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太強了! 1月外銷訂單原悲觀大跌竟反增近2%

1月外銷訂單不跌反年增近2%,經濟部解釋是AI需求強勁,加上農曆年前廠商備貨需求比預期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原本悲觀要大跌2成,但經濟部統計處今發佈1月外銷訂單,金額484.2億美元,卻是不跌反年增近2%,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於玲歸因AI需求強勁,廠商農曆年備貨超預期。她看好訂單今年呈「逐季成長」態勢,一季比一季好。

我國外銷訂單去年11月回正,結束連14黑,但12月又大跌1成6,今年1月統計處原預估會衰退2成,結果卻是逆勢小漲1.9%。經濟部解釋,主因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慧(AI)等需求強勁,加上農曆年前備貨需求增加。

對於從預估大跌變小增,黃於玲進一步說明,是電子產品與資通訊兩大產品表現超預期。前者年增16.1%,後者雖仍跌19%,但已比預期收斂。她說電子產品會增加,是因AI商機強勁,引發接單動能,資訊通信也有相同狀況。

黃於玲解釋,原本推估會跌,有去年基期較高關係,當時大陸剛解封,產品訂單遞延到1月,墊高基期。現在這個月卻明顯看到廠商對庫存控制嚴謹,看到需求才以急單來因應,讓訂單比預期好。另外農曆年前備貨需求,也遠優於預期。傳統貨品方面,則是有農曆春節落點不同的備貨需求。

檢視外銷訂單7大產品,除上述電子產品、資通信外,光學器材亦比去年同月增24%。傳統貨品更是全面翻紅,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四大類全結束負成長,甚且基本金屬、塑橡膠兩類單子還年成長超過2成5。

不過黃提醒,把1到2月加起來,訂單仍年減約1成,因爲2月預估會負成長11%至15%。未來展望方面,她說比較抓的點是AI需求與廠商下單力道。前者需求多強還不知道,後者廠商根據庫存做調節也難掌握。

但她樂觀說,從今年前2個月預估年減幅縮小來說,證明廠商庫存去化有效,不排除3月份接單減幅縮小甚或正成長。雖說第一季要正成長比較難,可是看好能回覆過去「逐季成長」態勢,也就是第二季會比第一季好,當然整體還是要看終端需求狀況。

至於5大下單地區,美國方面結束連14個月負成長,小增2.7%,金額近154億美元,回曆史第二高。大陸年增率更達28%,歷年同月第4,東協勁增117%,僅歐洲仍滑落5成。

黃於玲表示,美國訂單主要是電子產品增最多,反映在晶圓代工產品上,第二是基本金屬,相對手機、筆電的資通訊產品下單減少。大陸比較明顯看出是電子產品金額多23億美元, 包含IC設計、晶片通路、印刷電路板,這跟廠商手機晶片庫存回補、年節備貨很有關係。至於歐洲大減,仍是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分公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