.02例,Truvada組爲1.69例。

也就是說,每年2針的情況下,lenacapavir能夠實現艾滋病0感染,這也是其受到市場關注的原因。

當然,上述PURPOSE 1的臨牀結果是不是絕對靠譜,還需要吉利德繼續證明。FDA批准之前,吉利德還需要復現此次的3期結果,因爲吉利德此前沒有進行中期研究,仍存在不確定性。

對此,吉利德的策略是,等待PURPOSE 2試驗數據的讀出做進一步驗證。PURPOSE 2試驗主要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秘魯、南非、泰國和美國的男性行爲者、跨性別男性和女性中評估PrEP的長效藥物。

該研究的結果預計將2024年底或2025年初公佈。吉利德的計劃是將兩項關鍵試驗的數據結合起來,以尋求FDA的批准。

屆時,lenacapavir是否能夠繼續其100%的預防效果,也將最終揭曉。

03 能否成爲關鍵一躍?

如果lenacapavir能夠繼續證明自己,無疑將成爲艾滋病預防的關鍵一躍。

在預防領域,市場最開始期待的是疫苗。

1984年,時任美國衛生部長瑪格理特·海克勒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宣佈,HIV是導致艾滋病的元兇,並樂觀預測疫苗在兩年內就能面世。

然而,在此後近40年間,從一開始的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再到蛋白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等新思路,科學家嘗試了多種路線,以及不同路線結合的"聯合疫苗",幾千億的研發費用、近百款疫苗,皆未能取得成功。

沒辦法,HIV太過原始、簡單,以至於它有近乎無限的變異可能,這也導致了疫苗入局者需要面對重重挑戰。

去年1月份,在大型3期臨牀失利之後,強生徹底停止了其傳染病研發部門的運作。在全球HIV疫苗攻堅戰中,又一位強力選手接近退出。這似乎也在告訴市場,入局HIV疫苗研發領域一定要慎重。

而抗病毒藥物雖然能夠起到預防的效果,但正如上文所說,依從性是極大的挑戰。在依從性問題難以解決的前提下,艾滋病的預防仍會存在較大的盲區。

而如今,lenacapavir在1年2針的前提下,極大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同時,還實現100%的預防效果,這無疑使其能夠實現疫苗功能的部分替代。雖然小分子藥物無可避免會出現耐藥性問題,但其仍然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事實上,市場已經對lenacapavir充滿了期待。海外分析師認爲,如果PURPOSE 2臨牀成功,lenacapavir在HIV預防和治療方面的全球峰值銷售額將達到30億美元—40億美元。而隨着最新臨牀數據公佈之後,吉利德股價也是應聲大漲8.46%。

顯然,儘管在ADC等領域接連受挫,但吉利德在抗病毒感染領域的積累,仍不可小覷。

如果lenacapavir能夠兌現預期,無疑也會激勵更多的選手加入HIV防治的攻堅,持續推動防治手段的迭代,最終距離攻克HIV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