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面試是什麼體驗
圖/邱炯
【豫之/摘自《大學生》2024年第8期】
「請分享一個你參與過的專案,具體說說你做了哪些事。」「你學過的難度最高的課程或技能是什麼,令你感到困難的地方在哪裡,你是怎麼解決的?」手機螢幕上,一個由AI(人工智慧)生成的虛擬HR(人力資源)在不斷提問,被面試者看向攝像頭,像面對一個真人面試官那樣回答問題,這就是近幾年求職者在面試環節遇到的新情況─AI面試。
隨着線上交互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爲了提高招聘效率開始採用AI工具作爲面試的一道關卡。有着特殊運行邏輯的AI面試,給職場新人帶來了不小的考驗。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
◎劉轟轟
今年春季校園招聘時,我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AI面試。投遞簡歷後沒多久,我就收到HR發來的郵件,告訴我已經通過簡歷初篩進入了AI面試階段。郵件裡附有一條連結,要求我在收到郵件後72小時內作答完畢。
點開連結後,電腦頁面上彈出一個面試小程式,一個虛擬形象的HR開始介紹面試的流程和規則。面試一共有3種題型:問答題、認知測試題和計算題。每道題目均有審題時間,審題後就可以開始錄製影片作答,影片錄製限時5分鐘,答完題後點擊結束,AI會自動將我的語音轉化成文字,我可以對文字內容進行編輯,確認無誤後再提交。整個面試過程,包括錄影片和修改文本,限時40分鐘。
問答題分實習、社團、學習3個場景,不同場景的具體題目不同,我選擇了實習場景。我之前在網上見過類似的題型,是經典的「寶潔八大問」的類型,比如「在實習中遇到複雜的任務,你是怎麼解決的」「在實習過程中遇到難以溝通的人,你是怎麼處理的」。問答題完成後就進入認知測試環節,面試程式給出4句話,讓我挑選最符合自己性格的一句,然後舉例說明。最後進入計算題部分,主要是數據圖表題,根據給出的表格、柱狀圖等進行計算。計算題一共有9道,要求在12分鐘內答完。由於計算量比較大,時間又很緊迫,我有點後悔沒有提前準備一個計算器。
我沒有通過這次面試。由於面試官是AI,我在回答過程中得不到任何回饋信息,沒有辦法像面對一個真人面試官那樣,在作答的過程中透過觀察對方的表情來判斷自己答得是好還是壞。
我覺得AI面試可以看作一場限時的開卷考試─可以在網上找到類似的題目,答案也有範本─但是具體考成什麼樣,還得看你的臨場發揮和對一些細節的處理。
師AI長技以制AI
◎鬱 青
我參加過很多次AI面試,我認爲應對AI的最佳攻略就是:師AI長技以制AI。
首先你得明白AI面試的邏輯:它在根據什麼判斷你?目前比較主流的一種說法是,除了回答的內容本身,AI還關注應聘者的神情、穿着打扮,甚至周圍環境。國外有一位博主分享自己參加AI面試的經歷,第一次面試時他身後的背景板是一面白牆,第二次面試時他在自己身後加了一個擺滿書的書架。兩次面試他的作答都一樣,表情舉止也沒有大的不同,但是第二次面試的分數比第一次的高了15%。可見AI對於畫面信息的採集很全面,也很細節化。所以,爲了應對AI的「採分點」,就要站在AI的角度來把握細節。
第一,眼神不要飄忽,表情不要有太大起伏,不要有小動作。AI和真人對於表情的分析是不一樣的,AI只能用演算法來推測表情的含義,如果表情、動作起伏太大,很容易讓AI做出誤判。
第二,答題的方式可以「AI」一點。參考ChatGPT的講話方式進行回答,更能讓AI抓到得分點。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你可以直接把面試問題拋給ChatGPT,看它是怎麼答的。正所謂「用魔法打敗魔法」,師AI長技才能制AI。
第三,答題時語速不要太快,語氣盡量平穩。就像卷面考試的字跡要工整,在AI面試中吐字也要儘量清晰。
HR的AI印象
◎Rick
作爲一名HR,我對AI面試是既愛又恨。
AI面試出現後,確實減輕了我的一部分工作量。以前每到招聘季,光是看簡歷就看得我眼花。有了AI以後,它就像我的一個助理,先幫我完成一輪初篩,給我一個基本評分作爲參考,我只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再有針對性地去篩選就可以了。這樣真的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而且準確度也更高。
AI還能看到一些以前被我忽視的問題。我看過一篇報導,介紹美國從事AI面試領域的公司HireVue,他們的系統可以從求職者的肢體語言、語言模式等表現中,用超過一萬種維度採集約50萬個數據點。我們公司目前採用的AI系統雖然沒有這麼龐大的數據量,但是考量的角度也很多元,比如,給求職者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抗壓能力等方面打分,然後形成一個關於求職者個人特質的基本數據畫像。
比起傳統的只看求職者的學歷背景和職業經歷的單一判斷方法,AI顯然視野更廣,看得更深。但是,相比真人,AI的判斷更生硬,沒有人文關懷。我看過求職者錄製的面試影片,一些簡歷看起來很厲害的人,在鏡頭面前表現得很不自然,AI會淘汰掉這些人。事後,我重新對他們進行面試,發現他們其實並不像AI分析報告裡說的那樣糟糕。
儘管AI有各種各樣的好處,但身爲一個HR,我時刻擔心自己的位置會被AI徹底取代。這也是我「恨」AI的地方。AI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效果是很顯著的,我們部門近20個同事一週的工作量,AI可能用一天就完成了。所以我現在一邊用AI,一邊擔心它搶了自己的飯碗。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24年11月號】
圖/讀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