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首例!這家醫院成功開展UBE下神經根型頸椎病微創減壓手術
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低頭族”人數的增長,患有頸椎病的人羣數量近年來急劇攀升。許多人起初都沒能得到及時、正確的干預,導致最後在不得已時必須進行頸椎病手術治療,而該類手術創傷大、風險高、恢復慢的“標籤”又使得很多人“望而卻步”。頸椎微創術的開展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選擇。
創傷小、恢復快的微創手術治療,一直是醫生與患者共同的追求。近日,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成功開展寶山區首例UBE下神經根型頸椎病微創減壓手術,手術效果立竿見影。
這次頸椎UBE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着醫院骨科在微創技術領域再次開創了新局面。
8月初,一名66歲男性患者因“右上肢痠痛不適”,來到仁濟醫院寶山分院骨科陳建偉主任門診就診。他向醫生訴說四個多月前開始出現右上肢痠痛,近日來劇烈的疼痛難以忍受,夜間難以入睡,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患者來院後,經過陳建偉主任的細心檢查,結合患者的CT和MRI檢查結果,診斷他爲C67神經根型頸椎病,並且一年多前曾因C45頸椎間盤突出,做過頸前路減壓融合內固定手術。(C代表頸椎,數字代表相應的椎體節段。)
“頸椎病爲骨科常見疾病,多由於長期的姿勢不良、勞損、外傷等導致。又由於突出的椎間盤、黃韌帶鈣化、骨質增生等導致脊髓或者相應節段神經根受壓,引起頸肩部疼痛、上肢放射痛、上下肢無力等相應症狀。”陳建偉主任表示。
考慮患者既往有過頸前路手術史,如果仍然採用傳統的頸前路手術,可能會因疤痕增生導致血管、神經、食管的損傷風險增加,另外,長節段固定會帶來後期頸部僵硬、活動受限等不良後果。綜合考慮之後,陳建偉主任決定爲患者採取頸後路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下(UBE)減壓手術。
UBE手術就像“開鎖”一樣,首先通過影像檢查精確定位,找到“鎖孔”的位置並進行標記;然後在皮膚上精準切開兩個大小約1cm的切口,一個切口放置脊柱內鏡觀察,一個切口進行手術操作;最後在脊柱內鏡輔助下精確摘除病變的頸椎間盤,解除神經壓迫,成功“開鎖”。“UBE技術”是目前脊柱外科領域微創技術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手術方式之一。
術後患者症狀很快得到緩解,第二天,他便向醫護人員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治療上根據臨牀症狀以及影像學結果,頸椎病可採取保守(如理療、藥物治療)或者手術的方法。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下(UBE)減壓手術是目前新興的手術方式,與傳統頸前路或者頸後路的開放手術相比,切口微小,極大地減少了創傷和失血,患者術後恢復更快,疼痛更輕。
“在高清內鏡直視下,醫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識別手術區域的重要結構,實現精準操作,避免對重要結構的損傷,同時也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目前UBE手術不僅適用於頸椎手術,也廣泛用於胸腰椎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等方面。”陳建偉主任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