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變局深水區 陸學者評全球挑戰:應對「川普衝擊」
川普在美國大選中大獲全勝,更爲2025年的美國與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美聯社)
百年變局進入深水區,金燦榮:中國外交是不確定世界中的確定性來源。(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4年,俄烏、巴以兩場戰爭持續外溢,時而呈現出出人意料的走向;國際經濟依然疲軟,多個舉辦選舉的國家主要政黨失勢或下臺,川普在美國大選中大獲全勝,更爲2025年的美國與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據觀察者網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金燦榮,就2024年國際局勢與中國外交帶來年終觀察,並分享他對2025年的展望。金燦榮表示,百年變局進入「深水區」,中國外交是不確定世界中的確定性來源。
觀察者網:您2023年在觀學院的演講提出了世界進入「大爭之世」的分析框架。經過了2024年一年,國際局勢出現了新的走向:俄烏戰爭雙方流露出談判意願,巴以戰爭擴大併產生外溢效果,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結合當初的分析框架,您怎麼看2024年的國際局勢動盪?
金燦榮:回顧2024年,國際局勢的基本面是戰爭仍未結束。俄烏戰爭處於一個很弔詭的狀態,作爲二戰結束以來給歐洲造成最嚴重生命財產損失、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目前出現了雙方願意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跡象,但我認爲這個跡象非常脆弱。
至於巴以戰爭與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的問題,2024年以來的形勢仍然是非常不樂觀。以色列取得了明顯的戰術勝利,但戰略上的局面並沒有好轉。這是關於和平的問題。
2024年全球經濟的總體表現比較疲軟,導致一個後果:基本上2024年搞了選舉的國家,執政黨都是吃虧的。包括印度人民黨沒有達到選前設定的目標;10月27日日本衆議院大選,執政的自民黨也經歷大敗;法國、德國的政局也十分類似。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大選,雖然拜登時期的經濟數據看上去還可以,但民主黨還是輸掉了,背後原因就是美國民衆對經濟形勢的感受不好,加上各國內部的分歧與對抗也更加嚴重。這是關於發展的問題。
在世界和平與發展都面臨問題的背景下,由於大國關係不好,許多全球性問題的應對都被迫放緩了節奏,從氣候變化、疾病控制、網絡犯罪到移民問題等等,情況都在變得嚴重。而新的問題不斷冒出來,尤其是如何正確應對人工智慧(AI)下一步的發展,還沒有形成廣泛的國際共識。
目前看,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來到了某種奇點,按照既有的速度,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超出人類的控制,非常需要主要國家坐在一塊探討這個挺緊迫的問題:如何讓人工智慧服務人類而不是危害人類?但現在連基本的協商機制都沒有。
總之,對2024年做一個小結的話,就是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的判斷是成立的。套用中國形容改革的一個詞,百年變局現在進入到「深水區」,各方面矛盾在激化。
對於2025年,能看到的情況是,權力更加鞏固的川普2.0製造了各方面的衝擊波,要比他1.0時代的影響更大。第一個方面是川普上臺帶來的潮流變化,西方政治可能進一步地保守化。
在冷戰結束後的30年裡,西方的主流政治思潮就是自由主義,現在可能會傾向於保守主義。體現在政策上就是「美國優先」,包括歐洲國家也可能會更強調本國利益優先。估計歐洲內部的保守化、民粹化和反全球化潮流都會上升,甚至跨大西洋右翼聯盟出現的可能性也在上升。這會給國際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當然,總體來說歐洲的政治思潮相比美國還是更左一點,歐洲的中左翼力量比在美國的力量更強大。可以這樣說,從政黨關係的角度,歐洲與美國的右翼勢力會形成某種跨國聯盟,但是歐美之間國與國的關係又會出現裂痕,因此未來一段時間的歐美關係肯定會比過去更加複雜。
第二個方面是民粹主義的影響力上升,精英階層的作用有點下降。「讓美國再度偉大」的MAGA派在政治上是典型的民粹主義,川普本質上也是民粹主義領袖,他的上臺顯然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西方的精英政治當然有它的問題,比如有時候脫離羣衆,但精英政治的一個好處是比較容易做妥協。而民粹主義的崛起導致各國在國內政治層面不太容易妥協。
第三個方面的影響是全球化遭受嚴重挫折,川普上臺會導致保護主義盛行,各國可能紛紛效仿。
接下來,如果說2025年可能會傳來一些好消息,應該是俄烏、巴以兩場戰爭實現政治解決的可能性出現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從2024年9月底開始,中國政府開始在經濟政策上發力,這個發力能否在2025年體現出成效是值得關注的。
毫無疑問,中國的實際經濟體量在大國中是相當大的。雖然按照當下的價格與匯率,中美之間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差距拉大了,從2021年中國佔美國GDP的77%降到大約60%左右,但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體量早已超過美國,在全球經濟當中的實際分量還在上升。需要關注未來政府政策的發力能否把經濟發展穩定下來。
在全球層面,2025年的問題會更加突出。隨着川普當選,美國可能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巴黎氣候協議》,會進一步削弱在一些重要全球問題上的國際合作。下一步應該怎麼走?中國是否會承擔更大的責任,或者是拉着金磚國家一起來承擔這些問題上的責任,也值得關注。
在地區層面,一是中東局勢,隨着過去一年來以色列對「抵抗之弧」力量形成了局部勝利,伊朗接下來會作何反應,這是值得關注的。此外,年底出現的敘利亞變局導致土耳其的區域影響力上升,土耳其會如何處理與以色列和俄羅斯的關係,是另一個看點。
二是歐洲局勢,我們需要關注歐盟會對川普2.0衝擊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歐洲會「投降」美國嗎?這也是一條出路,還是說他們會尋求更大的戰略自主?目前還沒有答案。
關於東亞局勢,韓國國內上演的政治動盪是否會影響美國近年來大力推動的日韓和解,包括以日、韓、澳大利亞等國爲核心的所謂「亞洲小北約」的努力,這個動態值得關注。在南亞地區,近年來印度與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都維持得不錯,但是現在可以看出來,印度同加拿大、美國的矛盾在上升,他們會如何擺正彼此的關係,也值得關注。
最後是拉美地區,川普顯然在心裡面是蔑視拉美國家的,除了關於移民問題的表態,最近他還提到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準備把墨西哥的販毒集團定義爲「恐怖組織」,加強打擊力度。但越是如此,全球南方國家可能越是會加強抱團。
觀察者網:對於2025年俄烏談判實現停火的可能性,您的判斷是什麼?有學者提出,普京不想要第二份「明斯克協議」,而是想要「新雅爾塔框架」,俄烏戰爭對歐洲安全秩序帶來衝擊會隨着雙方停火而消失嗎?
金燦榮:我認爲目前俄烏雙方應該說都「打累了」,損失慘重。加上川普平息戰爭的意願比較強,那麼在2025年以某種形式實現停火或者令戰爭告一段落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烏克蘭的利益極有可能被犧牲掉。
但是現在談結束這場戰爭還爲時過早,最大的可能性是出現「歐洲版三八線」,長期停火但不停戰。至於說實現「新雅爾塔協議」我認爲應該不太可能。一方面,歐洲不一定答應重劃勢力範圍與安全秩序,另一方面,俄羅斯的談判地位也不如二戰剛結束的蘇聯那麼強大。
觀察者網:觀察者網「2025年十大預測」中有一條是「川普新任期的中美關係是否可能出現相對緩和」,您對此有什麼預測?
金燦榮:總體來說,川普第二任期的對華政策是搞全面競爭,我們得做好準備。當然他採取的方法會不同於上一屆任期,可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出招」,比如川普在海湖莊園召開記者會時對中國說了一通好話,「中美聯手可以解決任何問題」,相當於在給中國戴高帽。
川普也許會有不同尋常的做法,但我覺得本質還是要跟中國對抗。從他任命的國務卿盧比歐、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等人選看得出來,他們是堅定的反華派,所以川普可能說一套做一套。目前來看,他主要有兩個打壓中國的手段,一是搞關稅、貿易戰,二是產業戰,要組建排除中國的產業鏈。
此外,川普可能又會撿起「病毒溯源戰」,之前拜登政府沒怎麼提這個議題,但川普依然在念叨「向中國索賠」的論調。就算川普心裡面知道這是不靠譜的,他也願意把這個議題當做一張牌來打。
當然,相比拜登政府,川普對搞意識形態滲透沒什麼興趣,他上臺後美國政府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會降低。
除了上面說的,川普在處理對華關係中還有一點值得中國防範,就是徹底斷絕同中方的對話管道。之前拜登政府還是比較重視雙方開展對話的,內閣部長也時不時訪問中國。川普上臺後,可能就徹底不理你了,會導致雙方在處理危機管控時遇到障礙,這是中國要預先做好準備與應對的。
觀察者網: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日公開表示,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是「白費功夫」。拜登政府的四年任期接近結束,如何評價其在科技供應鏈領域的「小院高牆」對華圍堵政策?雷蒙多相當於承認美國的圍堵失敗了嗎?
金燦榮:過去4年來,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總體基調與川普第一任期相同,依然把中國視作唯一對手,但兩者在具體手法上有區別。拜登比較重視發揮盟友的作用,喜歡搞「拉幫結派」、「羣毆」,而且政策更加系統化,川普政府則是「單打獨鬥」加「亂拳」。
拜登政府比較強調美國要搞好內部的發展,承認自身有些問題,比如基建水平不如中國,在任內推出基建投資法案,還搞了《晶片法案》鞏固美國的晶片產業優勢,《通膨削減法案》就是搞大規模產業政策補貼,其實是學中國。從政策設計上講,拜登政府要比川普政府更完善,而川普第一任的打法比較亂,想一出是一出。
但拜登政府的問題在於用人比較精英主義,都是名校畢業的精英,典型的比如蘇利文、布林肯等等。他用的一部分人執行力不是很好,比如投了幾十億美元搞電動車電樁,但沒辦法鋪開。以上述幾項法案爲代表的國內政策在執行層面推進得很差。另一方面,應該說俄烏戰爭、巴以危機的爆發也是拜登政府沒能預料到的,對他們的戰略,尤其是集中精力對付中國的戰略產生很大幹擾。這是我對拜登政府4年來對華政策的一個評價。
觀察者網:能否聊聊2024年中國外交的主要成就與對2025年的展望?
金燦榮:我們常說,中國外交是不確定世界中的一個確定性來源。總體來說2024年的中國外交是很穩健的,在大國關係方面處理的不錯。中美關係方面,中方基本做到了「鬥而不破」,雖然出現了很多矛盾,而且美國現在對中國出手越來越狠,但在2023年中美元首舊金山峰會的基礎上,2024年11月兩國領導人又在秘魯會晤,還有兩國高層間的互訪維持了基本穩定。
此外,中歐關係2024年基本上很穩定,進入下半年,中印關係、中日關係都出現穩定的跡象。
在熱點問題上,中國也在多個場合發出勸談促和的聲音。2023年是促進了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和解,2024年7月請巴勒斯坦14個派別高級別代表到北京參加和解對話,11月召開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方面繼續發力。另一箇中國外交的特色是在金磚國家組織、上海合作組織與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多邊組織與機制中繼續強調發展。
在周邊外交方面,雖然圍繞南海出現了一些爭端,主要是和菲律賓之間的,但中國的周邊國家外交總體上維持了穩定,也給這個不確定的世界帶來了確定性。
關於2025年中國外交的看點,一個是準備好應對川普上臺對中美關係的衝擊,並且在穩定國內經濟的大背景下,處理好與外部世界的緊密聯繫。理由是這樣的,202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大概率會超過1兆美元,這個標誌性數字可能會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外貿關係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國家一年的外貿順差超過1兆美元的,對外部世界的心理影響確實比較大。不僅是川普,中國還需要準備好面對其他國家就中國的貿易順差做出反彈。最近包括巴基斯坦、俄羅斯都對中國的某些產品加徵了關稅,也與這個背景有關。因爲你的貿易順差太大,一定程度上會衝擊人家的市場,影響就業,對方就會有反彈,這也是人之常情,需要我們留意。
除了應對川普的衝擊,其他國家對貿易問題的反彈,2025年還要管控好周邊的熱點地區局勢,比如儘量控制南海有關爭議的規模。目前朝鮮半島局勢錯綜複雜,中國領導人在秘魯與拜登總統會晤時也講了,朝鮮半島不能生戰生亂。
此外,2025年我估計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產業競爭會加劇,尤其是中國在AI和太空等領域的競賽中是比較領先的。但這樣的競爭依然需要形成一定的規範,以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比如人工智慧下一步發展帶來的挑戰,還有太空競賽無序化的威脅,都是全新的全球問題,中國也應該拿出自己的主張。
最後,川普上臺後會在許多全球組織與合作機制上「退羣」,比如他承諾上任第一天就要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等等,給應對公共衛生、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國際合作帶來挑戰。如果美國選擇當了「甩手掌櫃」,我感覺中國大概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當然,中國不會主動尋求在所有國際組織中占主導地位,但如果美國退出了WHO,他之前佔的繳納會費比例是16%,這就會給WHO留下預算缺口。
對此,一方面是可以推動WHO節衣縮食,另一方面中國也可以發揮協調作用,比如邀請中東的海灣國家、金磚國家組織成員等等來分攤一下,一起度過這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