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汽車產業: “一路疾馳”闖新路

時間回溯到一年前。

2023年6月,安徽省召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建設推進大會,會議首次明確新能源汽車爲安徽的首位產業。

今年1-7月份,全省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46.2%、80.8%,佔全國比重分別達到11.2%、13.2%。

從20世紀60年代安徽第一輛汽車在江淮汽車製造廠下線,到2023年汽車產量居全國第二、出口居全國第一,再到2024年一季度產量同比增長35%、出口同比增長28%,被安徽列爲“首位產業”的汽車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不斷“換擋提速”。

“整零”協同 縣域佈局

安徽汽車產業的變化遠不止於此,千家汽配產業集聚,數十家龍頭車企佈局,我省多個縣域“進擊”汽車千億產業,形成合肥、蕪湖“雙核”驅動,宣城、安慶等市多點聯動,產業格局加速形成,產業生態日趨優化。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大趨勢,讓在純燃油車時代不溫不火的安徽汽車抓住了機遇。

安徽確立“首位產業”後,聚力推動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一體化發展,明確加強產業發展規劃引導,深化地區間分工協作和錯位發展的理念,形成“合肥-蕪湖”雙核聯動、其他各市多點支撐的一體化發展格局。除奇瑞、蔚來、大衆安徽、比亞迪、江淮、長安、漢馬科技等7家整車企業外,省內初步形成多個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羣,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汽車全產業鏈。

從皖北平原到長江沿岸,安慶車燈產業、宣城的上游原材料冶煉加工、池州的鎂基新材料產業、亳州的零部件產業、馬鞍山的動力電池材料產業、銅陵的銅基新材料產業、淮南的新能源汽車後市場、六安的新型儲能產業、滁州的“新三樣”、淮北的陶鋁新材料產業、蚌埠的玻璃產業、阜陽的裝備製造業、宿州的雲計算產業、黃山的汽車電子產業,各揚所長,向新而行,紛紛“入鏈”。2023年,安徽汽車全產業鏈營收邁上萬億元新臺階。其中,零部件企業實現營收5180.5億元,佔比44.7%,高於整車和後市場。

此外,安徽提出縣域“進擊”汽車產業,3年劍指5000億元。

汽車產業是安徽打造製造強省的首位產業,在整車產量飆升的同時,安徽正着眼於“整零結合”,大舉佈局縣域,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羣的升級打造,又將給安徽增添發展後勁動力。

氫能“出圈” 場景煥新

當前,汽車產業正處於多產業融合、多技術路線變革疊加的發展階段。安徽順應技術變革,堅持以科技創新融合賦能汽車製造,努力推動科技這一關鍵變量成爲最大增量。

被行業內稱爲破局之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進入放量提速期。

而安徽,已經越過起跑線,正在這個前景廣闊的賽道上加速奔跑。

凝聚安凱新能源核心技術的E9氫燃料客車在安徽“出圈”,一展“綠色科技”,盡顯“安徽智造”,整車只需加氫5-10分鐘即可行駛400公里以上,有效滿足了城市公交高強度運輸要求。

目前,安徽省已經基本構建成“制-儲-運-加-用”的氫能產業鏈。省級層面的頂層設計,更是提出了2025年建成國內重要氫能產業發展高地的目標。

前不久,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開了安徽在氫能應用領域的新場景。這也是繼安徽持續在城市公交、叉車、環衛、冷藏車等場景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後,首臺投入正式運營的氫能重卡。

在安徽,製造一臺本地化氫燃料電池汽車已經基本可以實現。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陳軍表示,堅持創新驅動,是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該行動主要包括支持皖北地區參與安徽省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建設,支持創建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推動皖北地區企業牽頭或參與制定細分領域相關標準,支持建設“科創飛地”等舉措。

作者:安徽經濟報融媒體記者 徐浩 責任編輯:王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