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叛亂 「園藝強國」荷蘭其實是「商人之國」
荷蘭盛產鬱金香。 示意圖/ingimage
當人們想到荷蘭時,首先想到的是「農業」,這是因爲荷蘭作爲風車之國和以鬱金香爲代表的園藝強國的形象非常強烈。近年來,荷蘭也被譽爲國家領先的智慧農場技術,這在統計學上是正確的,因爲其爲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
然而,如果你仔細觀察荷蘭的內部運作結構,你可能會對「農業國家」這個詞存疑。事實上,形容荷蘭的最佳用詞是「商人之國」。
商人的抗議引發獨立
自建國以來,荷蘭一直是個具有巨大商業影響力的國家。直到16 世紀初,荷蘭仍舊處於統治西班牙的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的管轄之下,但由於西班牙和荷蘭在地理上相距甚遠,因而允許荷蘭行使某種程度的自治權。
本文出自《晶片、能源、巧克力》
尤其,經濟活動所獲得的自主權比政治、國防和外交的自主權更大。這就是爲什麼荷蘭商人能夠在整個歐洲擴展他們的商業活動。當時,荷蘭充分利用其位於北歐、英國和南歐國家之間的地理優勢,從與歐洲各地的中介貿易中獲得巨大利潤。
然而,當查理五世(Karl V)成爲西班牙國王后,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查理五世需要鉅額資金來控制法國,他比任何人都更瞭解他的祖國荷蘭商人的經濟實力,因此他利用了他們的經濟財富。
查理五世開始鎮壓新教並強制推行天主教,以加強他對荷蘭的統治。對於身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查理五世來說,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因爲他的支持根基來自於天主教。然而,這引起荷蘭商人極大的抗議,因爲他們大多是新教徒,這也成爲荷蘭獨立的開端。
當查理五世去世,由費利佩二世(Felipe II)即位後,荷蘭的局勢迅速改變。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在1559年與法國簽署了一項條約,解除先前的敵對關係,還實施了撤軍荷蘭地區的政策,該政策原本的用意是牽制法國。
事實上,西班牙之所以統治位於法國北部的荷蘭,就是爲了在緊急情況下,與法國北部接壤的荷蘭聯手進攻法國。不過,隨着西班牙與法國的關係變得更加友好,沒有理由繼續斥巨資在荷蘭駐軍。
儘管西班牙大軍撤出荷蘭,但西班牙對荷蘭的經濟和宗教鎮壓越演越烈,荷蘭商人的不滿情緒最終爆發。
1567年,荷蘭爆發了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叛亂。與歐洲各國進行貿易的荷蘭商人的經濟實力,以及他們對自力更生的渴望,成爲了荷蘭獨立的起源。
(本文出自《晶片、能源、巧克力》作者:樸正浩 譯者:張亞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