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炎炎夏日,走進安徽白湖農場集團高標準農田,現代化的農機在田地裡來回穿梭,一場“田間課堂”正在熱鬧開講。

“如今的小麥,耕、種、管、收各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種子從田間收割到進入加工廠,要經過智能化的清潔去雜、精選分級、烘乾打包”……安徽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基層農技定向培養班的27名學生一邊領略着農業“新科技”,一邊聽老師講解小麥收割機的工作原理、育種生產線的工藝流程。

“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讓課本上的知識接了地氣。”在實地體驗了一體化的智慧農業雲平臺管理系統後,學生紛紛表示“大開眼界”,對農業現代化有了全新的認識。

這個班級的學生是安徽農業大學2023年招收的首屆定向培養的基層農技推廣人才,是學校首批“訂單式”培養的新農人。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23年,安徽省首次實行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招生,實行“帶崗入學,就業有編”的培養方式,學生畢業後在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上崗就業,同時納入事業單位編制人員管理並享受待遇,旨在爲鄉村全面振興“量身定製”一批實用型專業人才。

安徽農業大學2023年共錄取定向培養生174位,分別來自安徽15個市65個縣(市、區),涉及農學、植物保護、園藝、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智慧農業7個專業。在高質量完成課堂教學的同時,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專業技能和實踐課程比重,依託試驗站、合作企業、科研院所等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生產實踐,讓學生真正實現“入學即入職”,蹚出了新農人培養的新路子。

今年7月,這174位學生迎來了第一個暑假,他們在學校的組織下深入“三農”一線、走進田間地頭、回到家鄉基層,開展農技推廣實習實踐,開啓特別的假期生活。

2023級農學專業基層農技定向培養班的王姝,在專業老師和輔導員的帶領下,和班級其他34名同學一起,來到位於安徽宿州的安徽農業大學皖北綜合試驗站。

“大豆葉形主要有卵圓形、橢圓形和披尖形三種,分別具有多莢或多粒的特徵。”在試驗站的大豆試驗田裡,農學院教師李佳佳手握多棵新鮮豆苗,向學生介紹大豆的生物學特徵,教學生如何判斷絨毛顏色、辨別葉形、測量株高。

“原來只在圖片中見過,今天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大豆種子與幼苗。”王姝坦言,手裡拿着真實的農作物聽課,在農田裡學習種植技術,書本上的知識終於在腦中得以具象化,也更加理解了實踐的意義。

白天,同學們參觀現代農業展覽館、農機大棚,調研家庭農場、合作企業,學習大豆、玉米等作物的育種知識、田間管理、栽培技術、農機使用,手動測量作物的百果重、出仁率;晚上,回到宿舍裡,開研討會、整理數據、寫實習日誌。在這裡,學生可以與農作物“零距離”接觸,可以親身體驗、實地操作,打通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動的“最後一公里”。接下來,在集體實習結束後,他們還將到各地農業農村局開展爲期20天的暑期實踐。

爲了讓“訂單式”培養更加“精準化”,安徽農業大學充分發揮特色和優勢,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創新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設計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配備優質師資團隊,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着力培養“全科農技推廣人才”。

例如,該校智慧農業專業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工作依託植物保護學院開展,同時也聯合農學院、工學院、人工與智能學院等單位共同完成。在課程設置上,除智慧農業專業課程以外,還增設了信息技術、農業政策法規、農業經營管理、創新創業等與農業農村工作密切相關的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尤其注重加強實踐能力培養與鍛鍊,比其他專業同學增設了6到7個學分的實踐教學環節,強化面向農村基層工作的實務訓練。學校爲該班級配備了植物保護、生物育種、人工智能等多領域的“導師團隊”,爲學生的專業學習、實踐實訓提供全程化、精細化指導,真正實現了“強強聯合”。

今年,學校又招生錄取了新一屆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生118人,未來,學校將帶領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走進田間地頭,成爲新農人,讓“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時代課題有了新答案。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