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專法放緩 吳政忠:法律限制太多恐壓抑產業發展

AI人工智慧技術持續進步,讓美國4成2企業擔憂,AI恐怕會在未來「毀滅人類」或帶來災難。對此,歐洲議會立法通過首部全面性AI監管法案草案,要求AI企業在開發過程上更加透明,且不能將AI用在歐盟認定「高風險行爲」上,連ChatGPT都要納管。

而臺灣原本打算在9月推出AI基本法草案,在新的立法院會期推動,包括AI法律名詞定義、隱私保護、資料治理、風險管控、智慧財產權,倫理規範、產業推動,及AI應用遵法與合法性等面向,都會有所觸及。

吳政忠說,生成式AI是在去年底今年初,在OPEN AI公司發表ChatGPT後,美國英國及全球才如火如荼跟進,同時發現生成式AI威力很大,因一般人都可以使用,其應用攸關智財權,倫理及法律等,很多過去並沒有規範,ChatGPT誕生後,各國都在研議如何因應。

吳政忠說,歐盟雖已通過人工智慧法草案,但只是第一關,共有三關要通過,美日等國還在研究中,尚未通過。臺灣的做法是先訂定指引,由政府率先帶頭,再密切觀察美日歐盟法律如何訂定。臺灣不能衝太快,因生成式AI與各行各業都有關係,國際相關發展每個月都在變化,法律不能訂得太死,一旦法律限制太大,產業發展恐怕會受到壓抑,臺灣AI基本法草案還在觀察各國的動態。

他說,生成式AI的引擎如不能去看網路上的很多資料,這樣不行,若限制公務機關不能使用,也會降低行政效率,政府訂定指引,目的是要提醒並指導公務員,不要去問美國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或中國百度等企業發展出來的對話式搜尋引擎,有些議題是不能亂問的,以免泄露國家機密。

另,吳政忠表示,國科會正在打造可信賴生成式AI對話引擎「TAIDE」,這個版本問自己的比較安全,而臺灣會針對繁體中文對話引擎和國際企業如微軟、Meta、Google等合作,因臺灣對資料的判斷比較可信賴。他並說,甫通過的「晶創臺灣計劃」,用晶片驅動全部產業創新,生成式AI加上晶片設計及製造能力,臺灣有很大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