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大事”
每到下午3∶50,河北省石家莊市柏林莊學校就會熱鬧起來: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實踐館的勞動實踐活動、報告廳的電影欣賞課程……學生們熱情參與,樂在其中。
近年來,石家莊立足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全力推進課後服務工作。目前,全市已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100%全覆蓋,惠及學生95.54萬人,家長滿意度達98.57%。
石家莊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劉茜沙介紹,該市推行“5+2+N”服務模式,即每週5天、每天至少2小時,每校開設N種課後服務課程。
長安區談固小學創客社團的學生將人工智能融入生活和學習;晉州市實驗小學官傘傳承社團的學生將官傘非遺文化薪火相傳;正定縣東門裡小學導遊社團的學生讓“紅領巾小導遊”成爲隆興寺、榮國府景區的一景……全市各校通過“基礎託管+素質拓展”雙軌並行,已開發出了科技創新、勞動實踐、非遺傳承等7類200餘種特色課程,打造“五育”融合成長新空間。
與此同時,長安區、橋西區、新華區、裕華區、高新區、正定縣、晉州市等地率先在全省將課後服務延伸至暑假,探索開展小學生暑期免費託管服務。
據統計,自2022年起,石家莊各區縣已累計幫助數萬學生家庭解決了暑期無人看護孩子的難題,成爲石家莊教育惠民利民的一個新亮點。
石家莊還通過示範引領驅動課後服務發展。目前,石家莊已創建了6個課後服務省級優質縣、46所課後服務省級優質校。
作爲首批省級課後服務優質校,石家莊橋西區紅星小學課後服務課程表呈現“營養配餐”式設計:週一至週五各年級陸續開設“作業+閱讀”“作業+書法”“作業+體育健身”“作業+益智遊戲”等課程。目前,該校自主研發的“紅星鼓課程”“紅色研學課程”“假期小隊合作研學課程”等,已入選河北省第一批優質校課後服務典型經驗彙編,在全省推廣。
同時,石家莊突破校內校外壁壘,建立了“校內教師+專業人士+志願者”服務模式,凝聚各方力量,構建起協同育人共同體。目前,石家莊市已動員7.2萬名在職教師參與其中,引進文體工作者、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社會各界熱心人士200餘人。
“課後服務不僅解決了接送難題,更讓孩子找到了興趣方向。”正定縣西關小學五(2)班學生焦靖博參加了學校創客社團和魔方社團,並在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對此,家長焦先生十分欣喜。
石家莊市教育局副局長蘇燕表示,該市將持續發力,按照管理規範化、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資源共享化的“四化”標準,不斷提升課後服務質量,實施好這項解民憂、暖民心的教育工程。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4日 第03版
作者:本報記者 周洪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