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馬跑進80分難嗎?

78分42!78分58!2024泰州馬拉松賽,兩位98跑小夥伴仇燕華、顧天傑攜手跑進79分,均創個人半馬PB!

賽後,兩位隊員表示,能夠PB很是“意外”。因爲近期俱樂部的訓練課表,一直在準備南京馬拉松和上海馬拉松,訓練計劃也是朝着這兩個比賽去安排的,甚至賽前頭一天晚上,大家還在打摜蛋,喝啤酒,沒想到“以賽代練”,居然能PB。所以,相信科學訓練,相信系統訓練的重要性,只要練到了,比賽就有了。

對於大衆跑者來說,半馬突破“80分”,並不容易。基於兩位不同運動類型的跑者,和大家聊一聊他們半馬突破“80分”的訓練歷程。

耐力型(顧天傑)訓練思路:天傑屬於大體重跑者。跑步前,身高172,體重卻達到100公斤。因此,在跑步初期階段,針對大體重跑者,不能急於上強度,而是應採取低強度有氧訓練內容,結合一些核心力量訓練,讓機體啓動良性運動模式。通過低強度訓練模式,逐步鞏固和提升有氧耐力,控制體重增長,讓身體逐漸能夠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

隨着運動負荷的上升,體重開始持續下降,專項耐力提升明顯。考慮到天傑的運動類型,不是速度類型(絕對速度慢、耐酸能力也差),但是中等強度,持續跑的能力比較強。

因此在訓練手段上,相比於其他人,有氧耐力和混氧耐力(接近於全馬比賽強度的20公里、25公里)跑得比較多,跑量(300公里/月+)也大於其他隊友,從而利用較強的速度耐力,彌補絕對速度能力上的缺陷。

天傑首次全馬“破3”,體重依然高達75公斤+,靠的是厚實的有氧能力和超強的混氧能力。

本次“泰馬”之前,由於去年肌肉拉傷的部位一直有不適,夏訓期間也沒敢跑強度課,但是一直保持着有氧訓練模式。賽前一週,跑了幾組800米間歇,強度2分40秒/個,目的是激活心肺,適應比賽節奏。最終,跑出78分58秒的半馬PB成績,從而印證了週期訓練系統性的重要性,以及厚實的有氧耐力儲備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石。

速度型(仇燕華)訓練思路:燕華進入俱樂部之前,全馬最好成績3小時27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觀察,發現他的速度天賦和核心力量還不錯,但是有氧底子比較薄弱。因此進隊後,沒有急於繼續挖掘他在速度方面的優勢,避免因強度過大,出現傷病和過早地達到運動瓶頸,而是重新夯實他的有氧耐力,也就是把基本功打牢實。

高質量有氧訓練(心率140~150次/公里),是他前期訓練的重點內容。隨着跑量(穩定300公里/月)的積累,有氧耐力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半年後,同樣的心率和體感,他的有氧配速逐漸由500、450…,提升到430、420。

經過一年的系統訓練,在順利實現全馬“破3”之後,開始結合他的運動特點,間歇訓練和有氧訓練齊頭並進。速度和耐力的相結合,讓他的專項能力一直在提升,5公里、10公里、半馬,以及全馬成績一直處於PB的路上。

本次“泰馬”賽前訓練,沒有降低訓練負荷,也沒有針對性訓練,訓練目標完全按照備戰“南馬”、“上馬”終極目標去訓練,競技狀態註定不在最佳,但他依然可以跑出78分42秒的半馬PB成績,充分肯定了夏訓效果和系統訓練的重要性,也爲後面衝擊全馬“245”的目標樹立了信心。

總之,馬拉松比賽沒有捷徑,充分認識自身運動類型和特點,採取針對性的訓練策略,常年保持科學、系統訓練模式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

當然,無論是週期訓練,還是比賽,每個人的競技狀態都會有好有壞,保持積極向上的訓練心態,理性看到比賽結果,注重賽後總結和分析,也是訓練的一部分,這些經歷都能夠豐富我們對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