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的最後心願

(圖/澳洲軍事博物館,炳文提供)

諾蘭在電影裡是悲憫的。當奧本海默注視着原子彈轟炸後的廣島、長崎的新聞影片時,幾乎不敢凝視。他終於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殺得有多慘烈。原子彈的死亡強光照射過後,生命剩下的,不只是電影裡一張張焚燬的面容,而是瞬間的死亡留下的如黑炭般的一具具殘骸。

要拍這部電影,諾蘭無疑是看過廣島與長崎的原爆紀念館的。我也去看過。那種慘烈的死亡容貌,與建物共同融成一團的黑色塊身體,那瞬間消失的肉身,乃至於穿透、破裂、射穿、焚燬的教堂、學校、醫院,在在讓人想起這裡曾是生之所在,而無一倖存。

那紀念館太慘了,慘到有如面對死神般的窒息。諾蘭終究不忍心把原爆死傷照片呈現出來。他只讓我們看見奧本海默震懾得蒼白如死灰的臉。然而,我們知道,此生他再難以原諒自己,那死亡的幾十萬人無論怎麼計算,都算在他頭上。即使是說,原子彈讓日本人不必「玉石俱碎」而陪天皇赴死,或不必讓美軍因進攻日本四島而死亡更多。但在良心上,奧本海默只能把發明原子彈當成是他發明了毀滅性武器,從而能避免人類再度戰爭。唯有如此,才能消減內心的罪惡感。

但這世界卻沒有釋懷的答案。這個世界朝着核毀滅的危機狂奔。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在6月12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全球在2023年1月的核彈頭數量估計有12512枚,其中軍事庫存中可動用的核彈頭爲9576枚,比2022年增加了86枚,其中俄羅斯與美國分別擁有4489枚和3708枚。

更恐怖的是,全球約有2000枚核彈頭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這代表着它們被安裝在飛彈上,或被存放在擁有核子轟炸機的空軍基地,這些核彈頭幾乎全來自俄羅斯或美國,隨時可派上戰場。

這就涉及到現在俄烏戰爭的現況了。前幾天,烏克蘭無人機飛到莫斯科空襲幾棟建築,雖無太大傷亡,但已預告着烏克蘭將對俄羅斯本土展開攻擊。隨即出現的警告是,俄國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宣佈:「如果這場由北約支持的進攻取得成功,他們奪走我們部分土地,那麼我方將被迫依據俄羅斯總統的命令動用核武。」這已不是核威嚇,而是行動預警了。

但北約能制止烏克蘭嗎?或者,北約想制止,而美國反而暗中鼓動烏克蘭,好讓戰火燒及俄羅斯,以增加談判籌碼。而萬一擦槍走火,俄羅斯孤注一擲,世界會不會開始核戰?

現在的核戰已不是奧本海默那原子彈「嬰兒期」的規模了。1961年前蘇聯試爆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強炸彈──沙皇氫彈。地點在北冰洋新地島,半空中爆出半徑近5公里的火球,蘑菇雲寬近40公里,高約64公里,相當於7個珠穆朗瑪峰,距爆心百公里之外的人都能受到3級灼傷。它的當量相當於3800多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奧本海默當年反對科學家發展氫彈項目,但美俄都在軍備競賽下繼續發展。

1945年,還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新報》在8月8日有則新聞:「敵人以暴虐無道的手段,轟炸中小城市,造成平民、婦人,甚至孩童的大量死亡…這是非人間的殺人行爲。」報紙公佈的死亡統計有964名,這是廣島原子彈轟炸的最初報導。而最後的死亡者至少是它的200倍。

奧本海默最後寄希望於發明的毀滅世界武器,能夠阻止人類發生戰爭,這或許是諾蘭留下的希望之光。但現實是:戰爭仍由兩個擁有最多核彈的國家在操弄。所以,和平啊,看來除了恐怖平衡,再無其他辦法了。難道,這就是奧本海默的最後心願?(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