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船廠浮沉記

近日,一則消息震動了全球造船業:具有163年曆史的英國老牌造船企業哈蘭—沃爾夫宣佈破產。這家曾經因建造泰坦尼克號而名聲大噪的企業,終究還是如它最廣爲人知的作品一樣,悲傷地沉沒了。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哈蘭—沃爾夫的破產,不僅代表了一家企業的終結,更反映出英國造船業亟需深刻變革。

哈蘭—沃爾夫創建於1861年,總部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擁有悠久的造船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泰坦尼克號於1909年開始建造,1912年建成。同年4月,其從英國南安普敦港出發駛往紐約,在航行4天后,不幸撞上了大西洋中央的一座冰山。兩個半小時後,這艘豪華郵輪徹底消失在冰冷的海水中,從一代傳奇變成了許多人傷痛的記憶。

雖然泰坦尼克號首航即沉沒,但這艘在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郵輪”至今仍沒有被世人遺忘。連帶着,負責其建造工作的哈蘭—沃爾夫造船廠也被公衆所熟知。

其實,哈蘭—沃爾夫並不只有泰坦尼克號這一舉世矚目的作品,該造船廠還建造了許多著名的船舶,其中包括與前者幾乎同時期誕生的兩艘萬噸級姊妹船——奧林匹克號和不列顛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沉沒兩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林匹克號和不列顛尼克號被英國軍方徵用,並得到了英軍的充分認可。這也使得哈蘭—沃爾夫在一戰後一度成爲英國最重要的軍工企業之一。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英國造船業蓬勃發展,佔據了全球造船業的“半壁江山”。業內人士曾形容,當時的英國根本就是個“造船業支撐起的國家”。同一時期,哈蘭—沃爾夫也爆發出驚人的生產能力,先後爲英國海軍建造了6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以及130多艘其他海軍艦艇,修理的各種船舶更是數以萬計。其中,著名的英國輕型巡洋艦貝爾法斯特號就是由哈蘭—沃爾夫建造的。這一時期也是哈蘭—沃爾夫的鼎盛時期,其巔峰時期員工曾達到3.5萬人。

然而,這樣的繁榮沒能持續很久。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瀕臨崩潰,城市亟待重建,社會秩序也陷入混亂。作爲英國支柱產業的造船業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另一方面,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壓力開始擠壓英國造船業的市場空間,特別是一些亞洲國家的造船廠憑藉更新的技術、更低的成本和更靈活的經營策略後來者居上。相比之下,以“老派”著稱的哈蘭—沃爾夫逐漸開始跟不上腳步。

除外部壓力外,哈蘭—沃爾夫自身也存在不少痛點,其中又以內部管理問題最爲突出。和大多數老牌企業一樣,二戰之後的哈蘭—沃爾夫也陷入管理層級過多、部門權責交叉以及決策效率較低等問題。儘管其管理層曾多次嘗試改革,但始終無法改變企業運行管理機制。這一問題甚至一直延續到企業破產之前。

最近幾年,哈蘭—沃爾夫在經營決策、資金運作等方面多次出現重大失誤,導致財務狀況嚴重惡化。公司在2019年就曾因無法獲得新資金而宣告破產,好在英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司InfraStrata及時出手將其收購,才使其免於關閉。但此後幾年,公司依舊處於嚴重經營虧損狀態。統計顯示,2022年,公司虧損2470萬英鎊,2023年虧損5850萬英鎊。截至今年7月,公司僅剩約1600名員工。

另據英國媒體報道,此前,哈蘭—沃爾夫曾向英國政府尋求2億英鎊的財政援助,但遭到了拒絕。這也成爲壓垮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在沉重債務負擔和低迷市場環境的雙重打擊下,哈蘭—沃爾夫不得不再次宣佈破產。

哈蘭—沃爾夫的破產對英國造船業來說無疑是沉重一擊。作爲曾經的世界造船強國,英國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隨着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和技術的不斷髮展,英國造船業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與新興造船國家相比,英國勞動力成本較高,企業生產流程和管理機制也存在明顯問題,英國造船業亟待整體轉型升級。

就此,業界梳理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技術創新。目前,英國造船業依舊主要沿用傳統的技術譜系,這些技術雖然能夠保證船舶質量,但在效率上劣勢明顯。當務之急是引進智能化工業技術,並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第二,市場拓展。多年來,英國造船企業早已習慣於“坐等訂單”,即便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多數企業依舊沒能轉變思維。針對這一情況,企業需要儘快轉變心態,積極主動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市場,以擴大銷售渠道,增加訂單來源。

第三,當行業需要整體轉型時,政府不能缺位。專家建議英國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爲造船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扶持,幫助企業邁過當前這道“最難的坎”。

當然,這些舉措真正實施起來並非易事,還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幫助英國造船業重新“乘風破浪”。 (作者:劉 暢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