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晃很大 氣象局憂強震前兆

臺灣東部海域9日凌晨發生2起規模5以上地震,不少民衆繼7日凌晨的地震後,再次深夜被驚醒。(中央氣象局)

臺灣東部海域9日凌晨發生2起規模5以上地震,不少民衆繼7日凌晨的地震後,再次深夜被驚醒,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兩起地震均屬隱沒帶地震,與7日深夜的地震屬性相同,研判是7日的餘震。另外歷史紀錄,有發生多次強震前出現頻繁前震,不排除未來將有強震出現。

近年能量未正常釋放

昨日凌晨地牛連兩翻,分別在0時56分出現規模5.5地震,以及0時58分再出現規模5.7地震,按照1995年起公佈歷年有感地震次數統計來看,規模5到6之間的地震長期平均值是每年25次,今年截至昨日已有8起規模5以上地震,其中以2月7日的規模6.1地震最大,昨日規模5.7次之。

陳國昌說,有民衆擔憂地震頻繁是否將有大地震出現,這樣的推論其實並非臆測。過去曾有規模8.5以上的強震,其中有一半發生前都會有明顯前震,都發生在隱沒帶或海溝附近,後續發展持續觀察。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從目前地震看來,臺灣發生大地震的風險的確很高,一是臺灣位於板塊擠壓帶,再來是自2018年9月後,地震次數偏低,板塊擠壓本來就有背景能量,這些能量都是靠地震活動來釋放,但最近地震活動偏低代表能量不斷累積沒有正常釋放。

西南部陸地風險變高

汪中和指出,最近幾次地震都發生在東北外海,西南部陸地上發生大地震的風險就更高了,因爲能量不斷累積,令人要擔心會不會出現規模7以上的強震。例如發生在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地震,以及1999年的921大地震等,這些震源通常都很淺,一旦累積已久的能量釋放,造成的傷害將非常嚴重。

至於昨日2起地震規模超過5卻沒有發送地震警報引來各界關注,氣象局長鄭明典說明,發佈條件是當偵測地震預估規模5.0以上,且任一縣市政府所在地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纔會發佈,這次僅達到一項條件,因此才未發送地震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