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錚傳》出版!贈書!
2024年8月,《錚錚有聲:保錚傳》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爲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劉洋。
《錚錚有聲:保錚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老校長保錚的個人傳記,也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 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叢書”之一。
保錚院士的一生
都奉獻給了雷達信號處理領域的
科研和教育事業
始終兢兢業業,嚴謹治學
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成果豐碩
還爲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
爲我國雷達事業的進步、發展和傳承
作出了傑出貢獻
他的科研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
同時
保錚院士也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發展
做出了卓越貢獻
是我校的一面“旗幟”
深刻詮釋着“西電精神”
無論是對科技感興趣的讀者
還是渴望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的奮鬥者
《錚錚有聲:保錚傳》
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佳作
保錚簡介
保錚(1927年12月1日—2020年10月21日),男,江蘇南通人,中國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雷達技術領域科學家、教育家。
195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雷達工程系,並留校任教。歷任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副院長,1984年至1992年任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院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保錚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電子與通信學科召集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召集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的成員,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空軍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顧問。
保錚長期從事雷達與信號處理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工作,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厚。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他毅然扛起中國雷達研究的重任,在祖國國防科技戰線上做出重大貢獻,被譽爲“雷達裁判長”。
書籍簡介
保錚是中國著名的電子學家。1927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通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91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1992年任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院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長期從事雷達與信號處理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本傳記介紹了保錚院士成長、求學、科研、培養人才的經歷,以展現他的學術成長曆程爲核心,其中不只描述保錚院士的人生和學術經歷,還試圖展現他豐富的精神世界。
看點
院士口述:
面對面訪談,保錚院士親口講述
珍貴檔案:
首次展示部分保錚院士珍貴檔案資料
科學家的人生歷程:
完美揭示“院士是如何‘煉’成的”?
▲保錚與家人合影(後排右1爲保法孫,右2爲保錚)
▲1979年12月,保錚與同事在調試設備
▲20世紀80年代,保錚爲研究生上課
▲保錚在輔導學生
▲20世紀80年代,保錚在辦公室工作
▲1990年,保錚和楊振寧(左1)等交談
▲1994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11工程”專家預審會
目錄預覽
目錄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簡介
總序一 韓啓德
總序二 白春禮 總序三 賙濟
序 郝躍
導 言
第一章 坎坷少年時
出身書香門第
少年保錚
科學的啓蒙
第二章 風雨求學路
被四所大學錄取
大連大學
師恩難忘
第三章 塞外軍中寄青春
塞外參軍
首屆雷達生
雷達專業的建立
雷達在中國的發展
第四章 初展才華
畢業留校
實驗室工作與教材編寫
講授雷達接收機
信息論研究小組
第一次發表學術論文
不平等的待遇
第五章 深自砥礪向前行
西遷建校
五樓會戰
研製氣象雷達
組建家庭
第六章 輾轉中琢玉成器
遷徙重慶
調回西安
“文化大革命”中的重要發明
開門辦學
第七章 一個自主的開始
雷達信號處理器方案誕生
研製動目標顯示器
學院恢復建設
第八章 敢爲人先的開拓者
研製動目標檢測器
建立學生研究團隊
空時二維雷達信號處理與機載預警雷達
春風化雨
綜合脈衝和孔徑雷達
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與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
第九章 具有科學精神的掌門人
天降大任
堅定的改革者
重託與志向
第十章 雷達信號處理領域的帶頭人
創建雷達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
“頂天立地”的雷達“裁判”
第十一章 桃李滿天下
既要出成果還要出人才
研究生的培養
極具特點的研討會
傳道授業,桃李芬芳
大寫的敬畏
結 語
附錄一 保錚年表
附錄二 保錚主要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後 記
後記
本傳記依託保錚院土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項目。採集小組對保錚院士及其家人(保烽)、同學(季修甫、穆煊、趙樹薌)、同事(陸光華、李文樸、吳順君、董建中、劉宏偉、張以傑、曹天順、鄧超、葛德彪、彭學愚、王厚生等)、學生(邢孟道、馮大政、張磊、廖桂生、水鵬朗、吳仁彪等)進行了採訪。
在書稿撰寫過程中,保錚院士生前的親朋及後輩,包括但不限於段寶巖、郝躍、孫肖子、吳順君、陸光華、吳鐵平、劉宏偉、蘇洪濤、保謙、保宏、秦明等人,或是提供了珍貴的文字及影像素材,或是對傳記文稿進行了反覆多次的審閱,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此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水鵬朗、王彤、邢孟道、李真芳、杜蘭、陳渤、索志勇、丁金閃、徐青、韓霜、牛婷鈺等人,對傳記的校對編輯工作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感謝!
精彩搶先看
保錚在求學道路上遇到了幾位對他影響很大的師長,其中一位就是他的高中數學老師陸頌石,保錚出色的數學成績跟他有着很大關係。不同於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機械灌輸,他總是引導學生們思考,因此他的數學課上學生們總是很活躍。在一次科普演講中,陸頌石老師說:“我們這種搞科學的人,就要有幾股‘傻氣’纔好。你們已經有了一些‘傻氣’,比如,現在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爲什麼不去逛公園, 而到這裡來聽我的報告?”這裡的“傻氣”,實際上就是獻身精神。陸頌石的這番話讓保錚醍醐灌頂,這股子“傻氣”也伴隨了他的一生。
他意識到,自己和新中國一起,正站在新徵程的起點上。幼時家鄉被日軍轟炸後的慘狀,身處故土卻被迫逃難的狼狽,在侵略者逼視中生生嚥下赤子之聲的時刻,從今往後都不會再有。這時,他想起中學時期同學們的議論——“中國人被侵略、受欺負,還是吃了科學技術落後的虧”。那一刻,這個早就懷着“科學救國”夢想的年輕學子,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的志向。
保錚“頂天立地”的觀念,是其青年時代“科學救國”思想的延續和昇華。早年的“科學救國”思想只是一個青年的夢想,而經過歲月的磨礪後形成的走在學科發展前沿、面向國家需求的具體實踐,纔是其寬廣視野的體現。按照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門類的科學體系劃分,雷達信號處理屬於技術科學領域。技術科學是基礎科學與工程技術之間的橋樑,既需要從基礎科學中獲取理論,也需要能夠從理論上指導工程實踐。從這個角度看,保錚的“頂天立地”的科研理念與技術科學的特點是契合的——“頂天”與“立地”的關係可以看作學科前沿與國家現實需求的關係;“天”與“地”之間,便是技術科學發揮作用的廣闊區域。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聯合
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
電子工程學院
爲大家準備了50本
《錚錚有聲:保錚傳》
歡迎大家在閱讀後將自己的讀後感
留言到評論區
或私發給“西電記憶”微信後臺哦!
點擊上方小程序鏈接,參與抽獎
抽獎須知:
1.抽獎前請關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電記憶”、“西電電子工程學院”微信公衆號,在本推文文末留言,同時點“贊”“在看”並轉發本推文至朋友圈保留到開獎後。
2.開獎時間:10月30日中午12點
3.領獎信息填寫:請中獎者於72小時內在抽獎助手小程序中填寫中獎信息。
4.領獎地點及時間:南校區行政樓106辦公室,11月4日-11月6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00)
《錚錚有聲:保錚傳》
不僅是一部人物傳記
更是一部關於夢想、堅持與奉獻的啓示錄
希望每位讀者都可以通過這本書
得到激勵和啓發
將保錚院士的科學精神傳承下來
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來源 / 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
編輯 / 王冠玉
責編 / 王 格
出品 /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