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減少財政刺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鼓勵消費

白重恩:減少財政刺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鼓勵消費

“第十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頒獎典禮暨中國經濟學家論壇——國企改革專題”今日舉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出席並演講。

白重恩介紹了團隊對我國經濟不同的增長階段所對應的核算。研究顯示,1978年-2007年,我國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主要推動作用,資本積累也在發生,但是資本積累基本和GDP增長是同步的。第二個階段:人力資本貢獻沒那麼大,人口紅利在逐漸消退。第三個階段、第四個階段:全要素生產的增長貢獻比第一個階段減少了,資本產出比增長所做的貢獻增加了。

白重恩說,研究發現,投資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是負相關的,投資率比較高的地方,投資率比較高的時期,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就會比較慢。

白重恩引出了一個模型:將產業部門分爲兩類,第一類是政府關聯部門,初級勞動力密集,可以得到政府比較大的支持,有大量的投資。第二類是非政府關聯部門,更多的使用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勞動力。

白重恩說,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第一個部門對第二個部門有擠出效應,導致第二個部門面臨的投資成本比較高,對教程程度高的勞動力需求不足。

他分析認爲,以上模型在政府向消費者徵稅(稅收、高房價、社會保障負擔)來補貼政府關聯企業的利息支出時,平均資本回報率會下降,利率上升。

如果發行城投債的企業對應的是受政府支持的部門,投資回報率會比較低,第二個部門的企業投資回報率比較高。

談及居民收入,白重恩說,調查發現,2009年以前,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增長越快,2009年之後反轉了,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工資增長速度越慢。

白重恩總結稱,研究發現,高增長目標下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我們定了一個增長目標,不干預就達不到,那就是目標定得比較高,想達到就需要刺激,假設經濟刺激就像剛纔描述那樣,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就會帶來擠出效應,使得效率下降。當效率下降時,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增長潛力更低,如果增長目標還沒有變,就需要進一步刺激,就成了不斷加強過程,導致債務不斷增加,風險在加大”。

白重恩表示,我國的消費佔GDP比重,與其他G20經濟體相比,仍處於比較低的水平。

“如果未來要增加消費,是否要走上財政刺激,做大量基礎建設,聘用大量低教育水平的員工,最後會使得收入分配更好,勞動者報酬變得更高嗎?”,白重恩說,不應該這樣,因爲成本過高,尤其是長期來說不可持續。因此要從其他方面改善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

“過去幾年很高興地看到,增值稅的稅率進一步下調,社保繳費率進一步下調,一定程度上是朝着正確的方向走”,他說,但未來還要進一步推動消費,很大程度上在於財政支出用在什麼環節,用在做基礎設施投資還是用在改善民生,包括改善基礎教育,尤其是改善學前教育。

他強調,要在減少對財政刺激依賴的情況下,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鼓勵消費。■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是由賈康、洪崎、白重恩、王慶、姚餘棟、黃劍輝等12位學者發起設立、經政府管理部門批准成立於2013年9月的新型“民辦非企業”智庫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