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專業 文組整併成必然

少子化讓大學招生更加嚴峻,文組科系首當其衝,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系所整並的做法,未來恐怕也會陸續出現在其他學校。(文化大學提供)

少子化讓大學招生更加嚴峻,文組科系更是首當其衝,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系所整並的做法,未來恐怕也會陸續出現在其他學校。去年頂大歷史系招不到學生恐怕只是開端,學者感嘆,AI越來越強大,除外文、翻譯等專業被取代,目前較不受影響的財經科系,未來恐怕也會大受影響。

臺大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表示,系所合併就是撐不下去了,且現在諸多學校的老師學生人數都在萎縮,相信學校這樣做也是考慮再三,這是基於規模經濟的邏輯。

論及文組發展與招生趨於弱勢,彭錦鵬分析,社交媒體加上生成式人工智慧,對臺灣來說,毫無問題,整個就業環境及人才全往半導體、晶片製造領域移動,如果再加上無人機領域,勢必都把臺灣程度最好的學生延攬進去,既然科技業資源多且待遇好,必然加劇社會科學領域招生困難的情況。

彭錦鵬也說,除了社會科學領域,外文與翻譯等人文領域衝擊更大,「他們的專業,AI都可以幫上大忙」;另外像是會計等科系,工作同樣被AI大幅取代,記帳軟體發達,業界需要的人也大幅減少。

至於在職專班大幅裁撤,目前也多是集中在文組相關的科系,除受趨勢影響,一名曾擔任私校高層的教育圈人士說,學校開辦碩專班,除增加收入,也有助經營人脈,絕大多數學校都很喜歡招收民代或市議員,但過去論文抄襲的案例不少都是發生在在職專班,各校對學生出席、論文和教學品質都把關得更嚴格,自然就不好混。

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表示,在職進修減少早爲趨勢,碩專班與研究所狀況相同,兩者在過去均大量開班,不只是學校多,招生名額也過多,滿街都是碩士的結果,導致招生市場供過於求,逐年裁撤代表這項制度在社會已沒有這麼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