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日月光集結3大夥伴 打造綠色循環價值鏈

日月光投控(3711)高雄廠舉辦第八屆環境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會,聚焦兩大面向-「資源循環」攜手臺灣大學馬鴻文教授、成功大學陳必晟助理教授、逢甲大學林秋裕講座教授,執行三項專案;「人文生態」則與高雄科技大學沈健全及林啓燦教授,進行後勁溪生態踏查,現場也邀請穎崴(6515)、華泰(2329)、國巨(2327)等同業夥伴蒞臨參與。

高雄廠連續八年與大專院校合作環境技術研究專案,佈局全方位綠色行動。研究初期,探討公司在空、水、廢、噪等面向的可行解決方案,透過多年學界豐沛能量及資源的積累,帶動高雄廠從更宏觀及全面性的角度切入,持續精進、優化管理模式,投入節能、資源及廢棄物循環再生、水資源管理、永續發展等概念策略,各項專案具關連性且環環相扣,提升研究難度與複雜性。

針對資源循環議題,共有三個專案,首先以「城市採礦」概念,探討及盤查包含鎳、銅、金等金屬廢液低碳回收方案,並建構回用於產業之供應鏈模式,期許導入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等相關產業,開創廢料資源循環經濟模式。而因應能源轉型趨勢,同步評估鎳回收副產品轉制電池材料的可行性,以實現關鍵金屬材料的循環再生目標,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高雄廠廢棄物管理,以三大原則-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強化管理措施及減量。爲更精確量化廢棄物再生循環的減碳效益,從三大面向-廢棄物處理方式、再生產品、原生料-系統性地分析低碳潛力,建立半導體封測業之八項廢棄物循環再生產品系數,創造從效率到韌性的的循環再生管理政策,並提供減碳的實際貢獻。

最後,近年疫情與戰爭危機,造成企業營運衝擊,體認關鍵物料管理的重要性,爲降低供應鏈斷鏈風險,專案分析封測產業物質流,並建置適用於封測產業的關鍵物料篩選方式。掌握物質流是循環經濟的核心,透過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面向,瞭解物質使用狀況、篩選關鍵物料、辨別管理優先序並提出建議策略,並將階段性成果分享於封測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