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與黎明》弱化“銀元戰”的背後,是庶民被商人“敲骨吸髓”
無論是“假幣案”還是“銀元暴漲危機”,都是在歷史真實的在的。
雖然《暗夜與黎明》對這些歷史事件做一定程度的藝術誇張,卻也沒有偏離真實的歷史太遠。
或許是因爲《暗夜與黎明》是一部諜戰劇的關係,爲了突出路正陽、林少白所代表的正義一方,對何覆滅鄭蘭亭所代表邪惡一方的陰謀。
《暗夜與黎明》多少有些刻意的,將危害性遠大於“假幣案”的“銀遠之戰”,塑造成爲無論是情節還是驚險程度更甚的故事情節。
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雖然“假幣案”與“銀元之戰”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段內,但“假幣案”中所僞造的假幣並非只是針對上海一處,而是一次早有計劃且針對全國性的金融破壞陰謀。
更重要的是,歷史上“假幣案”中的假幣並非如《暗夜與黎明》所描述的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在一些相關介紹的歷史新聞中,對這些假幣有這樣的描述:店員發覺鈔券紙張單薄、水印模糊,疑爲假幣。
所以說,如果鄭蘭亭這個角色是以歷史上的白崇禧爲原型,那麼當時在市面流通的假幣,不僅只有銀行老員工可以發現,即便是土特產商店裡的普通店員也是可以發現的。
也許是爲了遵從歷史的發展軌跡,纔出現了《暗夜與黎明》似乎並沒意思要大書特書商人炒銀元的行爲。
反而在能夠表現鄭亭蘭險惡用心的“假幣案”上大書特書,甚至連大白天在街上出現槍戰都在所不惜。
雖說歷史上的“鄭蘭亭”確實勾結了一些奸商和銀元販子,將自己手中的大量假幣投向市場,並以此收兌上海市面所剩無幾的黃金、銀元,並用假幣搶購貴重、緊缺的物資。
可真正能讓剛剛發行的新貨幣如此快速貶值的,並不僅僅只是這少數的無良商人和銀元販子。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上海普通市民,因爲牢記了曾經無情盤剝過自己的法幣與金圓券有多可怕,所以才產生了對新貨幣的無形恐懼與不信任。
在他們心中,只有如黃金、銀元這種貴金屬,只有如米、面、煤、紗這種緊俏物資,纔是能讓自己活下去的可靠保障。
也正因爲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理解與認知,纔有了《暗夜與黎明》中一塊銀元兌換2000元的惡性通脹。
所以說,即便新政府解放上海之後,用1元錢的新貨幣兌換民衆中手的10萬金圓券,也無法讓部分商界背地裡抵制新貨幣的發行與流通。
面對這一系列的不信任與抵制,實際上如《暗夜與黎明》中所描寫的經濟與金融手段,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壓制這種惡性通脹的。
於是便有了之後政府動用行政強制手段,在公用事業收費和稅收時拒收貴金屬貨幣,同時加大力度取締銀元投機活動,並警告那些抵制新貨幣的商人禁止銀元買賣與流通。
在如此雷霆手段之下,當“證券大樓”被強行封鎖之後,在拘捕了250名投機商人之後,在收繳了數萬枚銀元之後,這場比“假幣案”更危險的“銀元之戰”慢慢落下了帷幕。
當大多數人都將目光聚焦於“銀元之戰”時,所鮮有人關注到因爲銀元暴漲暴跌導致的物價暴漲暴跌。
那些不明就裡的普通民衆,成爲了投商人炒銀元的最終受害者。
當幾乎所有重要物資都不再接受新貨幣購買後,爲了讓自己手中的紙幣保有一定價值,即便銀元再貴也會有人割肉兌換。
可當銀元開始出暴跌後,那些用大量紙幣兌換來的銀元,不僅價值急劇縮水,甚至還有可能成爲無法購買物資的“廢貴金屬”。
雖然有250名投機商人被捕,可在上海這個偌大的國際化大都市中,又怎會只有這區區250名銀元投機商人。
當幾乎所有上海市民都苦於被銀元的暴漲暴跌搞到頭昏腦漲之時,在這一漲一跌的背後,則是民衆被幾乎所有拒收紙幣的商人反覆盤剝了兩遍。
而這,纔是看似精彩的“假幣案”,與多少有些無趣的“銀元戰”背後,那幾乎無人提及的真實與殘酷。
無論路正陽所代表的新政府有多麼想讓這座城市安定穩定,無論鄭蘭亭所代表的舊政又多麼想借毀掉這座城市東山再起。
最終從兩方你來我往鬥爭中賺取了最大的利益的,永遠都是都是那些手握各種物資的商人。
而作爲庶民的普通人,面對兩大神仙打架時的地動山搖、面對商人說收什麼就收什麼的蠻橫,用“敲骨吸髓”來形容自己的處境並不爲過吧。
關於《暗夜與黎明》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裡,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