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鑲嵌金屬化:後段製程的轉折點?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 imec】
五年多前,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提出了半鑲嵌(semi-damascene)這個全新的模組方法,以應對先進技術節點銅雙鑲嵌製程所面臨的RC延遲增加問題。
當半鑲嵌製程與像是釕(Ru)等可圖形化金屬並用時,預計會在RC延遲、面積、成本和功率效率方面帶來高效益,提供了一條微縮內連導線的發展道路。
本文回顧這個概念的價值主張、總結最頂尖的釕(Ru)半鑲嵌技術之挑戰和潛在解決方案,並呼籲產學界合作排除導入業界的發展障礙。
未來內連的半鑲嵌潛能
1997年,把銅雙鑲嵌(Cu dual-damascene)整合方案導入邏輯和記憶體晶片的後段製程,劃下了半導體歷史的轉折點。晶片製造商不再使用鋁材減法金屬化(subtractive metallization),而是改用例如鍍銅和化學機械研磨(CMP)的溼式製程。當時爲了處理鋁基內連導線的RC延遲增加(電阻—電容的乘積變大的結果),這場激進的轉變有其必要。銅雙鑲嵌製程具備成本效益,還能用於後段製程的多層堆疊,過去的目標是實現接下來多個邏輯和記憶體技術世代。
但是從幾年前開始,後段製程最關鍵元件層的導線間距將會降到20奈米以下。微縮到這個程度時,銅雙鑲嵌會喪失發展動能。因爲持續縮小的導線尺寸會越來越接近銅電子的平均自由路徑,RC延遲也會明顯增加。此外,銅金屬化需要一層阻障層、一層襯墊層和一層覆蓋層,才能確保可靠度良好和避免銅材向外擴散到介電材料。但這些附加的元件層開始耗用大部分的可用導線總寬度,這意味着金屬內連導線不能充分利用寶貴的導電區域。這些問題迫使晶片產業去研究能在緊密金屬間距提供更好品質因子(FOM)的金屬化替代方案。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5.01(第398期)2025展望與回顧CTIMES出版中心】
2025.01(第398期)2025展望與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