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媒體偏見加速西方影響力衰落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道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7月19日刊登題爲《西方的衰落與媒體的偏見:加沙和烏克蘭的不平衡敘述》的文章,作者是卡麗·麥克恩。全文摘編如下:

媒體對加沙和烏克蘭衝突的報道形成強烈對比,這揭示了一種令人不安的偏見模式,這種模式深刻影響公衆的看法和政策。

炸彈墜落在加沙,坦克駛過烏克蘭,西方觀衆卻看到截然不同的敘事,這些敘事暴露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政治議題。這種報道的不對稱不僅扭曲了公衆的理解,而且使通往和平的道路變得更加危險。此外,它是困擾西方媒體和機構的更廣泛問題的一個縮影,這些問題可能正在加速西方全球影響力和道德權威的衰落。

加劇暴力循環

在加沙,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常常被粉飾或置於背景之中,以降低其恐怖程度。今年7月,以色列空襲一所爲平民提供庇護的聯合國學校,造成多人死亡,許多西方媒體首先報道以色列軍方有關該地區存在軍事活動的說法,而不是集中報道平民死亡。同時,西方媒體明確地將烏克蘭平民傷亡作爲悲劇呈現出來,對個別故事詳細考察並突出展示,以喚起同情。這種不對稱也延伸到描述戰鬥人員及其行動的語言上。哈馬斯武裝人員永遠是“恐怖分子”,而烏克蘭軍隊是“捍衛者”或“自由戰士”。以色列“迴應”或“報復”,而俄羅斯“入侵”或“攻擊”。

這些微妙的語言選擇描繪了一幅非黑即白的畫面,無法捕捉現實。

兩場衝突造成的人員傷亡都是驚人的,然而西方的反應卻極不一致。烏克蘭公寓樓被毀,西方領導人迅速譴責戰爭罪行。但是,針對以色列在加沙行動的類似指控卻不存在,或者被壓制,或者被包含在新聞內,只是爲了全部駁回。正如一名巴勒斯坦記者所說:“我們的死亡人數似乎不以同樣的方式計算。”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西方的選擇性憤怒,這不但有損西方的道德信譽,還助長全球南方對西方制度和價值觀的憤恨和懷疑。

歷史背景是這種不均衡報道的另一個犧牲品。雖然西方媒體在某種程度上探討烏克蘭衝突的起源,但它們對巴勒斯坦長期被佔領和剝奪的歷史卻輕描淡寫。這種選擇性失憶是爲了孤立描述當前事件,使其脫離此前數十年的不公正。由於未能提供充分的背景,西方媒體無意中加劇了現有的權力不平衡,使暴力循環永久化。

削弱道德權威

媒體報道中的這種偏見不僅是新聞工作的失敗;它還反映並強化了西方社會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通過“我們對他們”或“文明對野蠻”的視角看待衝突的傾向是殖民思維的殘餘,而這種思維繼續左右西方的外交政策。這反映了一種更廣泛的現象,即無法認同西方眼中的“他者”的人性和合理抱怨,尤其是在穆斯林世界。

報道的不一致揭示西方媒體與國家利益和企業議題糾纏在一起的程度。對衝突的描述方式通常與西方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標出奇一致。

這種有偏見報道的後果遠不止影響民意。通過不斷將一方描繪爲受害者,將另一方描繪爲侵略者,媒體的敘述加深了敵意,使和平解決衝突更加困難。這反過來又使雙方的強硬派更加大膽,同時關閉對話和妥協的途徑。

對這些衝突的截然不同的描述削弱了西方充當誠實的中間人或道德權威的能力。當西方國家對這些原則的應用明顯不一致時,它們怎麼能聲稱捍衛人權和國際法呢?這是人們越來越懷疑西方主導的機制和規範的原因之一。

警示西方文明

報道上的偏見還反映出西方社會 在更大層面上的失敗,即無法應對自身就是造成全球不公正的同謀這一角色。媒體把注意力集中在哈馬斯或俄羅斯等個別行爲體的行動上,往往掩蓋了西方的政策和軍售在助長世界各地衝突方面所起的作用。這種自我反省的缺乏阻礙了西方國家消除全球不穩定的根本原因,並破壞它們作爲和平力量的信譽。

未能對全球衝突提供平衡、背景詳細的報道,不僅是新聞業的瀆職,還是對西方文明的警示。這反映出在更深層次無法應對多極世界的複雜性,無法承認非西方觀點的正確性,以及無法誠實對待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遺留問題。

西方媒體和機構必須對全球事務採取一種更微妙、更有同理心、更自我批評的方式。這意味着積極尋找不同觀點,提供全面的歷史背景,並願意挑戰當權者的敘述——即使這樣做令人不安或不受歡迎。(編譯/卿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